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物学范文12篇(全文)

植物学范文12篇(全文)

植物学范文(精选12篇)

植物学 第1篇

一、校园植物资源与课堂理论教学

直观式教学是药用植物学常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人的直观感知来自于身边的事物, 学生对植物最直观的感性认识就来自于校园中的花草树木。丰富的校园植物资源为直观式教学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利用校园植物的四季图片制作教学课件, 在校园里采集新鲜的植物标本带进课堂, 在讲授过程中穿插示范或者将标本留给学生在课间观察, 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学习药用植物学, 有利于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使教材中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植物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的形态特征时, 大多数知识点都能够结合校园植物进行讲授。例如, 在讲单叶与复叶的有关概念以及单叶的小枝与羽状复叶的区别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先展示一片南天竹或苦楝的叶让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这是几片叶子?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肯定的回答是一片叶子的学生不多, 这时老师再给出单叶与复叶的有关概念, 说明南天竹或苦楝的叶是三回羽状复叶;然后展示单叶的小枝条比如女贞的小枝请学生回答上面有几片叶子, 学生的回答有些犹豫, 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羽状复叶与单叶的小枝条的区别并进行归纳, 教师与学生互动, 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而生动。

药用植物分类部分的内容, 同样可以方便的结合校园植物资源进行讲授。比如, 利用虎杖、羊蹄说明蓼科的特征, 利用桃、金樱子说明蔷薇科的特征等等, 大部分被子植物重点科都能在校园找到代表植物。

二、校园植物资源与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室教学和野外实习。野外实习一般选择植物资源丰富的山上或植物园等实习基地进行, 虽然校园里植物种类远不如野外实习基地丰富, 但利用校园植物进行实践教学, 能及时、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反复训练的机会, 同时节省费用, 便于管理。

1. 植物器官形态观察。

植物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是药用植物学的基础内容, 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名词概念多, 需要识记的东西多, 诸如直立茎与攀缘茎、茎卷须与叶卷须、单叶与复叶、有限花序与无限花序……学生普遍反映易学难记, 学过就忘。其实, 这些名词概念, 基本上在校园里都能找到其代表植物。因此, 我们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 使书本上枯燥乏味的“死”知识变成“活”知识。具体的做法是:把要求学生观察和掌握的内容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主要由学生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在课外时间自主完成。以叶这部分内容为例, 在理论课讲完叶的内容后, 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 充分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叶的形态特征, 按以下所列叶的各部形态特征等项内容, 选择代表植物拍摄数码照片作为示例, 将示例照片与所列项目内容对应, 制作成ppt文件提交。

(1) 叶片的分裂类型。 (1) 三出分裂:三出浅裂、三出深裂、三出全裂; (2) 掌状分裂:掌状浅裂、掌状深裂、掌状全裂; (3) 羽状分裂:羽状浅裂、羽状深裂、羽状全裂。

(2) 脉序。 (1) 网状脉序:羽状网脉、掌状网脉; (2) 平行脉序:直出平行脉、横出平行脉、辐射脉、弧形脉; (3) 二叉脉序。

(3) 复叶的类型。 (1) 三出复叶; (2) 掌状复叶; (3) 羽状复叶:单数羽状复叶、双数羽状复叶、二回羽状复叶、三回羽状复叶。

(4) 叶序。互生叶序、对生叶序、轮生叶序、簇生叶序。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通过观察、选择代表植物、摄像、制作ppt文件等一系列实践活动, 书本里的名词概念, 在学生的脑子里不再是死的文字符号, 而是鲜活的实物形象, 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基本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 也使学生学习了观察植物形态的基本技能并熟悉了这些所观察的植物。

2. 植物分类实践教学。

要学好植物分类的知识, 必须认知一定数量的植物, 在实践中掌握它们的形态特征、分科依据, 相似种的区别等。因此,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分类学原理, 识别药用植物是植物分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植物分类的实践教学大都是以野外实习的方式进行。但现在由于各种原因, 野外实习的时间很短, 感觉仓促, 学生野外实习所获得的知识有限, 作为野外实习的补充, 我们将植物分类实践教学的部分内容安排在校园进行。

在教学内容上, 侧重于让学生掌握识别植物的基本技能, 而不是单纯的识别多少种植物。在教学方法上, 老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相结合,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活动。课内主要由老师利用校园里典型的代表植物实例讲授药用植物的辨认技巧, 即教会学生如何从分类学特征上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进行详细观察, 找出每种植物的显著分类特征, 然后通过对主要的药用植物科特征的认识领会, 引导学生开展对同属或亲缘关系相近物种的特征分析。课外主要以学生自主实践的方式在进行。为了引导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我们以“寻找校园里的豆科药用植物”、“寻找校园里的菊科药用植物”等为题, 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每组负责一个题目, 要求学生在校园范围内找出属于该科的植物, 观察其鉴别特征、作好记录, 并利用数码相机 (或手机) 拍摄出能够反映该药用植物特征的照片。照片除了要展现植物全貌以外, 还要求展现药用植物或所属科的典型鉴别特征, 比如合欢的二回羽状复叶和荚果, 菊科植物的头状花序等。并通过资料检索, 确定植物的基源, 了解其入药部位、功效等, 最后制作成ppt文件提交。

3. 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综合性实验。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以及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我们充分利用观察校园植物不受时间限制的优势, 以校园植物为对象, 开展了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综合性实验。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 由教师指定某种药用植物让学生进行跟踪观察, 学生自行管理、分工协作, 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以下内容: (1) 观察指定植物的习性和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 按照从习性、营养器官到生殖器官这样的顺序及相关内容描述植物形态特征; (2) 进行花的解剖, 写出花程式; (3) 拍摄植物不同生长时期的数码照片, 尤其是花期和果期的照片; (4) 查阅检索表和工具书, 进行植物鉴定; (5) 撰写实验报告。通过综合性实验, 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讨论

从保护校园环境出发, 我们没有按传统的方式让学生采集、制作植物标本, 而是代之以拍摄数码照片。并适时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现在, 数码相机或数码手机、电脑已经在学生中普及, 拍摄照片并对所拍摄的照片进行保存和编辑都很方便, 这些照片可以随时用来复习记忆。同时, 也使学生学到了植物照片的拍摄技巧, 如何表现植物特征。另外, 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 见到不认识的植物, 可以通过数码照片及网络, 咨询各地专家, 弥补个人资料和时间的不足, 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2]。

在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我们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很多实践教学内容都是由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完成。通过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 勤于思考, 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团队合作在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 了解他们的实践进展和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并给予适时引导, 使他们顺利完成实践任务, 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摘要:针对药用植物学直观性、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 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园植物,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邱爱军, 张玲, 黄文娟, 等.以校园植物为选材的植物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0, 22 (3) :84-86.

园林植物学观察植物实验感悟 第2篇

制作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10级园林2班

学号:201041904204

姓名:贺泽准

此实验感悟采用的是合理而科学的方式作以表达,文章内容一部分来自《中国植物志》,另外来自《百度百科》。感悟整体思路: 1.叶子的生长方式;2.叶子的形态;3.叶子的质地;4.其他。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叶子,花,果实,等的形态特征和用途(本园林植物学观察实验感悟重在表现叶的方面)以及植物的生活习性。

我们相信在以后的《植物学》学习中,我们将对这些植物有很好的掌握。

01.八角金盘

八角金盘为五加科常绿灌木,其叶近圆形,5—9裂,叶大而光亮,掌状的叶片,裂叶约8片,看似有8个角而名。它叶丛四季油光青翠,叶片象一只只绿色的手掌。常绿灌木。叶大,厚,有光泽,边缘有锯齿或呈波状绿色有时边缘金黄色,叶柄长,基部肥厚。伞形花序集生成顶生圆锥花序花白色。花期10月-11月。浆果球表,紫黑色,外被白粉。

其他:八角金盘原产于日本暖地近海的山中林间。我国早年引种,现广泛栽培于长江以南地区,作城市绿化和庭园观赏,台湾尤多。为亚热带树种,喜阴湿温暖的气候。不耐干旱,不耐严寒。其性耐荫,在园林中常种植于假山边上或大树旁边,还能作为观叶植物用于室内,厅堂及会场陈设。宁沪一带宜选小气候良好处种植,以排水良好而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为宜,中性土壤亦能适应。萌蘖力尚强。

02.香樟

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香樟是常绿乔木,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

其他:樟树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樟树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耐寒性不强,1

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风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

03.夹竹桃

常绿灌木直立,高达5米,含水液,无毛。叶3—4枚轮生,在枝条下部为对生,窄披针形,长11-15厘米,宽2—2.5厘米,下面浅绿色;侧脉扁平,密生而平行。夹竹桃的叶上还有一层薄薄的“蜡”。这层蜡能替叶子保水、保温,使植物能够抵御严寒。所以,夹竹桃不怕寒冷,在冬季,照样绿姿不改。

其他:茎叶可制杀虫剂,其茎、叶、花朵都有毒,它分泌出的乳白色汁液含有一种叫夹竹桃苷的有毒物质,误食会中毒。三片叶子组成一个小组,环绕枝条,从同一个地方向外生长。夹竹桃的叶子是长长的披针形,叶的边缘异常光滑,叶子上主脉从叶柄笔直地长到叶尖,众多支脉则从主脉上生出,横向排列得整整齐齐。

04.构骨

构骨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4米,最高可达10米以上。叶硬革质,矩圆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顶端扩大并有3枚大尖硬刺齿,中央一枚向背面弯,基部两侧各有1-2枚大刺齿,表面深绿而有光泽,背面淡绿色;叶有时全缘,基部圆形,这样的叶往往长在大树的树冠上部。树皮灰白色,平滑不裂;枝开展而密生。花小,黄绿色,簇生于2年生枝叶腋。核果球形,鲜红色,径8-10毫米,具4核。花期4-5月;果9-10(11)月成熟。入秋红果累累,经冬不凋,鲜艳美丽,是良好的观叶、观果树种。

其他:宜作基础种植及岩石园材料,也可孤植于花坛中心、对植于前庭、路口,或丛植于草坪边缘。同时又是很好的绿篱(兼有果篱、刺篱的效果)及盆栽材料,选其老桩制作盆景亦饶有风趣。果枝可瓶插,经久不凋。

05.银杏

叶:扇形,有柄,长枝上的叶大都具2裂,短枝上的叶 2

常具波状缺刻。落叶乔木,叶扇形,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

其他:

孢子叶球:单性,异株。

小孢子叶球:呈柔荑花序,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腋内。小孢子叶有短柄,柄端常有2个悬垂的小孢子囊。

小孢子:长圆形,纵轴有一凹陷的远极槽,外壁有微细的突起。

大孢子叶球:简单,通常有一长柄,柄端有2个环状的大孢子也,特称为珠领(collar),上面各生1个直生胚珠。

种子:种子近球形,种皮分化为3层。胚具2片子叶。

06.鹅掌楸

鹅掌楸,双飘树,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鹅掌楸为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大乔木。叶大,叶形如马褂──叶片的顶部平截,犹如马褂的下摆;叶片的两侧平滑或略微弯曲,好像马褂的两腰;叶片的两侧端向外突出,仿佛是马褂伸出的两只袖子。故鹅掌楸又叫马褂木。

其他:树高可达60米以上,胸径3米左右,树干通直光滑。它生长快,耐旱,对病虫害抗性极强。花大而美丽,秋季叶色金黄,花单生枝顶,花被片9枚,外轮3片萼状,绿色,内二轮花瓣状黄绿色,基部有黄色条纹,形似郁金香。是珍贵的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种,栽种后能很快成荫,它也是建筑及制作家具的上好木材。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以南,其分布区东起浙江省青天县,向西直至云南省金平县,北界为陕西省紫阳县,向南也至云南省金平县,再向南一直可延伸到越南北部。

07.杨树

杨树小枝具顶芽与芽鳞2枚以上。单叶互生,卵形或近圆形。

其他:荑花序,雌雄异株,不具花瓣,有环状花盘及苞片。苞片顶端分裂,雄蕊多数。蒴果。小,具冠毛。杨树喜光。要求温带气候,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对水分要求十分严格,因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比其他阔叶树均高。杨树种子小,蒴果成熟即开裂,因此采种用剪采果穗法或从地面收集。种子极易丧失发芽力,宜随采随播。在含腐植质多的砂壤土上播种育苗。杨树育苗更多的是无性繁殖法。容易生根的树种如青杨、小叶杨、欧美杨用扦插育苗。生根难的树种,如毛白杨在扦插前先用生长调节剂处理穗条,或用嫁接法,把难生根的杨树枝 3

条嫁接到易生根的杨树上,再扦插育苗。对根蘖萌芽力强的杨树可在大树附近开沟,切断其侧根,或在苗床上切断根,以促进根蘖苗的发生。

08.黄花槐

常绿小乔木。偶数羽状复叶,小叶7-9对,叶柄及总轴基部有腺体。高数米至10米,一般以株高3~5米为最佳观赏高度。树冠高大而圆整。伞房形总状花序,生于上部枝条叶腋,花鲜黄色,径约5厘米。全年均能开花,但以9~10月为盛期。荚果扁平,念珠状,长7~9厘米,1~2月成熟,种子黑褐色。

