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图订阅↑↑↑
艺术当代2024年征订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艺术形式因其独特的文化氛围、科技革新和艺术探索而成为后世研究和借鉴的宝贵财富。现代主义,这个在20世纪初至中叶兴起的思潮,不仅重塑了艺术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本期专题“重回现代主义”旨在通过回顾现代主义时期的时代氛围、批判意识、科技变革、艺术思潮和艺术家个案,重新审视这一时期的文化与社会影响,探讨现代主义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以及它在今天依然具有的深远意义。
延伸阅读:
专题 | 陈侗:向后转,向左看齐,稍息
专题 | 许崇宝:蒋兆和艺术的转型
编者按:关紫兰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性画家,以其色彩大胆的绘画风格著称,在艺术界享有盛誉。但由于作品流传较少,她作为画家的形象相对模糊,对其研究也一直匮乏。为纪念关紫兰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关紫兰艺术文献展通过文献学、艺术风格学和视觉文化的研究方法,深入进行个案研究。文章基于文献展的策展思路,以“正面”“侧面”和“背面”三个部分展开探讨。本文节选自文章的第一部分,呈现关紫兰的学艺历程及各个阶段绘画语言的转向。
“正面”关紫兰:从表现、新写实到现实主义
文 / 马艳
陈抱一,关紫兰像,布面油画,1930,中国美术馆藏
对关紫兰的理解与呈现,往往在历史间隙中产生不同维度,其绘画的历程,成为其中最彰显的部分。作为中国早期西洋美术和现代绘画的先驱之一, 关紫兰的绘画很大程度上糅合了野兽主义、后印象主义等表现性现代绘画风格以及写实性手法。她独具风采、令人印象深刻的个人风格在中国油画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其中西融合、洋为中用的绘画风格亦为油画民族化开启了别具一格的风貌。
本部分内容主要以关紫兰的绘画本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艺术风格的脉络进行梳理,呈现她的学艺经历和绘画语言在三个不同阶段的转变,包括西画语境下的语言修辞和时代情境下的新题材书写,具体表现为从现代表现性绘画转向新写实的样式。
关紫兰,少女像,布面油画,1929,中国美术馆藏
(一)求学与从艺
关紫兰1903年出生于上海,她能走上艺术这条道路、学习西洋画,除了父亲关康爱的支持外,也受到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放开“女禁”,各地开始兴办各类新式女学堂和社团。
上海神州女子学校是关紫兰艺术起步之所在。早年,她曾就读于该校图画专修科,并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位老师—洪野和陈抱一,开始接触素描和油彩画。1926年6月13日至15日,上海神州女校举办绘画展览会,共展出静物、风景、人体素描一百多幅。《申报》曾报道,与其他学校相比,此次展览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参展作品画风非写实,有表现主义的倾向。这从当年6月16日朱应鹏的《参观神州女学绘画展览会后》和6月19日邱景梅的《谈神州女校的画展》报道中可以窥见。“各学生中,关紫兰女士最为聪明,伊的人体素描简直达到了成熟的地步,菊花、花、初夏、芍药玫瑰几幅油画充满了生命之力……都是很成熟的作品。画风不是‘写实’,而是带有‘抒情’倾向,具有爽快、活泼的情绪,色彩鲜明、用色大胆,与其他学校的成绩展览会相比非常突出。”“关女士的每一幅画中都充满了情感,幽冷如《西泠桥风景》《湖影》《池畔》等也有丰富的情感在流露。”从当时对关紫兰作品的评价来看,她的作品充满了主观情感的流露。
