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香科植物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又名白木香,是中药沉香的基原植物,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包括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和香港等地。土沉香树在受到伤害(微生物入侵、火烧、雷劈、打孔等)后,会在心材部位缓慢形成树脂,即沉香。科研人员对中药沉香的研究已比较深入,但对土沉香花的研究,则比较少见。
沉香花中抗癌活性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
4月4日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跃虎团队在进行抗癌药物筛选时发现,土沉香花的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宫颈癌、神经母细胞瘤、卵巢癌、白血病、前列腺癌、肝癌、乳腺癌等癌症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人肺鳞状细胞癌NCI-H520细胞和人肺腺癌A549细胞,作用较强,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11、0.25和0.44 μg/mL。研究人员以抗癌活性为导向,进一步追踪土沉香花中的抗癌活性成分。通过抗癌活性追踪分离,最终发现三个葫芦烷三萜和一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对人肺腺癌SPC-A-1、人肺鳞状细胞癌NCI-H520和人肺腺癌A549细胞均有显著的抑制活性。非常有意义的是,葫芦素E(IC50 = 0.002 μM)、葫芦素B(IC50 = 0.007 μM)、沉香内酯A(IC50 = 0.20 μM)和7-羟基-6-甲氧基[2-(4-甲氧基苯基)乙基]-4H-1-苯并吡喃-4-酮(IC50 = 0.91 μM)对紫杉醇耐药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A549/Taxol)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紫杉醇(IC50 = 1.80 μM)。该研究为土沉香花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发表在天然产物研究国际期刊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上。
活性追踪分离土沉香花中单体化合物的流程图
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3659-022-00334-3
编辑/李洋
相关知识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发现重楼属新成员啟良重楼
《食品科学》专家约稿:花中多糖化学组成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诺奖生理医学奖花落miRNA发现者,现代生物学重大发现也曾坐了七年冷板凳
专家点评 Nature | 王二涛/张余/何祖华合作发现调控植物免疫和共生的关键分子开关
研究首次证实水仙花具有抗肿瘤活性
既是“动物”,又是“植物”,科学家从这种奇妙生物中发现了冻龄的密钥
中国科学家重大研究成果:抗病小体揭示植物免疫秘密
南京花!中科院发现1.74亿年前古老花标本,为侏罗纪开花植物
中国科学家重大发现,侏罗纪时期的花朵化石、命名“南京花”
(远古发现)古生物学者发现约1.7亿年前的“花”
网址: 重大发现|中科院王跃虎团队从沉香花中发现抗癌活性分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55245.html
上一篇: 民间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花,它竟然还 |
下一篇: 早fun丨新发现!中国科学院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