其他:黄花槐由我国传统国槐与美洲金边黄槐,双荚槐杂交育种而成,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状。株高3-4米,小叶5-7对,每年八月开始开花,蕾如金豆、花如金蝶,结荚果属豆科。长势旺盛,枝繁叶茂、花量大而鲜艳,花色(鸭蛋黄)金黄,故有聚宝黄金树的美称。寒霜降临、盛情不衰,落叶不落花,填补了初冬无观赏花木的空白,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品味颇高。

09.香桂

香桂,单叶对生,叶面光滑,革质,近轴面暗亮绿色,远轴面色较谈;叶对生,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倒卵形、披针形、倒披针形、长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香桂,木犀科木犀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5~15米。树冠圆头形、半圆形、椭圆形,树冠可以覆盖60平方米。

其他: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花3至5朵生于叶腋,多着生于当年春梢,二或三年生枝上亦有着生,每朵花花瓣4片,香气极浓。叶腋生成聚伞状,花小,黄白色,极芳香。树皮粗糙,呈灰色。单叶对生,革质光亮,叶形及叶缘因品种而不同,叶形椭圆至椭圆状披针形,叶缘有全缘或具锯齿。花腋生呈聚伞花序,花形小而有浓香,花色因品种而异。有生长势强、枝干粗壮、叶形较大、叶表粗糙、叶色墨绿、花色橙红的丹桂;有长势中等、叶表光滑、叶缘具锯齿、花呈乳白色的银桂,且花朵茂密、香味甜郁;生长势较强、叶表光滑、叶缘稀疏锯齿或全缘、花呈淡黄色、花朵稀疏、淡香,除秋季9月至10月与上列品种同时开花外,还可每2个月或3个月又开一次的四季桂。丹桂和四季桂,果实为紫黑色核果,俗称桂子。桂花实生苗有明显的主根,根系发达深长。幼根浅黄褐色,老根黄褐色。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异;插条埋入土中各处易生不定根,但无明显主根。桂花分枝性强且分技点低,特别在幼年尤为明显,因久常呈灌木状。密植或修剪后,则可成明显主干。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时显出皮孔。

10.龙爪槐

属于多年生乔木,小枝柔软下垂,树冠如伞,状态优美,枝条构成盘状,上部蟠曲如龙,老树奇特苍古。树势较弱,主侧枝差异性不明显,大枝弯曲扭转,小枝下垂,冠层可达50--70cm厚,层内小枝易干枯。枝条柔软下垂,其萌发力强,生长速度快,用国槐作砧木,嫁接繁殖,砧木高2-2.5米,胸径4-5厘米,定干后嫁接,二年成苗。

11.樱花

叶表苍绿光滑,背面微被白粉有中脉有毛,幼叶常为褐色。叶与花互生,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边缘有芒齿,先端尖而有腺体,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稍淡。托叶披针状线形,边缘细裂呈锯齿状,裂端有腺。

其他:花每支三五朵,成伞状花序,萼片水平开展,花瓣先端有缺刻,白色、红色。花于3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树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横纹。核球形,初呈红色,后变紫褐色,7月成熟。

12.栀子花

栀子属茜草科。为常绿灌木。单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倒卵形,革质,翠绿有光泽。倒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顶端渐尖,稍钝头,表面有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托叶鞘状。

其他:花白色,极芳香。浆果卵形,黄色或橙色。喜湿润、温暖、光照充足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但忌强光暴晒。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种植。可用扦插、压条、分株或播种繁殖。花可做茶之香料,果实可消炎祛热。是优良的芳香花卉。通常说的栀子花指观赏用重瓣的变种大花栀子。四季常绿灌木,木本花卉。高1余米,叶对生或3叶轮生,有短柄,花大,白色,芳香,有短梗,单生枝顶;花萼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 5

形,伸展,花药露出。花6瓣,有重瓣品种(大花栀子)。花期较长,从5-6月连续开花至8月。果熟期10月,果黄色,卵状至长椭圆状,有5-9条翅状直棱,1室;种子很多,嵌生于肉质胎座上。生态习性 栀子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好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的照射,适宜在稍蔽荫处生活;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是典型的酸性花卉。

13.火棘

侧枝短刺状;叶倒卵形长,长1.6~6厘米。

其他:复伞房花序,有花10~22朵,花直径1厘米,白色;花瓣数为5,雄蕊数为20,雌蕊数为1;花期3~4月;果近球形,直径8~10毫米,成穗状,每穗有果10~20余个,桔红色至深红色,甚受人们喜爱。9月底开始变红,一直可保持到春节。是一种极好的春季看花、冬季观果植物。适作中小盆栽培,或在园林中丛植、孤植草地边缘。火棘树形优美,夏有繁花,秋有红果,果实存留枝头甚久,在庭院中做绿篱以及园林造景材料,在路边可以用作绿篱,美化、绿化环境。

14.红花檵木

红花檵木,别名红桎木、红檵花。为金缕梅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革质,卵形,全缘,嫩枝淡红色,越冬老叶暗红色。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而偏斜,不对称,两面均有星状毛,全缘,暗红色。

其他:花4~8朵簇生于总状花梗上,呈顶生头状或短穗状花序,花瓣4枚,淡紫红色,带状线形。蒴果木质,倒卵圆形;种子长卵形,黑色,光亮。花期4~5月,果期9~10月。红花檵木枝繁叶茂,树态多姿,木质柔韧,耐修剪蟠扎,是制作树桩盆景的好材料。花、根、叶可药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多分枝。4~5月开花,花期长,约30~40天,国庆节能再次开花。花3~8朵簇生在总梗上呈顶生头状花序,紫红色。

15.夏鹃(杜鹃)

落叶灌木,高约2米;枝条、苞片、花柄及花等均有棕褐色扁平的糙伏毛。叶纸质,卵状椭圆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顶端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有糙伏毛,背面较密。

其他:花2—6朵簇生于枝端;花萼5裂,裂片椭圆状卵形,长2—4毫米;花冠鲜红或深红色,宽漏斗状,长4—5厘米,5裂,上方1—3裂片内面有深红色斑点;雄蕊7—10,花丝中部以下有微毛,花药紫色;子房及花柱近基部有糙伏毛,柱头头状。蒴果卵圆形,长约1厘米,有糙伏毛。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为酸性土指示植物。叶含黄酮类(杜鹃花醇)、三萜成分、乌苏酸。杜鹃花十分美丽。管状的花,有深红、淡红、玫瑰、紫、白等多种色彩。当春季杜鹃花开放时,满山鲜艳,像彩霞绕林,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杜鹃花通常为5瓣花瓣,在中间的花瓣上有一些比花瓣略红的红点。杜鹃花的生命力超强,既耐干旱又能抵抗潮湿,无论是大太阳或树荫下它都能适应。根浅,分布广,能固定在表层泥土上。最厉害的是它不怕都市污浊的空气,因为它长满了绒毛的叶片,既能调节水分,又能吸住灰尘,最适合种在人多车多空气污浊的大都市,可以发挥清静空气的功能。通常在春、秋两季开花。

16.海棠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无枝刺;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5-9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刺芒状细锯齿,齿端具腺体,表面无毛,幼时沿叶脉被稀疏柔毛,背面幼时密被黄白色绒毛;叶柄粗壮,长1-1.5厘米,被黄白色绒毛,上面两侧具棒状腺体;托叶膜质,椭圆状披针形,长7-15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沿叶脉被柔毛。

其他:小枝圆柱形,紫红色,幼时被淡黄色绒毛;树皮片状脱落,落后痕迹显著。花单生于短枝端,直径2.5-3厘米;花梗粗短,长5-10毫米,无毛;萼筒外面无毛;萼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7毫米,先端长渐尖,边缘具稀疏腺齿,外面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内面密被浅褐色绒毛,较萼筒长,果时反折;花瓣倒卵形,淡红色;雄蕊长约5毫米;花柱长约6毫米,被柔毛。梨果长椭圆体形,长10-15厘米,深黄色,具光泽,果肉木质,味微酸、涩,有芳香,具短果梗。花期4月,果期9-10月。喜光,也耐半阴。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在排水良好之地均能栽培,但忌低洼、盐碱地。萌芽力强,可以整枝。

17.红枫

落叶小乔木。树姿开张,小枝细长。树皮光滑,灰褐色。单叶交互对生,常丛生于枝顶。叶掌状深裂,裂片5-9.裂深至叶基,裂片长卵形或披针形,叶缘锐锯齿。春、秋季叶红色,夏季叶紫红色。嫩叶红色,老叶终年紫红色。

其他:伞房花序,顶生,杂性花。花期4-5月。翅果,幼时紫红色,成熟时黄棕色,果核球形。果熟期10月。红 7

枫是鸡爪槭的变种,品种较多,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观叶植物。其叶形优美,呈掌状5-7裂,红色持久,枝序整齐,层次分明,树姿轻盈潇洒,因而广为栽培。红枫是种非常美丽的观叶树种,其叶形优美,红色鲜艳持久,枝序整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树姿美观,宜布置在草坪中央,高大建筑物前后、角隅等地,红叶绿树相映成趣。它也可盆栽做成露根、倚石、悬崖、枯干等样式,风雅别致。红枫为名贵的观叶树木,故常作盆栽欣赏。

18.鸡爪槭

鸡爪槭又名鸡爪枫,属槭树科、槭树属落叶小乔木或乔木,树冠伞形,姿态雅丽。叶纸质对生,外貌圆形,直径7-10厘米,基部心脏形或近于心脏形稀截形,5-9 掌状分裂,通常7裂,裂片长圆卵形或披针形,先端锐尖或长锐尖,边缘具紧贴的尖锐锯齿;裂片间的凹缺钝尖或锐尖,深达叶片的直径的1/2或1/3;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在叶脉的脉腋被有白色丛毛;主脉在上面微显著,在下面凸起;叶柄长4-6厘米,细瘦,无毛。树皮平滑.小枝红棕色。

其他:秋日红叶如锦,十分悦目。花杂性,由紫红小花组成伞房花序,4月开放。翅果展成钝角,向上弯曲,10月成熟,棕黄色。落叶小乔木。树皮深灰色。小枝细瘦;当年生枝紫色或淡紫绿色;多年生枝淡灰紫色或深紫色。花紫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生于无毛的伞房花序,总花梗长2-3厘米,叶发出以后才开花;萼片5,卵状披针形,先端锐尖,长3毫米;花瓣5,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钝圆,长约2毫米;雄蕊8,无毛,较花瓣略短而藏于其内;花盘位于雄蕊的外侧,微裂;子房无毛,花柱长,2裂,柱头扁平,花梗长约1厘米,细瘦,无毛。翅果嫩时紫红色,成熟时淡棕黄色;小坚果球形,直径7毫米,脉纹显著;翅与小坚果共长2-2.5厘米,宽1厘米,张开成钝角。花期5月,果期9月。

19.石榴

石榴别名安石榴、海榴,石榴科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针状枝,叶呈倒卵形或椭圆形,无毛。花期5-6月,多为朱红色,亦有黄色和白色。一次枝在生长旺盛的小枝上交错对生,具小刺。刺的长短与品种和生长情况有关。旺树多刺,老树少刺。芽色随季节而变化,有紫、绿、橙三色。叶对生或簇生,呈长披针形至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2厘米,顶端尖,表面有光泽,背面中脉凸起;有短叶柄。

其他:花两性,依子房发达与否,有钟状花和筒状花之别,前者子房发达善于受精结果,后者常凋落不实;一般1朵至数朵着生在当年新梢顶端及项端以下的叶腋间;萼片硬,肉质,管状,5-7裂,与子房连生,宿存;花瓣倒卵形,与萼片同数而互生,覆瓦状排列。浆果近8

球形,果熟期9-10月。外种皮肉质半透明,多汁;内种皮革质。原产于伊朗及其周边地区。怀远县的石榴品种白花玉石籽因核软,甜度高,花朵洁白,果实淡绿,籽粒明如翠玉而著名。性味甘、酸涩、温,具有杀虫、收敛、涩肠、止痢等功效。石榴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要高出一二倍。

20.海桐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嫩枝被褐色毛。叶互生,叶多数聚生枝顶,革质,狭倒卵形,长5一12厘米,宽1—4厘米,全缘,顶端钝圆或内凹,基部楔形,边缘常外卷,有柄。

其他:伞形花序生于枝顶,有毛。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或带黄绿色,芳香,花柄长0.8—1.5厘米;萼片、花瓣、雄蕊各5;子房上位,密生短柔毛。蒴果近球形,有棱角,长达1.5厘米,成熟时3瓣裂,果瓣木质;种子鲜红色。花期5月,果熟期10月,蒴果卵球形,有棱角,成熟时三瓣裂,露出鲜红色种子。根、叶和种子均入药,根能祛风活络、散瘀止痛;叶能解毒、止血;种子能涩肠、固精;也可供观赏;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21.蚊母树

蚊母树属,金缕梅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革质,全缘,偶有小齿,羽状脉。小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7厘米,宽1.5-3厘米,顶端钝或稍圆,基部宽楔形,全缘,侧脉5-6对,在表面不显著,背面略隆起,叶边缘和叶面常有虫瘿;叶柄长7-10毫米。枝和芽有盾状鳞片。