1926年,经陈抱一介绍,关紫兰从上海神州女校转学到中华艺术大学。1927年,关紫兰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华艺术大学绘画科西画系毕业。同年6月,该校举行美术展览会,展出了二百余幅师生风格各异的作品。当时著名的《良友》画报编辑梁得所和作家高长虹等应邀前往参观。关紫兰展出的是一幅名为《幽闲》的作品,旁边附有她的照片,并配有文字说明,“关紫兰女士(本届优等毕业生)”。照片中的她左手优雅地托着下巴,安静地望着外面的世界,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就这样,她的油画《幽闲》被选中,连同她的照片发表在当年《良友》画报第17期上,并被称为油画家中的“表表者”,自此关紫兰在艺术界崭露头角。
中华艺术大学第二届毕业全体摄影,1927
1927年7月,关紫兰东渡日本留学。同年8月10日至11日,关紫兰个人画展在日本神户丁山通四丁目县议会大厅举行。展出作品四十九幅,其中油画占多数,此外还有木炭画、水彩画和铅笔画,这些作品是关紫兰自上海携赴日本的。《晨报》(星期画报)当时报道:“关紫兰女士个人作品展览会”,“吾国画家关紫兰女士,于七月底东渡研究美术,携有作品四十九幅。鲍君振青在神户联络舆论界为女士发起作品展览会,于八月十、十一日两日,假神户县议事堂举行。右图为会场之一部,坐者即关女士。两日参观之中日男女无谈阶级,达千六百余人之众,可谓盛矣”。
关紫兰在神户个展结束后,随即进入东京文化学院美术科学习。那里不仅有详实的美术史料、印刷精良的洋画片,同时,还可以时常看到西洋大师们的原作画展。在那里,她一边补习日文,一边学习绘画,主要受教于日本现代艺术画家有岛生马和中川纪元。1929年,关紫兰回到上海。可以说,留学日本是关紫兰艺术之路上的重要一步,这一步不仅提升了其绘画技能,也扩大了她的艺术视野。
关紫兰,水仙花,布面油画,1927,第14回二科美术展览会出品
关紫兰的作品曾多次参加日本“二科会”美术展、上野美术展、兵库县美术展等。在1927年第14回“二科会”美术展览上,关紫兰展出了作品《水仙花》。“二科会”美术展作品审查委员石井柏亭在新入选的画家中特别提及关紫兰,可能与他看到或听到关紫兰为了学习油画,自上海远赴日本,并在有岛生马的画室接受指导进而完成新作品的历程有关。他说:“在新入选的六位画家中,作为中国画家的关紫兰,无论怎么看,皆有不同于入选与否的其他价值。”此外,当地的报纸和艺术杂志也介绍了关紫兰入选“二科会”美术展的消息,并附有她的肖像照片,因此,关紫兰成了1927年“二科会”美术展上的话题人物。1930年,关紫兰参加“二科会”美术展的油画作品《水仙花》被印制成明信片在日本发行。同年,在中川纪元的推荐下,其作品《西湖》从上海送去日本参加第17回“二科会”展览并入选。关紫兰作为“现代中国的一位女油画家”,“她确有像宝石一样晶莹玉润的色彩,有像天鹅绒一样温馨的画面,有小鸟一样活泼的笔触。女性所特有的坚强与宏伟构成,在她的画面中老早就有了,只要看1927年和1928年两年连续出品‘二科画展 ’的《静物》与《西湖》就可以发觉的”。
关紫兰家中悬挂的中川纪元画像《关紫兰女士像》,20世纪40年代
(二)早期:关紫兰的“野兽派”风格与1930年个展
作为较早受野兽派影响的女画家,关紫兰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表现出强烈的现代艺术倾向。野兽派风格突出、个性鲜明,主要体现在其绘画中的平面表达,色彩的明艳、笔触的粗放,在豪放中又有克制以及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可以说是纯粹现代派的女画家之一了,她的油画,显然趋向法国野兽派一路。”显然,关紫兰可以被视为中国野兽主义风格最为鲜明和醇正的早期创作者之一。
中川纪元,关紫兰女士像,布面油画,1930,辰野美术馆藏
