首页 > 分享 > 标记高线生态印迹

标记高线生态印迹

城市建筑城市景观设计 2019 年 4 月第 16 卷总第 316 期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08 标记高线 生态印迹 武汉东湖国家高新区花山大道园林景观设计 顾霞霞 (上海天夏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438) 摘要: 本文通过对武汉东湖国家高新区花山大道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与解读, 从标记点、 绿廊道与海绵化几个关键点切入项目, 一方面是对两个标志性景观设计的众多方案进行比较研究, 另一方面是对全线道路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思路与植物配置进行策 略分析, 系统地阐述了本项目的设计思路与成果及项目建成后业主方的认可与评价, 从而总结出设计高质量景观道路园林的有 效方式与要点。 关键词 : 道路 ; 园林景观 ; 设计 ; 标记 ; 生态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B Eco-Imprinting of Marked High Line Landscape Design of Huashan Avenue in Donghu National High-Tech Zone in Wuhan Gu Xiaxia (Shanghai Tianxia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Huashan Avenue in Donghu National High-Tech Zone in Wuhan,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key points of marking point, green corridor and sponge. On one hand, it compares the two landmark landscape design schemes, on the other hand, it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overall design ideas and plant allocation strategies of the road landscap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ideas, path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project, and the recog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owner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so as to summarize the effective ways and key points of high-quality landscape road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road; landscape; design; marking; ecology 1基地背景 花山大道基地位于武汉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内, 红线内道路绿地与两侧隙地共计26.05万m2。 全线南起 高科技现代服务中心区的光谷行政中心, 穿越九峰森林公 园, 一路往北接入花山生态新城。 周边水网密布, 东临严东 湖, 西临严西湖, 基地临近森林公园, 周边生态环境良好, 这为基地造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2规划分析 通过对基地情况和上位规划的分析研究, 对本次花山 大道景观设计做出了如下定位。 2.1标记点 设计系列化的路段标志如同为花山大道打上标记, 强 调不同区域的识别性与不同分界点的转换, 以标记、 度量、 界定来切入景观的自然落点, 如图1所示。 2.2绿廊道 我们将突出绿化设计的绿视性、 体量感和层次性, 将充 分考虑线性快速路的特性, 打造大体块的设计, 为驾车提供 具有韵律感的景观廊道之感1。 2.3海绵化 突出地将绿色生态、 雨洪管理、 海绵城市的技术融合 到方案中, 使花山大道成为有生命、 呼吸、 质感的城市生态 基底。 3花山大道设计策略 在整条线性道路上, 将老武黄立交绿地和长山隧道口 东侧绿地作为主要的景观地标, 突出延续原有已经建成区 段的风格, 以及共同的基础与背景自然风格主导下的 特色群落结构风景草地片林2。 同时, 以各种吸引人的景观 元素和造景手法来进行地块标记, 这些标志性景观元素包 括大地艺术、 主题雕塑、 特色种植、 线性水景、 景观灯光等。 3.1标志性景观的设计 3.1.1方案一: 雕刻地景大地艺术的流淌 此套方案设计主题在于吸取了后现代大地艺术的精 髓, 把整个地块当作雕塑进行雕琢, 从而营造出大气现代的 地景效果。 作者简介 :顾霞霞 (1980-) ,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 : 景观设计。 图1全线标记点定位 (图片来源 : 上海天夏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项目设计图) 城市建筑城市景观设计 2019 年 4 月第 16 卷总第 316 期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09 (1) 老武黄立交绿地 设计以几何化的地形雕塑来作为景观基底, 大体量的 地形设计和大块面的树阵为高速路的行车视线提供了鲜明 的视觉效果 (见图2) 。 折线形锈钢景墙如同一条充满力度感的红绸带, 把散落 在绿地上的景点串联起来。 设计将地块内抽象雕塑的形式和 锈钢景墙整合起来考虑, 从而形成一气呵成的 “雕塑园” 标记。 “花山大道” 的logo落在锈钢景墙的端头, 这也是整条锈钢红 飘带的起点 (见图3) 。 流线形式的水溪缓缓穿越整个地块, 溪流整体形态与几何地块相呼应, 现代感十足而不失生动感。 (2) 长山隧道口东侧绿地 本地块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延续了三角地块的做 法, 同样采用了几何化的地形雕塑和折线形的线性元素来 造景, 从而做到行车视景的统一感和延续性。 但是, 在细节 打造上, 此绿地的设计有很大不同。 “石溪” 的假水有别于三 角地块 “折溪” 的真水做法3。 石溪给人一种静谧的体验, 如 同在城嚣躁动中的一份淡定。 石溪一侧的砾石滩如同扩大 的水面, 让人有无限的遐想。 这两处地块不同的 “水景” 处 理, 可谓一真一假, 一虚一实, 让人们感受到变化的趣味性。 发散形式的树阵和条石阵给人一种强大的张力感, 张力的 中心与驾车的视线结合起来, 让驾车人向外望去便产生视 觉延伸感。 