其他:花单性或杂性,雄花常与两性花同株,排成腋生的穗状花序;萼管极短,裂齿2-6,卵形或披针形,不等长;花瓣缺;雄蕊4-8,花药2室,纵裂,药隔突出;雌花及两性花的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胚珠1颗;花柱2,锥尖;蒴果木质,卵圆形,被星状绒毛,上半部2瓣裂,每瓣复2裂,基部无宿存萼管;种子长卵形。

23.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为落叶乔木。嫩枝被黄褐色星状绒毛。叶长10至24厘米,宽12至25厘米,基部平截或微心形,3至5深裂,中裂片长宽近相等,全缘或疏生粗缺齿。

其他:悬铃木俗称“法桐”,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悬铃木科,科下仅有一属即悬铃木属,属下约7种,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但我国引入栽培的仅3种,即二球悬铃木也称英桐和该杂交种的亲本一球悬铃木又称美桐、三球悬铃木又称法桐。现在我们通常把这三个种统称“法桐”。三球悬铃木高达30米,树皮深灰色,薄片剥落,内皮绿白色。花期5月,果期9至10月。二球悬铃木为三球悬铃木与一球悬铃木的杂交种,在英国伦敦育成。高达35米,树皮薄片剥落,内皮淡绿白色。嫩枝叶密被淡褐黄色星状绒毛。果序径约2.5厘米,花柱长2至3毫米,刺状。花期4至5月,果期9至10月。一球悬铃木树高40米,叶3-5浅裂,宽度大于长度,裂片呈广三角形,球果多数单生,无刺毛。

24.法国冬青

法国冬青的树冠倒卵形。叶对生,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波状或具有粗钝齿,近基部全缘,表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终年苍翠欲滴。枝干挺直,树皮灰褐色,皮孔圆形。圆锥状伞房花序顶生,花白色,钟状,有香味。花期5至6月,果期10月。

25.花柏

常绿乔木,原产地高40m,胸径1.5m;树冠尖塔形。生鳞叶的小枝背面有白线或微被白粉。鳞叶先端钝,肥厚。树皮红褐色,裂成薄片。

其他:雌雄同株,球花单生枝端,7~8月开花,10~11月果熟。球果径0.8-1cm,红褐无能;种鳞4对,顶部五边形或四方形,平或中央微凹,中间有小尖头。种子近圆形,翅窄。花期4月;球果10-11月成熟。

26.雪松

雪松,又称香柏,是松科雪松属植物的统称。该属种类球果形状相似,与杉树最为接近。叶针形,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叶在长枝上为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叶针状,质硬,先端尖细,叶色淡绿至蓝绿。雪松属植物是 10

常绿乔木,大枝一般平展,为不规则轮生,小枝略下垂。

其他:10-11月开花。球果翌年成熟,椭圆状卵形,熟时赤褐色。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雪松原产喜马拉雅山,中国西藏南部及印度、阿富汗均有分布。树皮灰褐色,裂成鳞片,老时剥落。雌雄异株,稀同珠,花单生枝顶。球果椭圆至椭圆状卵形,成熟后种鳞与种子同时散落,种子具翅。花期为10——11月份,雄球花比雌球花花期早10天左右。球果翌年10月份成熟。该属种共有4种,其中3种原产地中海地区山地,另一种原产西喜马拉雅地区。大西洋雪松、短叶雪松、喜马拉雅雪松和黎巴嫩雪松。均为高大 乔木,枝条开展,树冠不规则。

27.水杉

水杉,落叶乔木,高达35一41.5米,胸径达1.6-2.4米;叶交互对生,在绿色脱落的侧生小枝上排成羽状二列,线形,柔软,几乎无柄,通常长1.3一2厘米,宽1.5一2毫米,上面中脉凹下,下面沿中脉两侧有4-8条气孔线。

其他:树皮灰褐色或深灰色,裂成条片状脱落;小枝对生或近对生,下垂。雌雄同株,雄球花单生叶腋或苞腋,卵圆形,交互对生排成总状或圆锥花序状,雄蕊交互对生,约20枚,花药3,花丝短,药隔显著;雌球花单生侧枝顶端,由22-28枚交互对生的苞鳞和珠鳞所组成,各有5一9胚珠。球果下垂,当年成熟,果蓝色,可食用,近球形或长圆状球形,微具四棱,长1.8-2.5厘米;种鳞极薄,透明;苞鳞木质,盾形,背面横菱形,有一横槽,熟时深褐色;种子倒卵形,扁平,周围有窄翅,先端有凹缺。每年二月开花,果实11月成熟。

28.广玉兰

由于开花很大,形似荷花,固又称“荷花玉兰”。广玉兰常绿大乔木,高20-30m。叶长椭圆形,互生;叶柄长1.5-4cm,背面有褐色短柔毛;托叶与叶柄分离,无托叶;叶革质,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0-20cm,宽4-10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有锈色细毛,侧脉8-9对。

其他:树皮淡褐色或灰色,呈薄鳞片状开裂。枝与芽有铁锈色细毛。花芳香,白色,呈杯状,直径15-20cm,开时形如荷花;花梗精壮具茸毛;花被9-12,倒卵形,厚肉质;雄蕊多数,长约2cm,花丝扁平,紫色,花药向内,药隔伸出成短尖头;雌蕊群椭圆形,密被长绒毛,心皮卵形,长1-1.5cm,花柱呈卷曲状。聚合果圆柱状长圆形或卵形,密被褐色或灰黄色绒毛,果先端具长喙。种子 11

椭圆形或卵形,侧扁,长约1.4cm,宽约6mm。花大。广玉兰原产于美洲,所以又有人称它为“洋玉兰”。可入药,也可做道路绿化。荷花玉兰树姿雄伟壮丽,叶大绿荫浓花似荷花芳香馥郁,为美化树种,耐烟抗风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抗性,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29.金钱松

金钱松又名金松、水树,是落叶大乔木,属松科。叶片条形,扁平柔软,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20一30片簇生、伞状平展,线形或倒披针状线形,柔软,长3一7厘米,宽1.5一4毫米。淡绿色,上面中脉不隆起或微隆起,下面沿中脉两侧有两条灰色气孔带,秋季叶呈金黄色。向四周辐射平展,秋后变金黄色,圆如铜钱,因此而得名。

其他:落叶乔木,枝平展,不规则轮生,高达40米,胸径可达1.5米;树干通直,树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鳞状块片;具长枝和距状短枝。雌雄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具梗;雄球花20一25个簇生;雌球花单生,苞鳞大于珠鳞,珠鳞的腹面基部有2枚胚株。球果当年成熟,直立,卵圆形,长6一7.5厘米,直径4一5厘米,成熟时淡红褐色,具短梗;种鳞木质,卵状披针形,先端有凹缺,基部两侧耳状,长2.5一3.5厘米,成熟时脱落;苞鳞短小,长约种鳞的1/4一1/3;种子卵圆形,有与种鳞近等长的种翅;种翅膜质,较厚,三角状披针形,淡黄色,有光泽。

30.柳杉

柳杉,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2米多;大枝近轮生,平展或斜展;小枝细长,常下垂,绿色,枝条中部的叶较长,常向两端逐渐变短。叶钻形略向内弯曲,先端内曲,四边有气孔线,长1-1.5厘米,果枝的叶通常较短,幼树及萌芽枝的叶长达2.4厘米。

其他:树皮红棕色,纤维状,裂成长条片脱落;球果圆球形或扁球形,径1-2-2厘米,多为1.5-1.8厘米;种鳞20左右,上部有4-5(很少6-7)短三角形裂齿,齿长2-4毫米,基部宽1-2毫米,鳞背中部或中下部有一个三角状分离的苞鳞尖头,尖头长3-5毫米,基部宽3-14毫米,能育的种鳞有2粒种子;种子褐色,近椭圆形,扁平,长4-6.5毫米,宽2-3.5毫米,边缘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

31.酢浆草

酢浆草多年生草本,全体有疏柔毛;茎匍匐或斜升,多 12

分枝。叶互生,掌状复叶,叶柄长2.5~5厘米;托叶与叶柄连生,形小;小叶3枚,倒心脏形,长达5~10毫米,无柄。花1至数朵成腋生的伞形花序,花序柄与叶柄等长;苞片线形;萼片5,花瓣5,黄色,倒卵形。

其他:酢浆草多年生草本。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长达50厘米,上被疏长毛,节节生根。雄蕊10,花丝下部联合成筒;子房心皮5,5室,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蒴果近圆柱形,长1~1.5厘米,有5棱,被柔毛,熟时裂开将种子弹出。种子小,扁卵形,褐色。花期5~7月。生于耕地、荒地或路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32.金叶女贞

金叶女贞木犀科女贞属半绿小灌木,被誉为“金玉满堂”。叶片较大叶女贞稍小,单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厘米。

其他:金叶女贞是由加州金边女贞与欧洲女贞杂交育成的,高2~3米,冠幅1.5~2米。总状花序,小花白色。核果阔椭圆形,紫黑色。金叶女贞叶色金黄,尤其在春秋两季色泽更加璀璨亮丽。金叶女贞性喜光,耐阴性较差,耐寒力中等,适应性强,以疏松肥沃、通逶性良好的沙壤土为最好。用于绿地广场的组字或图案,还可以用于小庭院装饰。

33.罗汉松

罗汉松是松树的一种,又名罗汉杉、长青罗汉杉、土杉、金钱松、仙柏、罗汉柏、江南柏,是常绿乔木,可高达18米,通常会修剪以保持低矮,树冠广卵形。叶条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楔形,两面中肋隆起,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有时被白粉,排列紧密,螺旋状互生,亦分雌雄。

其他:种牝大于种籽,成熟呈红色,加上绿色的种籽,好似光头的和尚穿着红色僧袍,故名罗汉松。雌雄异株或偶有同株。种子卵形,有黑色假种皮,着生于肉质而膨大的种托上,种托深红色,味甜可食。花期5月,种熟期10月。常见的栽培品种有狭叶罗汉松,叶较窄,13

先端渐窄成长尖形;柱冠罗汉松,叶小,先端纯或圆;小叶罗汉松,叶密集于小枝顶端,呈螺旋状着生,较狭窄,先端钝圆;短尖叶罗汉松,叶极短小;斑叶罗汉松,叶面有白色斑点。

34.景烈白兰

景烈白兰又名乐昌含笑、广东含笑。木兰科含笑属 常绿乔木,高15~30米。树皮呈灰色或深褐色。叶薄革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6.5~16厘米,宽3.5~7厘米,有光泽、被中褐色绒毛。3~4月开花,花淡黄色,有芳香。聚合果呈圆形或卵圆形,8~9月果熟。种子卵形或长圆状卵形。

35.樱桃

樱桃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果树,嫩枝无毛或微被毛,叶卵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7~16厘米,宽4~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大小不等的重锯齿,锯齿上有腺体,上面无毛或微具毛,下面被稀疏柔毛;叶柄长0.8~1.5厘米,有短柔毛,近顶端有2腺体。樱桃成熟时颜色鲜红,玲珑剔透,味美形娇,营养丰富,医疗保健价值颇高,又有“含桃”的别称。

其他:落叶乔木。株高可达8米。花3~6朵成总状花序,花直径1.5~2.5厘米,先叶开放;花梗长约1.5厘米,被短柔毛。萼筒圆筒形,具短柔毛;萼片卵圆形或长圆状三角形,花后反折。花瓣白色。雄蕊多数;子房无毛。核果,近球形,无沟,红色,直径约1厘米。3~4月,果期5月。

36.飞蛾槭

常绿(或半常绿)乔木,高10-20米;当年生枝紫色或淡紫色,有柔毛或无毛,老枝褐色,无毛。叶革质,矩圆形或卵形,长8-11厘米,宽3-4厘米,全缘,顶端尖或具短尾尖,基部近圆形,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有白粉或灰绿色,基部1对侧脉较长,达于叶片中部。

其他:飞蛾槭是伞房花序顶生,有短柔毛;花绿色或黄绿色,杂性;萼片5,矩圆形;花瓣5,倒卵形;雄蕊8,生花盘内侧,花盘微裂;两性花的子房有短柔毛,柱头2裂,反卷。翅果长2.5厘米,幼时紫色,成熟后黄褐色,小坚果凸出,翅张开成直角。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尼泊尔也有。生于海拔1000-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

37.紫薇

紫薇,别名入惊儿树、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为千屈菜科紫薇属双子叶植物。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幼枝略呈四棱形,稍成翅状。叶互生或对生,近无柄;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7厘米,宽2.5~4厘米,光滑无毛或沿主脉上有毛。

紫薇为小乔木,有时呈灌木状,高3~7米;树皮易脱落,树干光滑。圆锥花序顶生,长4~20厘米;花径2.5~3厘米;花萼6浅裂,裂片卵形,外面平滑;花瓣6,红色或粉红色,边缘有不规则缺刻,基部有长爪;雄蕊36~42,外侧6枚花丝较长;子房6室。蒴果椭圆状球形,长9~13毫米,宽8~11毫米,6瓣裂。种子有翅。花期6~9月,果期7~9月。树干愈老愈光华,用手抚摸,全株微微颤动,故又称为入惊儿树、痒痒树。