关紫兰的作品深得野兽派之精髓,用色强烈华丽,用笔以形写意。在赴日之前,她已经从陈抱一处接触到野兽主义画风,而留学期间她与日本现代派油画家中川纪元和有岛生马的密切交往更是深受影响。她借鉴野兽派马蒂斯对色彩自身纯度的涂抹,常以三原色为画面的主色调,十分重视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同时追求形象的变形、夸张与简化,这从她的《蓝色背景的男孩》《少女像》《洋房》等一系列油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具体到艺术叙事上,关紫兰的油画擅于从微观的生活细节处落笔,主题主要以肖像、静物和风景为主,作品倾向于主观情感的流露。她不仅擅于选取有意味的绘画题材,而且在其作品中还充斥着浪漫的装饰风格和平面效果。金冶亦曾评论道:“关女士的画,富有色彩而不辨轮廓,完全用直觉去表现图像,所以在关女士的画风中,只有一种很简单的形式,就是,幽秀华丽,大方新鲜。她的用笔奇特得很,是近代的浪漫派,实在的内容,离我们目下所要求的相差甚远,她是远处的一盏明灯。”
关紫兰在画作前,约1929
关紫兰一生除两度赴日外,长期生活在上海。除此,她去的次数最多、最为钟情的地方就属杭州西湖了。这不仅与她的作品有关,更重要的是,她认为西湖具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特点。1927年,关紫兰创作出其成名作《幽闲》,画中人物主角是作者自己,背景便是西湖。1930年她创作的《秋水伊人》亦然,将自己融合于西湖之中,升华为一种理想化的境界。《西湖风景》更是纯粹以西湖为主题的创作,艺术家通过俯瞰取景,将西湖的秀丽景致尽入画中。关紫兰的“西湖”系列还有《湖畔》 《三潭印月》等。梁雅雯曾说,她母亲常以杭州说事。刊登在《良友》杂志第29期上的《西湖》,是一幅超常规比例的“宽屏”作品。关紫兰在不同年代都曾赴杭州游西湖,经常在湖边流连忘返。1934年造访杭州时,她还特意去当地照相馆留影。1981年,年近八旬的关紫兰最后一次重游西湖。
陈抱一、关紫兰、钟独清于华安大厦个展现场,1930
1930年6月13日至16日,关紫兰个展在上海华安保寿公司八楼举行,展出了其创作盛期1927年至1930年前后的大量代表作,包括《毛扇》 《弹曼陀铃的姑娘》 《湖畔》 《藤萝》 《小提琴》等作品六十七幅,展览为期四天,并印制图录《1930年关紫兰女士个人油画展览会目录》,由晞阳美术院后援。这是关紫兰学成归国后的首次个人展览,文艺界诸多名人前来捧场,其作品新颖的绘画语言和风格无疑是吹进画坛的一阵新风。自由奔放的用笔,雅致又鲜艳的色彩,装饰性与韵律感凸显的新潮前卫,完全打破了画坛流行的写实主义风格。“女士的作品,除了前数年曾在上海出过数次展览会,及日本方面也曾出品过以外,这次她的个展,在上海方面却是第一回。”这次个展取得的巨大成功,让关紫兰跻身中国一流女画家的行列。
中川纪元、陈抱一夫妇、陈绿妮、关紫兰姐妹等人合影于关家,1930
(三)中期:“新写实”绘画语言的转向
“关紫兰的油画风格有两种面貌,一种是野兽派作风,另一种是新写实作风。前一种风格主要体现在她第一次留日以来的油画创作之中……新写实作风是关紫兰第二次赴日留学后形成的油画创作面貌。”大致以1941年为分界点,关紫兰油画作品的风格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相较于前期的野兽派风格,此阶段,她的油画变得更深沉、洗练,艺术语言更加写实,具体到画面,笔触由粗豪转为细腻,而且在色彩方面也有较大的转变。这一时期的风格可概括为“新写实主义”。
关紫兰,慈姑花,布面油画,1941,中国美术馆藏