近隧道口的景观柱阵设计别有用心, 有提示的作 用。 随着驾车路线从路面进入隧道, 视线设计也从 “放” 转 为 “收” , 隧道口旁的密林处理使人的视线收敛。 3.1.2方案二: 绿野芳踪自然地景的蔓延 不同于方案一的做法, 此套方案的设计更侧重于自然 环境的营造。 整套方案以植物造景手法为主, 设计讲究大尺 度的景观序列和空间层次, 让动态的驾车人充分感受到绿 意美感。 同时, 生态主题是另一大亮点。 大体量的绿化种植 如同高速路旁的绿肺, 净化了小气候 ; 风车及太阳能采光 板不仅仅作为地标设置在此, 也起到了生态采能的作用。 (1) 老武黄立交绿地 设计充分考虑行车路线的视觉效果, 以花山大道作为 主要观赏面。 绿地以高低起伏的地形和密实的背景林为景 观基底, 并以 “花带” “草坪” “密林” 空间序列作为动 态视线的引导, 从而打造宜人的视觉效果4。 大色块的花带和景观雕塑位于地块的端头, 如同故事 的开头, 让人眼前一亮。 疏林草坪紧伴花带, 草坪中央的巨石阵是视线的高潮, 其突出的形象成为地块标记, 让人产生深刻印象。 靠近立交 的密林则是视线的 “收敛” 之处, 并且有隔离噪音粉尘的作用。 (2) 长山隧道口东侧绿地 该绿地也采用了生态景观和空间序列做法, 不同的是, 该绿地用 “水” 作为引导的主动脉。 南侧水景以窄小的花溪 和湿地做法为主, 让驾车人充分感受到野趣之美。 随着视线 的延伸, 地块内部水景被打开, 开敞的水面让人豁然开朗, 这种欲扬先抑的做法让驾车人眼前一亮。 大水面背后呈条 形的采光板、 生态风车阵和花带成为整个地块的标记, 也成 为低碳采能的风向标。 随着北侧道路进入隧道, 视线设计也 从 “放” 转为 “收” , 隧道口旁的密林处理使人的视线收敛。 3.2 标准段设计 道路景观单元尺度的大小与道路景观的通行速度成正 比, 即车速越快, 单元尺度则应越大, 车速越缓, 单元尺度 则越小。 这样才能保证驾车人能体验到舒适的节奏感。 因此, 基于此项原则, 本方案进行景观单元变化段的划 分。 根据上位规划的要求, 花山大道定位为城市主干路, 即 设计车速为6080km/h。 依照测算, 景观单元变化段设计为 120m段和180m段, 即每个标准段的尺度控制在300m左右, 这符合城市快速路每个标准段道路绿化的长度要求。 在局部路段, 道路纵坡较陡, 利用这一特征将中央隔离 带巧妙地设计成台地景观, 形成层次丰富且别致的视觉效 果。 在景观形式上, 我们对全线景观进行标准化设计, 从而 形成统一、 大色块效果。 在部分区段的中央隔离带上将设置广告牌, 广告牌不 仅能成为地块标记, 同时还能增加地方经济收益, 可谓一举 两得, 但建议在设置高度及配置灯光时要注意安全性, 以保 证不影响驾车视线。 在人行道铺装方面, 我们采用符合人视 尺度的景观单元变化, 一个标准段的尺度控制在2025m5。 材质建议采用当地石材, 可以兼用花岗岩、 透水砖等。 图案 设计以点线面结合为原则。 铺装色彩以灰色为基调, 配以少 量黑色或亮色进行收边或点缀处理, 既满足公共空间需耐 脏的特点, 也具有相当的美感。 3.3道路绿化设计 3.3.1防眩光原则 防眩光原则是道路绿化设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因为 当驾车人在夜间驾车时, 对方车道上的车前照灯造成的眩 光会影响驾车人对路面标志物的视认距离。 当两车靠近时, 图2老武黄立交绿地鸟瞰图 (图片来源 : 上海天夏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项目设计图) 图3老武黄立交绿地效果图 (图片来源 : 上海天夏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项目设计图) 城市建筑城市景观设计 2019 年 4 月第 16 卷总第 316 期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10 这种影响造成的危险最大。 经过研究发现, 当中央隔离带的 绿化高度控制在0.61.5m并保证一定的种植密度和常绿性, 可以防止这种眩光的影响。 3.3.2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 即综合考虑绿化树种本土化和品种多样 性, 从而改善绿地的生态品质。 在植物的选择上, 以吸毒抗 污、 除尘杀菌、 净化空气、 衰减噪音的树木为主, 为周边道 路提供良好的环境。 3.3.3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 即设计考虑道路的季相景观, 注重常绿 树植物、 观叶植物、 观花植物的搭配, 注重植物高低组合及 观花植物的花期选择等。 3.3.4地域特色及四季有景原则 地域特色及四季有景原则, 即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树 种及四季开花的具有代表性的花灌木作为贯穿, 形成具有 完整性的道路景观。 3.4植物配置选择 研究人员分别针对路边、 中央隔离带、 机非隔离带、 边 坡、 互通隧道出入口进行套餐式设计。 其中, 路边乔木类包 括雪松、 枫香、 水杉、 合欢等 ; 灌木类包括金丝桃、 金边黄 杨、 紫叶小檗、 含笑等 ; 藤本、 地被类包括藤本月季、 中华 常春藤、 吉祥草、 麦冬、 狗牙根等。 中央隔离带乔木类包括 桂花、 银杏、 水杉、 紫薇等; 灌木类包括红叶石楠、 金边黄杨、 海桐、 栀子花等 ; 藤本、 地被类包括速铺扶芳藤、 中华常春 藤、 美丽月见草、 黑麦草、 白三叶等。 机非隔离带由于宽度 较窄, 只能种植灌木, 品种包括红叶石楠、 毛鹃、 金叶女贞 等。 边坡只能种植灌木和地被, 灌木类包括藤本月季、 中华 常春藤、 迎春、 香蒲、 水葱、 千屈菜等; 地被类包括八角金盘、 结缕草、 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知识

鱼类标记
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共115页)
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ppt
遗传标记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路口中央黄色路面标记是什么意思
黄腐酸类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研究
一种植物杂交育种组合的标记方法与流程
植物遗传标记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第七章植物病毒》课件.ppt
课件:《植物病毒》PPT课件.ppt

网址: 标记高线生态印迹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2094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教科研工作的调研报告(精选12篇
下一篇: 羌笛乐声:【汉上景象•飘逸优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