38.柚子

柚子树又名“文旦”“栾”“抛”。芸香科。常绿乔木。叶大而厚;叶翼大,呈心脏形。

其他:花大,常簇生成总状花序。果实大,圆形、扁圆形或阔倒卵形;成熟时呈淡黄色或橙色。果皮厚,有大油腺,不易剥离。果肉白色或红色。果味甜酸适口,秋末成熟,耐贮藏。种子单胚。用嫁接、压条等繁殖。

39.枣树

枣树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冠卵形。叶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钝尖,边缘有细锯齿,基生三出脉,叶面有光泽,两面无毛。

其他:树皮灰褐色,条裂。枝有长枝、短枝与脱落性小枝之分。长枝红褐色,呈“之”字形弯曲,光滑,有托叶刺或不明显;短枝在二年生以上的长枝上互生;脱落性小枝较纤细,无芽,簇生于短枝上,秋后与叶俱落。5~6月开花,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核果卵形至长圆形,8~9月果熟,熟时暗红色。果核坚硬,两端尖。

40.紫荆

落叶乔木或灌木。春开红紫色花。叶互生,近圆形,顶端急尖,基部心形,长6—14厘米,宽5—14厘米,两面无毛。花先于叶开放,4—10朵簇生于老枝上;小苞片2,阔卵形;花玫瑰红色,长1.5—1.3厘米,小花梗纲柔,长0.6—1.5厘米。荚果狭披针形,扁平,长5—14厘米,宽1.3—1.5厘米,沿腹缝线有狭翅不开裂;种子2—8颗,扁圆形,近黑色。花期4—5月。

其他:树干挺直丛生,早春季节先于叶开花,花形似蝶,盛开时花朵繁多,成团簇状,紧贴枝干,满树都是花,不仅枝条上能着花,而且老干上也能开花,给人以繁花似锦的感觉;到了夏秋季节则绿叶婆娑,满目苍翠;

41.山茶

山茶是常绿乔木或灌木,株高可达15M。树干灰褐色。叶互生,卵形至椭圆形,边缘有锯齿,革质,有光泽。花单生于叶腋或枝顶,花期9到4月,个别品种有香味。

诗歌植物学入门(组诗) 第3篇

以金字塔为邻,听任沙漠

为自己筛选出带刺的

营养惊人的玩伴,以及风景里

假如缺少完美的天敌

仙人掌的阴影会显得多么无聊。

不存偏见的话,只有拿着镰刀

收割过人生的风暴的

女人的浑圆的胳膊,能和它修长的

滚粗的叶瓣相媲美。在四周,

由它发动的寂静回荡成年后

我们心中曾有过的,最壮丽的忍耐。

据说,它的锥状花序高达八米,

像温柔的长矛,足以将我们身上

多余的赘肉,满是皱纹的慵懒

叉向天堂里海拔最低的火炉。

它的浆汁堪比毒蛇的唾液,

但蒸馏后,作为一种神秘的恢复,

赞美比恐惧更原始。如此,

它远离我们的真相,也远离

我们的谎言,甚至也远离我们的世界

正堕落为一种可怕的祭品。

而一旦刻骨的分寸进入默契,

它从你身上提取的纯度

足以将宇宙的幻觉燃烧一千遍。

爬山虎入门

散漫在热烈的草叶

或偏远的记忆中的

时间的秘密,使它们看上去

一会儿像秋天的礼物,

一会儿像大自然的祭品。

它们的愉悦是季节性的,

比过时不候,还善于玩味

人的颓败,或世界的另一面。

盘山路上,被凿过的岩石

如同被击打过的面具,

那发出的邀请也很垂直——

请试用一下燕山。

而它们的响应居然比自由还亢奋。

最突出的,它们的展现

始终多于它们的隐藏;

如果你的天真,曾用于说服

人生如梦,它们近乎一个事实——

比红色的火焰更接近于

我们曾在陌生中被抚摸过。

醉蝶花入门

秋天已就位。撒开并抛出去的东西

随你叫它什么,但唯独不能叫网。

假如它有一个名字

比时间的正确还可爱,

诗人莫非的反应最快。

记住,事情到了这一步,

碰巧很关键。通往水边的坡路

碾磨着绿荫中的光阴。

山风稀释着雀叫,涌向

我们不可能比蝴蝶还失败。

如果你已习惯秘密驾駛,

十月甚至能偏僻到灵活如手闸。

放心吧。这半分钟的清醒,

绝不会另外造成一道宇宙的划痕。

即便你误会了存在的真相,

它依然会径自开窍于顾名思义——

就好像在世界的这一边,

惟有成群的燕山能减弱一点人生的深浅。

红蓼,或狗尾巴花入门

想知道它们和乔松的关系,

你得去认识湿地植物中

谁长得最像游龙。形状关乎性情,

这里面的政治,也不是闹着玩的。

更何况,水性还有好多意思呢——

包括男人始终不曾称职于

男人在原始洞穴中感觉到的

古老的恐惧。我记得你断言过,

最高的智慧曾深受这些恐惧的启示。

但是,表面上,简直看不出来。

它们粗壮的茎干笔直,高达两米,

不逊于梵高爱过的向日葵;

穗状的花序,醒目于你仿佛见过

奔跑中的犀牛的生殖器。

但这里是亚洲,北纬41度,

我觉得,我能贡献的最好的东西

就是我们来自漩涡。但这是什么意思?

植物手册上说,它们的花期

在六月和九月间;但现在是十月,

它们的花姿却依然浓郁,俨然像在回放

比基尼沙滩上的天使变形记。

请允许我重申一下这幕场景——

玉渡山下,我们是它们的例外,

它们也是我们的例外。但毕竟,

它们在我们的等待中等到了

它们的真相。所以我猜,

你不介意它们叫狗尾巴花的话,

它们也不完全是我们的例外。

注:1,红蓼,又名游龙,狗尾巴花。一年生草本植物。2,玉渡山,位于延庆县城西北,属燕山余脉军都山脉的一部分。

蝙蝠花入门

深山中的机缘足够久远,

比巧合的巧合更深入一个漩涡。

静止的,是个人的记忆对破碎的时光

下达的耳语如秘密口令。

人的背影,其实是人的花纹。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蝙蝠花。

是啊,海明威将真正的美人

比作挺拔的山峰,仿佛是要减弱

神秘的恐惧中几个美丽的错误。

但是 ,你不仅见过蝙蝠花,

而且还知道它叫魔鬼花。

其实,花下的情形,不论如何诡异,

始终在恭维我们的现实:

人被称之为人,绝对是一个误会;

正如有些情形下,人,仅仅被看成魔鬼,

其实是,更大的误会。

植物学 第4篇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处鄂西北,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比较温和, 年平均气温15.9℃。校园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植物种类繁多, 据初步调查, 有植物300余种。丰富的校园植物资源, 为做好植物学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进行现场教学

实地观察活植物, 是学生掌握植物形态和各种特征的基础。而校园就是一座活生生的“植物标本馆”, 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如在上“茎”这一节时, 各种生长习性、分枝方式的茎, 各种变态茎基本都能在校园中找到。杨、柳等的直立茎, 爬山虎、络石草等的攀援茎, 牵牛、紫藤等的缠绕茎, 虎耳草、蛇莓等的匍匐茎;雪松、水杉、银杏等的单轴分枝, 无花果、桑、桃等的合轴分枝, 丁香、石竹、茉莉等的假二叉分枝, 石松、芒萁等的二叉分枝, 芦苇、白茅等的分蘖;文竹、竹节蓼的叶状枝, 葡萄的茎卷须, 皂荚、橘等的茎刺, 仙人掌、莴苣等的肉质茎, 芦苇等的根状茎, 马铃薯等的块茎, 慈姑等的球茎, 洋葱、大蒜等的鳞茎。利用校园活植物进行现场直观教学, 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加深理解和记忆, 而且学生能掌握相应的植物学应用技能。

在上植物形态解剖这一部分内容时, 不仅在“茎”这一节可采用现场教学, 在叶 (叶的组成、叶的形态、叶脉、单叶和复叶、叶序和叶镶嵌、异形叶性、叶的变态等部分) 、花 (花的组成、花托形状、花萼类型、花冠类型、花序类型等部分) 、果实和种子等章节部分内容也可以采用现场教学, 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培养学生识别植物的能力

在高等院校生物专业的诸多课程中, 《植物学》课程分类部分的内容常常被认为是最枯燥、最令人头痛的一门课程[3]。几乎每堂课都是“木本”、“草本”、“对生”、“互生”、“辐射对称”、“两侧对称”、“子房上位”、“子房下位”等枯燥无味的专业术语, 上分类课给学生的感受是“分类越分越累”[4]。

植物分类学有很浓的地方色彩, 其与本地植物相结合便构成乡土植物学, 它使《植物学》教学理论更紧密地联系实际, 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5]。校园植物是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植物种类, 基本上能反映学校所在地的园林、庭院、行道、花卉、观赏等绿化树种, 所以, 是当地气候条件下的园林、野生植物的一面镜子。了解和认识当地常见的植物种类, 最便捷的途径是认识校园植物[6]。

1. 建设校园植物资源网。

近几年来, 利用带领学生实习的机会和空余时间, 对校园植物资源的分布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选择每一种植物的典型部位 (包括植株全貌、叶、花、果实、种子等) 进行摄像, 并将所拍摄的植物图片上传于网页, 制作成了校园植物资源网。网页上对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等情况 (校园分布除外) 都做了介绍,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对网页进行浏览, 认识校园植物。

2. 编写校园植物名录。

虽然制作了校园植物资源网, 但有部分学生并不一定会去浏览网页, 再加上不去实地观察植物的话, 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为此, 要求学生实地观察校园植物, 并编写一本不少于200种植物的校园植物名录, 同时要注明每种植物的校园分布情况, 以防止个别学生抄袭网站上的内容。

3. 给校园树木挂牌。

为了能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带领学生给校园树木挂牌, 可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别植物的能力。每块牌上介绍植物的中文名、学名、科属名、原产地、特征特性、用途;背面写上“爱护树木, 人人有责”字样。学生亲身参与给校园树木挂牌, 不仅锻炼了学生识别植物的能力, 还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

三、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单一地介绍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也容易引起听觉疲劳。事实证明, 在介绍某种植物时如若能将其具体的或潜在的应用价值穿插进来讲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平时在带学生识别校园植物就应注意这一点。比如:半边莲主治蛇伤, 夏枯草清热解毒, 马蹄金用于肝炎、胆囊炎, 天胡荽治肾结石、跌打瘀肿, 费菜止痒、对高血压有奇效, 女贞子明目等;荠菜、马兰、马齿苋等幼嫩植株可食用并具一定的药用功能;蛇莓、马蹄金、石蒜、蒲公英、阿拉伯婆婆纳紫花地丁等可以开发作为优良的地被植物;野大豆是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种质资源;鸭跖草、苔藓植物、紫花苜蓿等可以用来监测大气中的SO2等。同学们深深体会到:“学了分类手里拿的是宝, 不学分类眼里全部是草”, 从而间接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7]。

四、校园植物是植物学实验的材料的理想来源

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且生长发育的季节性也很强, 实验教材中所选择的实验材料, 要么是当地找不到或不容易找到的, 要么最佳的取材时间与实验时间不相符。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是否能够在校园中寻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预备实验的基础上, 根据当地的植物种类和植物的开花时间来合理地开设、安排实验内容, 很好地达到了实验教学目的。比如:用鸭跖草、丝兰的叶来观察植物细胞结构, 用费菜叶、韭莲花冠观察气孔, 用蚕豆侧根、吊兰根尖来观察有丝分裂, 用丝兰花、牡丹花来观察减数分裂, 用繁缕、紫竹梅观察各种类型的导管, 用菠菜叶、鸢尾叶来观察叶绿体等。另外, 在做有关花、果实、种子、蜡叶标本的制作等有关实验时, 通过适当调整课时, 都可以在校园找到适当的材料。每次做实验之前, 由学生自己到校园去寻找实验材料, 这样既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工作中来, 提高了实验的积极性, 又能使学生更好的识别植物,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总之, 方寸之围的校园, 在大自然中只能称之为弹丸之地, 几百种的校园植物对于植物界来说只是沧海一粟。然而, 这些校园植物它不仅装扮了学校的容装, 净化校园的空气, 陶冶师生的情操, 使校园环境更加美好、舒适, 让师生的生活充满色彩和诗情画意;同时, 它在植物学教学活动中又是一个内容丰富而充满生机的实验基地[7]。只要充分利用好校园植物资源, 可以把植物学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胡国富, 胡宝忠, 常缨, 等.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7 (1) :30-32.

[2]李建忠.把校园建成植物学教学实习基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4) :52-53.

[3]罗利群.寓教于乐《植物分类学》[J].植物杂志, 2002, (6) :34.

[4]廖富林.突出“四性”改革植物分类教学[J].植物杂志, 1997, (5) :40.

[5]廖亮.植物分类学教学改革及实践中的几点做法[J].生物学通报, 1996, 31 (12) :33.

[6]施利祥.校园植物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9 (2) :167-169.