温肇桐发表于1941年《永安月刊》上的文章《女画家关紫兰》也曾写道:“这十年中,她是在研究,她是在埋头深思,看她最近的作品吧,《风景》和几张《花》,显然的,她已经放弃了变形和夸张,而转入到写实的手法中去,可是这种写实,绝不是庸俗的,皮相的,而是表现的、单纯的、洗练的写实。那十年前粗健的力与雄壮的气度,好像是消失了,但,却变成了像新中国干练的女性的美一样的画面。”从这段评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1941年前后,关紫兰的绘画风格的确发生了转向,而且作为新时代女性画家的代表,关紫兰不拘泥于一家一派,她在中西融合的潮流中探索着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出路。《太平洋周报》称她为“中国的一个前进的女画家”,充分肯定了关紫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四)晚期:现实主义的摹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初期的建设浪潮,关紫兰的绘画母题也为之一变,她创作了部分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反映现实生活和新时代变化的作品。1962年,关紫兰加入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以下简称“上海美协”)。1963年,她成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在上海美协的组织下,她积极参加外出写生和各项创作活动,曾去嘉兴南湖,即兴画了多幅铅笔画速写,回沪后完成了作品《南湖红船》。1964年,关紫兰来到尚在建设中的工人新村番瓜弄,创作了油画作品《番瓜弄》,并参加了当年上海美协举办的油画展。关紫兰在这一时期还创作了一些反映都市现实生活的作品,如《新村》 《上海街景》等。这些作品呈现出的不再是过去的审美趣味,而是上海这座城市旧貌换新颜的改变。
关紫兰艺术文献展现场,朱屺瞻艺术馆,2023
从关紫兰留存下来的有限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绘画风格前后鲜明。早期主要承袭野兽派,以形写意,绚丽的色彩加上巧妙的构图,构成其早期野兽派创作风格,这在1930年上海华安保寿公司举办的“关紫兰女士个人油画展览会”中可见一斑。展览画作以艳丽的色彩、自由奔放的用笔,展示出其将留日学习到的野兽派风格移植到中国本土西画实践中的积极尝试。到1941年,关紫兰的画风发生了明显转变,其绘画语言呈现出新写实风格,笔触更为细腻,色彩沉着洗练。1949年后,在新时代语境下,她开始创作反映现实的作品。这些作品呈现出一种新的美学语言和审美趣味,这是关紫兰画风的又一次重要转向。无论是早年以“幽秀华丽”气质见胜的野兽派创作风格,还是中期新写实呈现出“秋水伊人”的高华沉静,抑或是后期现实主义语言的书写,关紫兰绘画在中西融合的语言中,都将其鲜明的绘画面貌和女性特质融入其中,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历程中重要的艺术个案。
马艳,朱屺瞻艺术馆副馆长、策展人
*本文节选自《正面、侧面、背面:关于关紫兰艺术文献展研究初探》,全文刊登于《艺术当代》2024年第2期
编辑制作:陈曦(实习)
审读:徐可 吴蔚
设计:陈绿竞
本 期 新 刊
艺 术 图书 推 荐
相关知识
石库门里飘出粽叶香,画家关紫兰后人与街坊邻居一起过端午
徐悲鸿《紫兰》
白居易在紫兰村
花成为独特的语言,讲述文化的故事
项苙苹丨在上海,她们为女性赢得艺术荣耀
周瘦鹃 | 紫兰小筑忙花草,一生低首紫罗兰
【博林艺术】女神节:欣赏美术史上那些永不凋零的娇美花儿
紫兰色的金边麦冬草的花、你看过吗
景观中的艺术语言
植物景观艺术语言环境设计论文
网址: 专题 | 马艳:关紫兰的艺术语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48986.html
上一篇: 水仙飘香漳州城 |
下一篇: 盖碗中的十二花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