植物学实习 第5篇

白丁香:括木犀科植物白丁香花和中药白丁香(文鸟科动物麻雀的粪便)。植物白丁香为紫丁香的变种,花密而洁白、素雅而清香,常植于庭园观赏。

冬青卫矛:卫矛科,卫矛属。各省普遍栽培,供观赏;本种极耐修剪,是良好的绿篱材料。

玉兰:兰花中开白色花的品种。又名木兰、玉兰等。木兰科落叶乔木,树高一般2—5米或高可达15米。花白色,大型、芳香,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

丝绵木:卫矛科,小乔木,高达6米。叶卵状椭圆形、卵圆形或窄椭圆形,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有时极深而锐利;叶柄通常细长。聚伞花序3至多花,花序梗略扁。

铁树:苏铁科,常绿木本植物,树干通直,常不分枝。叶丛生茎端,羽状,羽片坚硬条形,边缘反卷

银杏: 银杏科。落叶乔木,叶片扇形,叶脉二分叉,雌雄异株,稀同株。

侧柏:柏科,小枝扁平,排列为一平面,交相互生。

圆柏:柏科,叶在幼树全是刺形,逐渐变为鳞形叶。刺形叶三枚轮生,鳞形叶交相对生,排列紧密。

龙柏:柏科,常绿小乔木,可达4—8米。喜充足的阳光,适宜种植于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上。

刺柏:柏科,叶全为刺形,三枚轮生。

罗汉松:罗汉松科。常绿乔木或灌木。叶互生,有时对生,针状、鳞片状至线性,或阔长椭圆形。叶螺旋排列,条形披针形

猪毛草:藜科,一年生草本,叶丝状圆柱,肉质,先端硬刺尖。

马齿苋:马齿苋科,茎平卧或先端上升,暗红色,先端圆钝。

石竹:石竹科,多年生草本,花顶端生,单生或对生。

牡丹:毛莨科,落叶小灌木,叶二出三出复叶,花单生顶端。

芍药:毛莨科,多年草本,小叶常分裂,边缘有细齿。花聚生。

十大功劳:小檗科,常绿灌木,无毛,羽状复叶,边缘有锯齿,侧生小叶无柄。

南天竹:小檗科,幼枝红色,羽状复叶,对生,小叶,椭圆披针形,全缘,无毛。

望春玉兰:木兰科,落叶乔木。先端渐尖,花先开放白色。

玉兰:木兰科,叶倒卵形,下面有柔毛。

鹅掌楸:木兰科,小枝灰色,叶马褂状,中央常凹,下面密生白粉状乳头突起。

法国梧桐:悬铃木科,落叶乔木,枝枝条开展,树冠广阔,叶五角形,裂片边缘疏生牙齿。

玫瑰:蔷薇科蔷薇属灌木。有绒毛羽状复叶。其花朵主要用于食品及提炼香精玫瑰油。

月季:蔷薇科蔷薇属。月季为有刺灌木,或呈蔓状与攀援状。

石楠:蔷薇科,小枝褐色边缘疏生带腺锯齿,复伞房花絮。

枇杷:蔷薇科,小枝粗壮,叶披针形,圆锥花絮顶生。

木瓜:蔷薇科,枝无刺,边缘锯齿有腺体,叶后开放。

碧桃:蔷薇科,落叶小乔木,高可达8米。

火棘:蔷薇科,侧枝短刺状,叶倒卵形,复伞房花序。

山樱花:蔷薇科,落叶乔木。

木瓜:蔷薇科木瓜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无枝刺;小枝圆柱形,紫红色,幼时被淡黄色绒毛;树皮片状脱落,落后痕迹显著。

西府海棠:蔷薇科,落叶乔木。

郁李:蔷薇科,落叶灌木,高约2米;小枝纤细而柔,冬芽极小,灰褐色,幼时黄褐色,干皮褐色,老枝有剥裂,无毛。叶卵形或宽卵形,少有披针形卵形。

榆叶梅:蔷薇科,为温带树种,耐寒。耐旱、喜光。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不耐水涝,喜中性至微碱性、肥沃、疏松的砂壤土。

美人梅:蔷薇科杏属。园艺杂交种,由重瓣粉型梅花与红叶李杂交而成。落叶小乔木。叶片卵圆形,紫红色。花粉红色,繁密,先花后叶。花期春季。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开阔的环境。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嫁接、压条、扦插繁殖。优良的园林观赏、环境绿化的树种。

梅花:李属蔷薇科,梅树的花,寒冬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

黄刺玫:蔷薇科,落叶灌木。小枝褐色或褐红色,具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常7枚-13枚,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有锯齿;托叶小,下部与叶柄连生,先端分裂成披针形裂片,边缘有腺体,近全缘。

贴梗海棠:蔷薇科木瓜属植物,其枝秆丛生,枝上有刺,其花梗极短,花朵紧贴在枝干上。

元宝槭:元宝槭为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原产中国北方野生树种。树冠阔圆形,树皮灰黄色至灰色,有纵裂条纹,小枝对生光无毛,1年生枝淡赤褐色或绿色并带有绯红色,后呈灰色。单叶对生,掌状5裂,全缘,先端渐尖,翅果。

三角槭:槭树科,弱阳性树种,稍耐荫。喜温暖、湿润环境及中性至酸性土壤。耐寒,较耐水湿,萌芽力强,耐修剪。树系发达,根蘖性强。

锦熟黄杨: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叶茂密,植株低矮,耐修剪。

棕榈:棕榈科,单子叶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极耐寒,较耐阴,成品极耐旱。

桂花: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为温带树种。叶对生,多呈椭圆或长椭圆形,树叶叶面光滑,革质,叶边缘有锯齿。花簇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黄、橙红等色。

紫丁香:木樨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探春:木犀科,半常绿灌木。枝条绿色,光滑无毛,但有棱角。叶为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叶互生。

白蜡,木犀科白蜡树属。落叶乔木,树冠卵圆形,树皮黄褐色。小枝光滑无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枚,通常7枚,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

连翘:木犀科,灌木,枝条常下弯,髓部中空,单叶对生,卵形,边缘锯齿,三出复叶。

小叶女贞:木犀科,两面无毛,花无梗。

女贞:女贞属木犀科常绿乔木。亚热带树种。常用观赏树种。枝叶茂密,树形整齐,可于庭院孤植或丛植、行道树、绿篱等。播种、扦插、压条法繁殖。迎春花:木犀科,落叶灌木,枝条下弯,幼枝绿色,四棱形,有时小枝基部有单叶,花单生,先叶开放。

雪柳:木犀科落叶灌木。小枝幼时有柔毛,单叶互生,叶腺状披针形,光滑无毛,伞形花序,无总梗,具3至5朵小白花,花梗细长。多生于温暖向阳又阴湿之地。适应性强,金钟花:木犀科,落叶灌木。茎丛生,枝开展,拱形下垂,小枝绿色,微有四棱状,髓心薄片状。单叶对生。

连翘:木犀科,是清热解毒的中药。

白丁香:木犀科,叶较小,叶面有疏生绒毛,花为白色。

小腊树: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密披短绒毛。叶薄革质,单叶对生,全缘。花两性,花萼,花冠均四裂。

猬实:忍冬科落叶灌木。枝干丛生。叶对生,卵对生,卵状椭圆形,两面均有稀柔毛。伞房圆锥花序顶生,花冠钟状,5裂,喉部黄色,有短柔毛,花色有粉红、桃红、浅紫等色。瘦果状核果,外密被刚硬刺毛。

粗榧:粗榧科,灌木,高2-5米,间或长成高达15米的小乔木;树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薄片脱落。

月桂:樟科月桂属的一种,为亚热带树种。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树冠卵圆形,分枝较低,小枝绿色,全体有香气。叶互生,革质,广披针形,边缘波状,有醇香。单性花,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簇生叶腋间,小花淡黄色。

凌霄:紫葳科,落叶藤木,借气生根攀援它物向上生长。

梓树:为紫葳科梓属乔木植物。树冠倒卵形或椭圆形,树皮褐色或黄灰色。喜光,稍耐阴,耐寒,适生于温带地区,在暖热气候下生长不良,深根性。喜深厚肥沃;湿润上壤,不耐干旱和瘠薄,能耐轻盐碱土。抗污染性较强。

紫藤:豆科紫藤属,是一种落叶攀援缠绕性大藤本植物干皮深灰色,不裂;花紫色或深紫色,十分美丽。

紫荆:豆科紫荆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草木犀:豆科,圆柱形中空,易分枝;三出羽状复叶,中间小叶具短柄,小叶椭圆形或矩圆形,边缘有细齿,托叶先端尖。总状花序腋生,具长梗,着花30~60朵,白色。蜜腺发达。荚果倒卵形,无毛,每荚有种子1粒。

白车轴草:豆科,多年生草本;茎匍匐,无毛。

皂荚:豆科,生长旺盛,雌雄异株,雌树结荚(皂角)能力强。

合欢:豆科,羽状敷衍复叶,头状花絮伞房状排列,荚果条形,扁平,不开裂。

龙爪槐:豆科,落叶乔木,树冠如伞,状态优美,枝条构成盘状。

槐树:豆科,槐树,羽状复叶,小叶较小,因此树冠浓密。槐树的一级侧枝粗壮,树冠因此云团状。槐树有根瘤菌,氮素营养充足,因此叶色深,呈墨绿色。

红花锦鸡儿:豆科,直立灌木。树皮灰褐色或灰黄色。小枝细长,有棱,灰褐色,无毛;长枝上的托叶宿存,并硬化成针刺。花冠黄色或淡红色。

水杉:落叶乔木,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

云杉:衫科常绿乔木,树冠广圆锥形。

木槿:锦葵科。灌木或小乔木。花艳丽,作为观赏植物广泛栽种。通常低分枝,植株呈塔形。花似锦葵,白色、粉紫色到紫色,基部一般深红色;某些品种有重瓣花。

栓皮栎: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树皮深灰色,纵深裂。由于韧皮发达,老干树皮厚,剥下可用于软木塞、绝热、隔音和绝缘材料。木材坚硬,纹理直,结构粗,为优良木材树种。

麻叶绣线菊:绣线菊属,蔷薇科。小枝细弱,呈拱形弯曲,暗红褐色,无毛。叶柄无毛,叶片菱状披针形,基部楔形,先端急尖,两面无毛。伞形花序。

绢毛绣线菊:绣线菊属,蔷薇科。灌木,高达2米。小枝幼时被柔毛,棕褐色,树皮条片状脱落。

腊梅:蜡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高可达4-5米。常丛生。叶对生,近革质,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芽具多数覆瓦状鳞片

日本珊瑚树:忍冬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10米;树皮灰褐色或灰

色,枝有小瘤状凸起的皮孔,有一对卵状披针形的芽鳞。

光叶石楠:常绿乔木,老枝灰黑色,无毛,皮孔棕黑色,近圆形,散生。叶片革质,幼时及老时皆呈红色,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倒卵形。

紫薇:千屈菜科紫薇属双子叶植物。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灰性土壤,耐旱,怕涝。萌芽性强,生长较慢,寿命长。

白玉兰:木兰科,落叶乔木,树高一般2—5米或高可达15米。花白色,大型、芳香,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

望春玉兰:木兰科,落叶乔木。树皮灰色或暗绿色;小枝无毛或近梢处有毛;芽卵形,密被淡黄色柔毛。叶互生。

荷花玉兰:木兰科,常绿大乔木。树皮淡褐色或灰色,呈薄鳞片状开裂。枝与芽有铁锈色细毛。叶长椭圆形,互生。

马褂木:木兰科,落叶乔木,叶互生。

南天竺:小檗科南天竹属,常绿植物,夏季开白花或粉红色花,果红色。其全株有毒。

毛白杨:为杨柳科、杨属落叶大乔木,生长快,树干通直挺拔,树形优美,是一个优良的造林绿化树种,毛白杨广泛应用于城乡绿化,其品种适应性强,主根和侧根发达,枝叶茂密,优质,速生,丰产,为速生用材林,防护林和行道河渠绿化的好树种。

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针状枝,叶呈倒卵形或椭圆形,无毛。

一球悬铃木:悬铃木科,落叶大乔木;叶3~5浅裂,裂片呈广三角形,中裂片宽度大于长度。球状果序多数单生。

二求悬铃木:无患子科,落叶大乔木,高30余米,树皮光滑,大片块状脱落;嫩枝密生灰黄色绒毛;老枝秃净,红褐色。

黄山栾:无患子科栾树属。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或二回羽状复叶,互生。树皮暗灰色有纵裂,小枝深褐色。树冠伞形或圆球形。花金黄色,大型圆锥花序,蕨果,三角状卵形,由膜状果皮结合而成灯笼状,秋季果皮呈红色。

文冠果:无患子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皮灰褐色,粗糙条裂;小枝幼时紫褐色,有毛,后脱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花杂性,整齐,白色,基部有由黄变红之斑晕;蒴果椭圆形。

杨梅,杨梅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色;小枝近于无毛。叶革质,倒卵状披针形或例卵状长椭圆形,全缘,背面密生金黄色腺体。花单性异株;雄花序穗状,单生或数条丛生叶腋;雌花序单生叶腋,密生覆瓦状苞片,每苞片有1雌花,雌花有小苞片。

齿叶溲疏:虎耳草科,溲疏属。落叶灌木,原产自日本。

黄荆:马鞭草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枝叶有香气。

乌桕:乌桕,又称木子树,为工业用木本油料树种之一。

枸骨:冬青科,常绿乔木或灌木,高3~8米。树皮灰白色,平滑不裂,小枝粗壮,当年生枝具纵脊,无毛。

天师栗:七叶树科,落叶乔木。小枝密生细毛。掌状复叶对生,小叶5—7个,长倒卵形、矩圆形或倒披针形,有细锯齿,幼时下面密生灰色细毛,最后几天无毛。

金盏菊:菊科,为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被白色茸毛。单叶互生,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全缘,基生叶有柄。头状花序。

一年蓬:菊科,一年生或两所生草本。

万寿菊:菊科,全株具异味,茎粗壮,绿色,直立。

枫杨:胡桃科,落叶乔木。幼树树皮平滑,浅灰色,老时则深纵裂;小枝灰色至暗褐色,具灰黄色皮孔;芽具柄,密被锈褐色盾状着生的腺体。叶多为偶数或稀奇数羽状复叶。

朴树:榆科,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光滑不开裂,枝条平展。当年生小枝密生毛。叶质较厚,阔卵形或圆形,中上部边缘有锯齿;三出脉,侧脉在六对以下,不直达叶缘,叶面无毛,叶脉沿背疏生短柔毛。

大叶朴:朴树属,榆科。

喜树:蓝果树科,落叶乔木。叶互生,全缘。头状花序近于球形。

莎草:莎草科,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三棱形;根状茎匍匐延长,部分膨大呈纹外向型形,有时数个相连。叶丛生于茎基部,叶鞘闭合包于茎上;叶片线形,先端尖,全缘,具平行脉,主脉于背面隆起。花序复穗状,3-6个在茎顶排成伞状。

牛筋草:禾本科,一年生,杆仰卧或斜生,叶稍偏,具脊,叶片条状,穗状花序,小穗密集排列轴一侧成两行排列。

虎尾草:禾本科,一年生,叶舌状微纤毛,叶片条状披针形,小穗密集列于穗轴一侧,边缘上部生柔毛。

狗牙草:禾本科具根状茎或匍匐茎,节上生根,叶舌短小,具小纤毛,叶片条状或条状披针形。

狗尾草:禾本科,叶条状披针形,圆锥花序紧密成柱状。

牛鞭草:禾本科,多年生,具长根茎状。叶片线性,先端长渐尖,总状花序。

炸酱草:杂酱草科,茎柔浅绿,叶薄软,常平卧,节上生根,掌状三出复叶,叶柄细长,有柔毛,伞状花絮腋生。

山茱萸:山茱萸科,叶对生,两面有伏贴毛,伞形花絮。

金银忍冬:忍冬科,幼枝有微毛,小枝中空,叶对生。

锦葵:锦葵科,锦葵科锦葵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60-1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

一品红:大戟属,叶肾形,叶脉掌状。花簇生于叶腋,花冠紫红色。果实扁球形,种子黄褐色。常绿灌木。茎光滑,嫩枝绿色,老枝深褐色。单叶互生,全缘或波状浅裂,有时呈提琴形,顶部叶片较窄;有毛,叶质较薄,脉纹明显。杯状花序聚伞状排列。

鸢尾:鸢尾科。多年生宿根性直立草本,高约30-50公分。根状茎匍匐多节,粗而节间短,浅黄色。

蚊母树:金缕梅科。

白皮松:松科。乔木。

七叶树:七叶树科,落叶乔木,树皮深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黄褐色或灰褐色,无毛或嫩时有微柔毛,有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的皮孔。冬芽大形,有树脂。掌状复叶。

山麻杆,大戟科,落叶丛生小灌木,茎干直立而分枝少,茎皮常呈紫红色。幼枝密被绒毛,后脱落,老枝光滑。单叶互生。

爬山虎:葡萄科,多年生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夏季开花,花小,成簇不显,黄绿色或浆果紫黑色,与叶对生。花多为两性,雌雄同株,聚散花絮常着生于两叶间的短枝上。

楝树:楝科,楝属,落叶乔木。

梧桐:梧桐科,落叶乔木,树皮青绿色,平滑。叶心形,掌状3-5裂,裂片三角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均无毛或略被短柔毛,基生脉7条,叶柄与叶片等长。

猪毛菜:藜科,猪毛菜适应性、再生性及抗逆性均强,为耐旱、耐碱植物。

蚤缀:石竹科,一年或二年生小草本,全株有白色短柔毛。

小花山桃草:二年生草本,高可达1m。全株有长柔毛。茎直立。叶互生,叶片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短柄,边缘有细齿或呈波状。花紫红色,成密生的穗状花序。

早熟禾:禾本科一年生禾草,在精细的管理下也可越年生长。秆细弱丛生。叶片扁平、柔弱、细长。圆锥花序展开,颖果纺锤形,花期4~5月。

夏至草:唇形科、夏至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5~60厘米,疏生分枝。

灰灰菜: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龙葵:茄科,一年生草本,高30一1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叶卵形。

火炬树:漆树科,火炬树为漆树科盐肤木属落叶小乔木。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圆形至披针形。直立圆锥花序顶生,果穗鲜红色。果扁球形,有红色刺毛,紧密聚生成火炬状。

《观赏植物学》教学模式探讨 第6篇

摘要:《观赏植物学》是高尔夫场地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分析了《观赏植物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高尔夫场地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就业要求,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观赏植物学;高尔夫场地管理专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4.067

《观赏植物学》是一门以观赏植物为对象,研究其分类、习性、分布与产地、繁殖与栽培以及园林应用等理论和技术的综合学科,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场地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图在较短时间内让非园林专业的高尔夫场地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观赏植物有较全面的了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及高尔场地管理夫专业背景,分析《观赏植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高尔夫场地管理专业开设好该课程,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1 存在的问题

1.1 内容繁多易混淆

根据高尔夫场地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就业要求,本课程选择李景侠主编的《观赏植物学》为教材,同时参考邱国金主编的《园林树木学》和卢建国主编的《园林花卉》等教材。重点讲解内容为第六章木本观赏植物和第七章草本观赏植物以及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产地与习性、繁殖与栽培、观赏价值与园林用途等。它与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学等均存在密切的联系,其他课程侧重某一方面,而本课程全面讲授观赏植物(包括木本观赏植物、草本观赏植物等)的分类、习性、繁殖与应用等内容。因此本课程具有内容繁多、涉及面广、易混淆等特点,高尔夫场地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有很大难度,尤其对于相似的观赏植物,即使记住名字,也容易混淆。

1.2 实践教学效果差

《观赏植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是《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而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整体学习效果[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场地管理专业的《观赏植物学》总课时为86学时,其中理论课时44,现场教学12课时,实训一周30课时。在现场教学和实习周期间,教师从某一地点开始,逐一讲解每种观赏植物的识别要点、习性、繁殖、观赏特性与用途等,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死记硬背,缺乏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并且在实践教学期间学生较多,部分学生纪律较差,以致部分同学听不清讲解,影响对观赏植物细节的观察,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践课在课时安排上得到体现,但实际教学效果差。

1.3 课程安排不合理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场地管理专业的《观赏植物学》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进行在秋冬季节,教学实习通常安排在11月中下旬。由于植物生长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而秋冬季节能够观赏的植物较少,所以在秋冬学期开设观赏植物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不能够观察到较多的观赏植物,只能通过书本上或通过PPT观察到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和观赏特性以及用途,听起来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实践技能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2 对策

2.1 突出重点

《观赏植物学》虽然内容繁多、涉及面广、易混淆,但对于高尔夫场地管理专业来说,《草坪建植与养护》是其专业课,所以第八章草坪与地被不作讲解内容。课堂理论教学重点讲解第六章木本观赏植物和第七章草本观赏植物,掌握华东地区常见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习性、观赏特性及用途,能识别华东地区100~150种常见的园林植物和温室植物等(其中也可补充少量乡土植物,具体种类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定)。在教学过程中,内容力求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强化与高尔夫场地管理专业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在风景园林实践中如何运用等知识的传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2 加强实践教学

《观赏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职业院校高尔夫场地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观赏植物实习的形式包括课堂实验、现场教学及教学实习三项。课堂实验实习以主要园林观赏植物的基本形态观察为主。现场教学采用课堂教学与室外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先看后讲或先讲后看,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教学实习在本课程教学的中后期进行,以达到全面复习,进一步巩固提高的目的。

其中教学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在学院附近农博园、茶博园、宝华山、茅山等地,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调查实习,时间为1周。事先订好实习计划,开展园林观赏植物调查采集活动,包括植物的分类、鉴定及分布、生长习性和用途等方面的调查记录,标本的采集压制,编制分种检索表等活动。实习结束时,进行考核,评定成绩,以达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实习过程中,不仅仅要识别观赏植物的特征,重点是观察观赏植物的配置以及应用。可带学生参观调查实际的植物配置实例,分组讨论,分析优缺点,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跟踪实际的园林项目,参与选苗、移苗、栽苗、养护管理等整个过程,全面了解观赏植物在工程项目中的运用,从实践中加深对观赏植物的认识[2]。

2.3 合理安排课程

植物生长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不同季节里植物的季相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季节的更迭过程中植物会随着时间潜移默化地变化。在了解每个季节的植物特征时,需要有全局的观念,要有“横向和纵向”的认识概念。所谓的“横向”是植物的季相变化,“纵向”即植物的自然生长变化,这是认识植物的关键所在[2]。

因此认识植物具有很强的阶段性,仅仅只有一学期的课程不足以让学生对植物有深刻的认识。在课程设置时,应尽可能安排在春夏学期,然后在秋冬季增加一周教学实习,让学生尽量了解植物季相变化。理想的观赏植物教学安排应为一学年内的两个学期,即包括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以便使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各个季节每种观赏植物的季相变化,为全面了解观赏植物奠定基础[3]。endprint

2.4 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为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大量的精力,经过多年建设,建立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生产服务为一体的教学实习训练基地,包括5个繁育中心、4个栽培场、3个种圃种植园和1个高尔夫练习场。物标本室、植物实验室、植物园、林木种质基因库等实验实习基地,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植物样本和配置实例。我校植物标本室收集万余份腊叶标本,为江苏省高职高专腊叶标本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标本室。植物园已引进树木1000多种,已成为全院园林树木、观赏植物学、植物与植物生理学等课程的主要教学基地,为学生熟悉周边植物资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践教学安排在这些场所进行,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常见观赏植物及其配植方式,提高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还能补充部分植物分类、植物生态等学科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尝试。

2.5 植物二维码的应用

校园里的植物很多,把所有信息都写在牌子上也不现实。随着二维码溯源平台的成熟,二维码标识向植物领域拓展。二维码作为一种新兴科技产品应用于传统教学中,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上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科技活动的开展。

为了及时便捷地让学生在逛校园时轻松了解到各种植物的特点与作用,学院的植物也有了定制的“身份证”——二维码名片。植物名牌上不仅介绍了植物的名称、拉丁文学名、科属,还贴上了二维码,学生只要拿出手机对准二维码扫一扫,即可了解该植物更详细的知识,包括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栽培技术、繁殖方法、观赏特性与用途,以及植物文化相关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植物名牌提供的信息量。

参考文献

[1]徐永福.《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33-134.

[2]禹明甫,等.观赏植物学课程中植物识别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6-37.

[3]祝朋芳等.农业院校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588-590.

[4]谢婕,等.二维码在校园植物认种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4,(1):57-58.

睡莲的植物学性状及其分类 第7篇

1 睡莲的植物学特性

1.1 根

睡莲属植物的成年植株均没有主根系, 其主根只存在于种子发芽生长后的实生苗早期阶段。当实生苗长出第1片叶后, 从胚轴与叶柄相接处的下方长出第一不定根, 随着叶片、不定根的增多, 须根系形成, 初生根失去作用消失。

1.2 茎

睡莲的茎常短缩形成具有肉质地下茎的形态, 这些变态茎主要用于贮藏碳水化合物, 当季节干旱时或气候异常寒冷时, 可用以抵抗不良环境, 依据它们不同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大致可分为6个类型。

1.2.1 Marliac型。

具此类块茎的品种多为开紫红色花的耐寒睡莲。其块茎粗壮、组织坚实, 水平延伸生长, 沿块茎长出侧芽, 侧茎与主茎组织连接紧密。此类型块茎能耐贮藏和长途运输, 不宜腐烂。

1.2.2 香睡莲型 (Odorata) 。

具此类块茎的种、变种和栽培品种多开粉红花。Odorata型块茎粗壮, 形似短棒状, 其组织近似海绵状, 较为松软, 水平生长, 极为旺盛。具此类型块茎的品种, 开花极多, 群体花期也长, 但不耐贮运[3]。

1.2.3 长棒型 (Tuberosa) 。

此类块茎水平生长, 沿着块茎可长出易掰离的芽球, 繁殖系数大。

1.2.4 菠萝型块茎。

具有此类块茎的主要是热带睡莲, 有的品种可有性繁殖, 有的可“胎生”繁殖, 块茎较少有分生繁殖。

1.2.5指型块茎。

其只限于N.tetragona等极少数种或其衍生的杂交种。此类块茎不分生侧茎, 因此不能无性繁殖, 只能以种子繁殖, 但老茎可以多年生。

1.2.6 地下走茎型。

具此类走茎的种和品种仅限于墨西哥热带睡莲及其杂交所衍生的栽培品种。

1.3 叶

睡莲的叶片有沉水叶和浮水叶, 叶片形状主要有圆形、肾心圆形、阔椭圆形或卵圆形。耐寒睡莲的叶缘为全缘平滑而无刻;热带睡莲则有锯齿状的叶缘。在某些睡莲的种及由其杂交育成的栽培品种中, 其叶片除了正常的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外, 还具有繁殖的功能———“胎生”。睡莲的叶柄有较强的可塑性, 可随水体深度的加深而伸长, 使叶片能保持在水面上。

1.4 花

睡莲的花为标准两性花, 是较原始的形态。花朵自外向内依次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大部分。睡莲花为上半位子房, 各部区分明显。睡莲花形有星芒放射状和杯状, 花色较为丰富, 几乎涵盖了可见光谱中的各种颜色。

1.5 果实

睡莲果实属于浆果, 其内部充实着胶纸物。果实成熟期为20~25 d, 成熟裂开后, 释放种子, 每粒种子包藏在一个膜质囊内。其种子为圆形、椭圆形[4]。

2 分类

睡莲属植物全球有50多种, 我国原产5种, 经过长期人工杂交和选择, 至今睡莲品种有上千个。目前, 常用的分类系统是以植物形态学为基础的心皮是否离合为标准, 而生态学作为辅助性的分类依据。

2.1 依心皮状况划分

2.1.1 离生心皮组 (Apocarp Iae) 。

其特征为心皮离生。这个组包括热带睡莲中白天开花晚上闭合的种类。按照心皮花柱的长短与有无, 分为2个亚组: (1) Anecphya。为澳洲亚属 (A-ustralian subgenera) , 完全缺少心皮花柱 (carpellary styles) ; (2) Brachyceras。为广热带亚属 (Pantropical subgenera) , 具明显呈三角形 (几近三角锥) 的心皮花柱。

2.1.2 聚合心皮组 (Syncarpiae) 。

其特征为心皮合生。包括全部的耐寒睡莲种、变种、栽培品种及一部分热带睡莲种和品种。可分为3个亚组: (1) 北温带亚组 (Castalia) 。本亚组包括全部耐寒种及品种和少数白天开花的热带品种, 又分为3个小组, 分别为热带黄花小组 (包括热带开黄花的种) 、耐寒矮睡莲小组 (包括耐寒花浮水面的种和变种) 、Eucastalia小组 (包括耐寒睡莲中各大、中型开白、粉、红、橙色花的种、变种和栽培品种) 。 (2) 新热带亚组 (Hydrocallis) 。包括晚上开花热带睡莲。 (3) 古热带亚组 (Lotos) 。包括晚上开花的所有热带睡莲种、变种和品种[5,6,7,8,9]。

2.2 依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划分

可按如下进行分类:

参考文献

[1]吉建斌, 李清清, 赵广胜, 等.京津冀地区睡莲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23) :178-179.

[2]孙静清.浮水植物睡莲的特征特性及在西宁地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14) :184.

[3]杨献娟, 佘德琴, 丁广建, 等.南通地区睡莲品种比较研究初报[J].江苏农业科学, 2009 (5) :183-185.

[4]李云龙, 佟海英, 陆小青, 等.睡莲类新优耐寒品种的引种栽培[J].江苏林业科技, 2000 (增刊1) :55-57.

[5]赵丰, 黄民生, 卢晓明, 等.睡莲净水效果与生理特性的日变化关系[J].江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4) :482-486.

[6]卢晓明, 赵丰, 陈建军, 等.睡莲与梭鱼草的生理特性及脱氮除磷比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 (23) :44-47.

[7]卢晓明, 陈建军, 赵丰, 等.睡莲生理特性日变化与黑臭河水水质的相关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0 (11) :1548-1554.

[8]吉建斌, 李清清, 黄娟英, 等.京津冀耐寒睡莲品种引繁及栽培技术研究 (1) :评分标准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 2007 (3) :3-5.

《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第8篇

药用植物学是我院为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中的形态、构造及分类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的学科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药材鉴别,并进而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中草药种类。其中很多植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前阶段的植物学课程里面已经学过,重复讲授既浪费教学时间,又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处理各学科之间,特别是相近学科之间那些既有某些共性又各具特点的内容,使之既融会贯通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是药用植物学教学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考虑到我们的授课对象主要是生物技术等非药学专业学生,而他们的毕业实习单位主要是制药厂、中药基地等,结合学生实习和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将与植物学里面重复的知识让同学们自己学习,从而增加了同学们实习时常用到的生药学的部分知识。生药学是应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等有关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的来源、鉴定、化学成分及用途的科学,其理论与实践基础均贯穿于药用植物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因此,这两门课程之间存在着某些必然的联系。为使它们能达到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合理组织至关重要。我们以生药学内容为主线,将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穿插进行。

二、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所研究的内容需要记忆的很多,要求教师的授课语言既要科学严谨、又要简洁生动、便于记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着教学内容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愉快地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智力的开发。充分运用投影、幻灯、录像和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使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的微观知识宏观化、抽象知识形象化、间接知识直观化。例如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这些在课本上都只是墨线图,不够生动,学生在学习当中不能很准确理解。多媒体可以运用动画和大量的彩色实物图片,让学生对课本上文字的理解更加深刻。例如何首乌的云锦纹,实物的横切面、照片从色泽、花纹都能很好地体现“云锦纹”特征,而书本上的墨线图在感觉上就没那么好理解。还有大量的显微特征,课本上全是平面线条所绘的图,这些图跟肉眼在显微镜下实际看到的特征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采用彩色的显微照片,包括横切面、粉末、电镜的照片,就能很客观地说明问题,因为是实际的照片,其真实性能让学生准确到位地理解所学内容。在讲述每一味生药时,可以穿插与该药有关的民间故事、典故或者现代研究中跟市场、临床等实践有关的新闻或事件,使所学的生药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死记硬背条条框框,不仅可以使学生耳目一新,增加兴趣,而且可以了解很多相关的知识。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联系药物研究发展的新知识,对新药从基础研究到开发应用有所了解,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每种新天然药物的研究成果,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是基础。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都是老师满堂灌,学生抄笔记。本来这门课程的内容相对就比较单调乏味,加之这样的教学方法更令人觉得无聊,所以学生上课常走神。我尝试过让学生介入课堂教学中来,效果不错。具体做法是将下一节课要教的生药内容事先告诉学生,安排他们去查询有关资料,到上课时抽出10分钟时间给他们讲述所查资料的内容,内容要求跟书上有关联,但又不能重复。此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汇报过程成了信息交流,经常会有趣味性的报告,活跃了课堂气氛。此外,老师上课时要经常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让他们有机会向老师提问,提出他们的要求和希望,通过双方信息反馈,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予以改正。总之,要多种方法穿插使用,才能让40分钟的课堂教学多姿多彩。

四、介绍广西特产中药

广西是全国中药材资源蕴藏量居前列的省份,我认为应该对本地的特产药材进行重点介绍,例如肉桂、广豆根、石斛、三七、钩藤、蛤蚧、金钱白花蛇、穿山甲、珍珠等,因为这些药材在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会经常接触。另外,对于广西的特产中药,学生们比较容易了解到它们各方面的情况,学习起来觉得比较亲切,同时有一种自豪感。

《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已进行两年,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结合专业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与教学,为学生顺利进入实习阶段并学以致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摘要:《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 也是一门理论性、直观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本院考虑到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实际需要, 将这门课程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开设。以前使用的教材, 基本上是高等专科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 内容庞杂、面面俱到, 不适合非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 面对复杂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 也难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寻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

[2]夏从龙, 周浓, 马晓匡.浅谈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J].大理学院学报, 2005, VOL4, (3) .

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实践 第9篇

一、转变教学理念, 坚持理实并重

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要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 在教学中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思想。

(一) 夯实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药用植物学的理论基础, 也是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要夯实理论教学, 突出教学重难点。例如, 在教学“植物的器官根”这部分理论时, 要重点突出根类药材的药用理论知识, 如何首乌具有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等功效, 使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属性、病理等获得全面认识, 走出理论教学识记现状, 强化对药物植物学理论的理解。

(二) 调整理实比例

药用植物学需要实验作为支撑, 目前药用植物学教学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 教师重视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占比较低, 需要药用植物学合理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时, 在课时分配上可以按照1∶1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占比, 同时优化实验教学, 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项目, 组织一定比例野外实践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 通过实践强化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二、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融合现代

药用植物学追本溯源, 是我国一项传统的科学, 是我国医药从业人员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为了更好地促进药用植物学的发展, 教师要善于继承和发扬传统元素, 同时融合现代元素, 促进药用植物学的更好发展。

(一) 发扬传统元素

药用植物学教学的很多内容在我国古代药物杂志中就有所记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就教材讲教材, 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中药的研究成果, 例如《神农本草经》, 这本书对麻黄平喘、黄连止痢、大黄通便、常山截疟有较早记载, 再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与我国古代药物杂志记载、民间配方等进行对照, 不仅有助于发扬中药研究成果, 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融合现代元素

现代药学在现代生物技术快速推动下获得巨大发展, 尤其是向微观领域深入推进。药用植物学教学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不能及时地融合现代药学发展的先进成果, 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 例如建立数字化植物园, 对我国道地药材及红豆杉、琪桐等重点保护植物的植株、根茎叶器官配以图片进行展示。这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 也使药用植物学在教学内容上保持先进性。

三、丰富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主体

教学方法直接体现出教师对药用植物学教学的思考, 教学方法选择是否得当、是否新颖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药用植物学教师在教学时, 要丰富教学方法, 灵活地选择并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一) 灵活选择教法

药用植物学在长期教学实践中, 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教学法, 对提高药用植物学教学效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教师要进一步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例如运用药用植物标本进行实物演示, 要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项目驱动法、问题引领法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灵活, 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合理选择, 教学方法要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创造性运用, 例如模拟娱乐节目的形式, 寓教于乐, 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

(二) 实现教法创新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药用植物学教学方法创造了条件, 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不断创新药用植物学教学方法。例如, 借助微媒体构建微课堂, 运用微课呈现方式直观、表现主题集中的优势, 通过微课介绍有药用植物分子的育种、活性成分调控与代谢、药用资源情况调查、药用植物GAP种植等。

四、开展社会实践, 提高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利用好实践学习机会,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组织野外实践

药用植物学专业具有自身特点,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野外实践。药用植物学研究对象是植物, 要准确深入了解植物的药理属性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野外实践, 学生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方式, 全面了解其生长环境特点、药物资源分布等信息, 并在采集植物样本的过程中强化学生体验。

(二) 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目前校企合作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需要教师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深入, 需要教师提升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秉持“互惠互利”的原则, 利用高校理论优势帮助企业集中突破发展瓶颈, 在全面的校企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 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是优化高校药用植物学教学的需要, 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需要。药用植物学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 进一步解放思想, 不断提高高校人才输送质量, 提高高校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琼, 吴卫, 马新业.《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95-96.

植物学 第10篇

1 石河子大学药用植物园概况

石河子大学药用植物园始建于2006年, 在原有中药材试验地的基础上进行了改扩建, 目前已经具有2座300m2的温室 (温室内温度、湿度在一定范围内可控, 为多种药用植物安全越冬提供了设施保障) , 室外用地1亩, 从功能布局上分为北药区和南药区, 可为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资源学教学提供大量材料, 每年从4月到7月定期为学生开放。目前药用植物园栽种药用植物140余种, 其中根、根茎类药材45种, 全草类药材34种, 花类药材11种, 果实、种子类药材20种, 藤本区12种, 多个木本区共19种。药用植物园内每种植物旁设活动标示牌, 标有学名、拉丁名、入药部位及主要功效等, 可以供学生在现场学习并进行观察, 强化记忆。目前药用植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院内实践教学基地, 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园内现场进行分类教学活动, 学生也可定期在园内观察药用植物。这些教学活动为后期的野外实习教学奠定了基础。

2 药用植物园布局

由于我校地处新疆北部, 气候干旱寒冷, 因而应着重发展适应北方生长的药用植物, 要充分考虑到药用植物的自然分类, 最好将相同科属的植物种在一起, 科的大小与占地面积成比例, 考虑药植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的种植要求与分布。园内集南药、北药、本区特产药物和国外药物于一体, 药物有灌木、乔木、藤木、草木等, 标本种植区初步划分为乔木区、灌木区、藤本区、一二年生药用植物区、多年生宿根草本区、热带植物温室等共11个种植小区。

新疆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且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 目前蕴藏药用植物2 000多种。我们在药园建立了小面积的新疆特色药用植物区, 如芳香植物区有百里香、迷迭香、鼠尾草、薄荷、玫瑰、紫苏、熏衣草、荆芥、黄芩等。豆科植物区有蒙古黄芪、膜荚黄芪、苦参、草决明、胀果甘草、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苦豆子、槐、芍药等。花类药材区有红花、金银花、啤酒花、玫瑰、万寿菊、菊花、洋金花、鸡冠花等。维吾尔医药区有黑种草、毛菊苣、孜然、麻黄、骆驼蓬、阿里红、紫草、小茴香、阿魏、阿育魏实、芹菜、芫荽、罗勒、刺山柑、一支蒿、益母草、牛至等30多个品种。根茎类药材区有板蓝根、桔梗、丹参、红景天、赤芍、牛旁子、白芷、伊犁贝母、百合、马蔺等。果实类药材区有枸杞、车前、王不留行等。灌木区有红柳、梭梭、胡杨、桑等。温室区保存热带和亚热带的一些喜暖怕冻的植物, 如金荞麦、虎杖、何首乌、怀牛膝、石榴、白芷、天南星、千年健、花椒、鱼腥草、黄精、栝楼、银杏、薏苡、射干、麦冬、马蹄莲等药材, 丰富了药用植物园的品种。

3 药用植物园的作用

药用植物园为实验教学提供充足的材料, 例如为植物细胞结构观察、植物的组织观察以及器官观察实验课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通过利用药用植物园中的实物为教具, 在植物分类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实物讲解比较, 我院《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已基本摆脱了枯燥宣讲、图片观察或仅有少量腊叶标本观察的教学形式。学生在理论课学习之余自行到药用植物园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辨识书中讲到的药用植物, 对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进行学术上的深入剖析, 不断加深对植物器官及科、属、种的认识。药用植物园是观察药用植物生物学特性、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和物候的自然实验室。自建园以来, 其为《药用植物学》提供实验用材2 500人份以上, 充足的标本使药用植物学实验课上学生动手率达100%, 形成了内 (药植园) 外 (野外实习基地) 结合、功能互补、教学与实习自始至终融会贯通的新的教学模式,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药用植物园对于提高中药学专业和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药用植物园在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以及中药资源学教学中发挥了较大作用。药用植物园克服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看到原生植物和生药的缺点, 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所学药用植物及生药缺乏感性认识, 学生极易疲劳, 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石河子通过大学建成药用植物园, 改革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方法, 结合实物授课,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产生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药用植物园是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我院药用植物园建园时间短且土地资源不足, 导致保存的药用植物种类容量有限。但随着我院药用植物园建设的不断完善, 药用植物园将成为集观赏性、学术气息为一体的特殊景观, 对促进药用植物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海英, 冷一平, 肖艳, 等.药用植物园在产学研的功能探讨[J].中国中医药, 2010, 8 (12) :65-66.

[2]黄宝康, 秦路平, 郑汉臣.药用植物园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模式探讨[J].药学教育, 2007, 23 (1) :34-36.

[3]李云贵, 肖海英, 刘卫平, 等.药用植物园建设的现状、必要性与可行性浅析[J].中国中医药, 2011, 9 (2) :224-226.

[4]严玉平, 宋国英.《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初探——谈药用植物园的建设与发展[J].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1, 16 (1) :47-48.

[5]石晋丽, 王海, 刘春生.虚拟药用植物园在药用植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 2007, 26 (3) :49-50.

植物学野外实践教学方式探索 第11篇

关键词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38—02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高植物学教学质量方面,有着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野外实习能促进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植物界的积极性,扩大和丰富学生植物学知识视野,并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的调查研究任务。在现有实习方式的基础上,笔者结合目前植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胆探索,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科研技能,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1 目前植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习地域范围较小。实习地点只能局限在校园和校园附近的公园,所包含的植物物种数量较少,自然环境类型单一。

2)实习方式相对简单。实习方式只包含简单的植物种类识别、腊叶标本制作,缺少真正的野外实习项目。

3)实习内容包含学科范围狭窄。目前植物学实习只是单纯的植物学课程实习,并没有与其他学科交叉学习,也没有加入相关的科研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优良的自然环境为平台,在已有的实践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建立新的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

2 改革野外实习的内容和方式

2.1 建立野外实习基地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实习地点。实习地点的选择是成功开展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重要前提。以前期建立的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建立野外实习基地。

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以下特点:

1)植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

2)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3)相关的自然和社会资料充实;

4)交通便利,生活设施完备,已与海南大学建立了教学合作关系。

2.2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学习方法

通过野外实习教学,使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应用植物学知识完成调查研究任务。过去对植物野外实习目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实习前缺乏系统的活动计划,加之时间短、任务重,工具书和必要的仪器设备严重不足,野外实习内容简单,整个实习过程都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形态结构特征,有些知识虽然是学生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的,但仍是通过教师得到的间接知识。

要改变野外实习的内容,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实习仪器和工具书的使用。在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实习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实习研究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采集、制作实习点所有的植物标本,充分利用海拔测高仪、温湿度表、体视显微镜等仪器和检索表、图鉴、植物志等工具书,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植物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学习方法,利用工具书对植物准确地作出科、属、种的鉴定,列出实习点的植物名录及拉丁文学名,让学生写出当地植物资源特点调研与分析的初步报告。

实践表明,通过研究性基本方法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会了植物标本的制作技术,并学会了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2012年7月至8月,通过学生的野外实习和教师的补充调研,基本查清了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为保护区更好地对资源进行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2.3 探索科研内容,培养学生科研素质

传统的野外实习教学重点往往放在学生辨认植物物种方面,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成为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野外实习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采集植物标本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在辨识物种时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通过组成科研小组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

针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不强,在野外实习中结合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习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和带队教师的科研方向结合,组成科研小组,并设计一些简单的科研项目,在采集植物标本的同时,分析实习基地的生态环境、物种分布、植被特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例如,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存在我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和孑遗植物,激发学生研究其生态分布及系统发育的科学价值。

2.4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护实习地生态环境

在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热条件好,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区系成分较复杂。实习中将植物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植物界的了解,增加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采集标本时选取有特色的植物进行采集,确保其代表性和完整性,突出该物种的鉴别特征,尽量减少标本制作的数量,注意对采集植物的保护。此外,还应教育学生保护实习地生态环境,将个人产生的垃圾收集整理,不随意丢弃;在确保个人安全的前提下,不要破坏实习地动物的栖息。

2.5 建立多元考核方式,做好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结束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根据情况,写出综合性的实习报告。报告以科研论文形式书写,既是对整个实习过程的总结,也是对生态环境或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总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工作态度。

为了全面考核实习效果,避免往年局限在标本制作和物种辨识这两方面的考核,制定了综合性的考核内容,全面考核学生的实习参与意识、实习纪律情况、团队合作态度、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实习报告水平等,以全方位考察野外实习教学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打好基础。

3 总结

通过野外实践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方法、扩大和丰富学生植物学知识面的目的。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的调查研究任务,他们的实践技能得到了提高,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国富,胡宝忠,常缨,等.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30—32.

[2]程焉平,倪福太.植物学课程整体教学改革与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29—31.

[3]程霞英.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新模式探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36—37.

[4]孙伟华,包雪英,邢陆军,等.植物分类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方法[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19—20.

[5]黎桂芳.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萍乡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6(3):52—53.

《药用植物学》教学难点思考与突破 第12篇

1. 知识点多而杂, 学生学习吃力

《药用植物学》融合了植物形态学、植物内部构造、植物分类学三方面内容, 知识点多而杂。显微部分的中柱鞘、纤维束、木纤维、韧皮纤维、晶鞘纤维、嵌晶纤维、树脂道等名词还没搞清楚, 植物形态部分的花盘、雌蕊群、合蕊柱、心皮、胎座、聚合果等, 又一批概念名词接踵而来。后面更是列举100多科的科特征和药用植物特征, 要求熟悉的有60多科。海量知识, 让学生手足无措, 学习倍感压力。

2. 理论教学抽象枯燥, 学习兴趣不高

该课程大纲要求学生掌握40多个重点科和200种重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这么多内容, 仅在课堂抽象讲解, 听起来枯燥乏味。面对教材的图片和繁杂的描述, 学生无法想象其自然状态, 全为凭空臆测。无法真正把握概念的深刻含义内涵, 更不可能在实际植物鉴别中灵活运用, 畏难情绪油然而生。

3. 学习以通过考试为目的, 效果不佳

药用植物的学习脱离不了实践, 该课程是一门实际应用学科,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药用植物鉴别能力。但是, 现今大学生学习目的性很强, 仅为考试通过或拿奖学金, 以期将来依此能找一份好工作。岂不知, 本末倒置。工作是为有能力的人准备的, 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人。单纯为考试而强行记忆, 或许能获得一时的高分。但是, 考试过后, 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忘记的一干二净。

4. 影响后续多门专业课的学习

《药用植物学》是后续多们专业课的重要铺垫。专业课《中药鉴定学》最核心的是中药四大鉴别方法, 而其中两项和《要药植物学》直接关联。显微鉴别的依据即药用植物中显微部分的内容, 而基原鉴别的根本是药用植物分类学部分。《中药资源学》以研究中药种类、分布的重要课程, 这是以药用植物分类、分布为基础的。《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 其植物成分与植物类别密切相关, 往往同科属的植物化学成分近似, 而科属鉴别的根本即为植物分类学知识。上下届师兄师弟相互传言, 如此恶性循环, 已经形成了先入为主的观念, 《药用植物学》很难学, 更不利于以后的教学。

二、启发式兴趣教学设想与构建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而在教学生学。”学生又了兴趣可以自己学, 老师适当的启发引导, 这种兴趣可以辐射到天然药化、中药鉴定学等多门学科。通过数年教学, 借鉴其他兄弟院校教学经验,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尝试建立启发式兴趣教学体系, 并取得良好效果。

1. 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体系, 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所以,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 老师带着新鲜植物, 进行当堂讲述。同时, 将早期做好的塑封植物标本分发同学。老师一边讲, 学生一边观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名词概念, 在植物中找到对应的部位, 更能理解其含义。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量大、直观性强、图文并茂等优势, 穿插植物照片, 大大弥补了语言描述的不足。

2. 充分利用环境条件, 建立野外开放教学

教学环节我们不仅局限在教室, 我们将“教室”扩大到校园, 以及合肥市郊的大蜀山, 都留下我们的足迹。围绕校园栽培白玉兰、南天竹等植物, 让学生辨认其形态特征。让学生亲自动手挖直立百部, 一个株高不足40cm的小草, 在地下近50cm深处, 埋藏多数块根, 造型奇特。通过自己动手, 学生知道中药在自然性状, 增加感性认识, 为以后药材鉴别打下坚实基础。在该课程学期末, 特意安排了黄山野外实习环节。作为安徽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 黄山药用植物近3000种。丰富的植物类群, 学习范围不局限大纲要求的40个科200种药用植物, 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开阔的学习场地。让学生从封闭的教室束缚中, 解脱出来, 开阔心胸, 减轻学生的紧张气氛, 增加愉悦感, 倡导快乐学习。

3. 联系生活常识, 启发学生学习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食物、花卉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藕断丝连”的丝是什么? 让学生亲自在显微镜下观察, 发现原来是螺纹导管。在实验课购买采集草莓、菠萝、瓜子、八角茴香等众多果实, 让学生自主分辨属于哪种类型。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和水果, 橘子, 我们吃的是什么部位? 菠萝吃的是什么? 梨吃的又是什么? 俗话说: “哑巴说话, 铁树开花。”形容不可能办成的事。但是铁树真的很难开花吗? 启发学生思考, 在兴趣盎然中, 学到众多知识。

4. 制作并展示药用植物标本, 培养能力和信心

野外实习过程中, 安排学生采集植物、压制标本。教学生制作标本, 熟悉过程, 在压制标本过程中, 熟悉植物细微特征。并通过塑封制作永久标本, 丰富安医大药用植物标本馆藏。一举两得。同时, 并不定期在校园开展药用植物标本展展览, 由学生进行讲解,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 以更加热情饱满的精神进行该课程学习。

5. 建立灵活全面的考核模式

简单的理论考试不能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 不能体现学生动手能力。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更能凸显学生实际能力的角度出发, 建立灵活全面的考核模式。理论知识部分考试占总成绩的70%, 标本制作占10% , 野外实习考核占20% 。使学生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6. 创建药用植物网站

师生在进行野外教学实习过程中, 拍摄大量药用植物照片, 这些都是难得的电子资源。以靠这些资源, 创建高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用植物网站。为学生在闲暇课余的自主学习中提供便利。提高学生兴趣, 增加校园中药文化氛围。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 使得枯燥专业课变得兴趣盎然。让学生愿意学, 主动学。在学习植物专业知识的过程中, 认识理解自然生命的道理, 启迪人生。

三、总结与评价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 倡导启发式兴趣教学, 借助学校条件和所处地理优势, 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授课体系, 多角度引导学生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享受学习的快乐, 主动学习, 理论知识与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全面提升《药用植物学》教学效果, 为《中药鉴定学》等后续专业课程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随时与学生沟通互动, 通过提问等方式, 在检测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 启发学生思维, 随时了解其学习情况。对教师而言, 及时检验教学效果, 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在不断总结提高, 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实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80-89.

注:本站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相关知识

植物学范文12篇(全文)
花文化范文12篇(全文)
植物学实习报告通用12篇
植物学的重要性范例6篇
植物学的认识范例6篇
落英缤纷范文8篇(全文)
课程思政丨播种理想:植物学课程的思政之花
花店创业计划书范文
园林植物学
孟子典故范文8篇(全文)

网址: 植物学范文12篇(全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62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识花辨草学药性,跋山涉水强本领
下一篇: 【金陵晚报】“开什么花,就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