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莲莲、许巧灵、陈德志、董平天、单泽林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由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办,市农业农村局会办。为切实做好提案办理工作,我们认真收集会办单位意见,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推动提案高质量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是植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农业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市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不断充实监测预警技术队伍
一方面,充实配强植保专业技术人员。近一年来,通过招录、选调、盘活人才资源等方式,市植保部门充实了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惠城区、惠阳区和龙门县植保部门各充实了一名植保技术人员,进一步优化了植保队伍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提升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水平。全市各乡镇也基本都有工作人员负责植保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各县(区)针对主要农作物重要生长时期和病虫害易发高发期,组织镇村级技术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举办田间培训会,进一步提升植保专业技术水平。今年以来,各县(区)共举办培训36场次,主要内容为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控技术。惠城区今年共举办5场培训,4场次关于早稻病虫的防控技术,1场次为玉米病虫的综合防控技术。
(二)不断提升病虫监测预警能力
全市现有省市县三级农作物病虫害(智能)监测点40个,分布情况为惠城区14个、龙门县11个、博罗县6个、惠阳区6个、惠东县3个。这些监测点主要监测粮食作物,部分为复合监测点,其中可以监测水稻的有17个、玉米21个。在我中心积极争取和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龙门县完成植保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从使用效果来看,新建的监测预警体系智能化程度较高,可以动态反映监测点覆盖范围内病虫的发生趋势,准确度较高,同时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惠东县正在开展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博罗县已得到立项批复,今年惠城区、惠阳区正在申报植保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在现有的监测点基础上,力争三年内实现全市重大病虫害智能监测全县域覆盖,全面提升重大病虫害智能水平。
(三)不断提高病虫监测预警水平
一直以来,全市植保技术人员坚持田间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认真做好主要作物重点病虫调查,2023年全市共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85期,上报水稻重大病虫周报43期,上报草地贪夜晚蛾虫情周报46期,发出“农信通”手机短信100余条,微信24条,短视频20条,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长期预测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短期预测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居全省前列。为省、市、县、乡镇等农业部门科学指导病虫害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四)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普及率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而绿色植保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是绿色兴农的关键。今年我中心制定发布了《2024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202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2024年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等15个重大病虫草鼠螺防控技术方案。2023年全市建立水稻、蔬菜、果树等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67个,示范面积3万亩,示范推广面积73万亩。其中,在惠东铁涌和博罗园州建立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600亩,在博罗杨村和惠东梁化建立十字花科蔬菜药肥减量控害示范基地和有机种植蔬菜示范基地900亩,在博罗柏塘建设茶叶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100亩,并在主流媒体宣传推介,社会反响良好。2023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面积241.2万亩,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55.1%,技术普及率居省前列。
(五)推动统防统治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
我中心不断强化培育统防统治服务,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逐步壮大,服务能力逐渐增强,防治效果不断提升。到目前为止,全市防治服务组织共40家,其中建档立卡29家,从业人员数410人,大中型药械348台,其中植保无人飞机可使用总量242台,占比69.5%,2023年开展统防统治面积达166.5万亩次。全市实施病虫草害统防统治810万亩次,其中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294万亩次,占全市统防统治面积36.3%。全市水稻病虫草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4.3%,玉米病虫草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8.15%,居全省前列。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全市共有各类监测点40个,主要集中在粮食作物,其中水稻17个,玉米21个;监测设施设备总共62台,其中约五分之一因设施故障且经费不足维护无法正常运行,全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400多万亩,病虫害的监测点和监测设备仍显不足。二是现有病虫监测技术力量还不强,市县两级专职病虫监测人员共24名,40岁以上人员占比超过70%,副高及以上人员占比不足40%,镇级专职测报人员不足,村级植保人员缺失。三是缺乏病虫监测专项资金保障,每年各个县(区)至少需十万元用于监测设备电费、网费、耗材等测报运维费用,目前各县(区)普遍缺少专项资金保障,且设备一旦损坏因无经费维修造成很大的浪费,也无法增添新的监测点和设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强植保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推动各县(区)及乡镇引进植保专业化、年轻化人才,优化队伍结构,提升队伍综合素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尤其是乡镇植保人员,通过培训,一方面增强植保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更重视植保工作,使市县级的测报、病虫害防治等信息在“最后一公里”的传递更为通畅;另一方面,提升专业素质,能掌握基本的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解决基础的植保问题,缓解县级植保技术员的工作压力。
(二)加强病虫害监测能力建设
一是多方筹措积极争取增加监测设备的数量和种类,按批次在现有设备达报废期限后将非智能设备更换成智能化设备,提高对病虫害监测的灵敏度,扩大监测范围。二是农业行政部门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资金投入,用于保障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正常运行和后期监测设备更新升级。三是积极争取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对我市植保能力提升工程的支持,力争2-3年内全市实现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
(三)继续加强病虫监测做好分类指导
组织全市植保技术人员积极开展病虫监测,加密监测频次,扩大调查范围,全面准确掌握病虫动态,及时发出预报预警信息,提高病虫信息入户率。采取智能监测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查虫与查卵相结合等方式,全面掌握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按时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同时强化分类指导,采取“压前控后”治理策略,推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
(四)继续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
一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降低病虫暴发流行风险,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促丰收和农药减量增效有机统一。二是加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力度。结合省市植保项目,在重点县区、大宗作物主产区建立一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以点带面示范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三是继续培育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定期培训技术人员,科学指导统防统治,提高统防统治效率和效果。
(五)强化病虫害科学防控科普宣传
围绕国家、省关于粮食生产的决策部署扎实推动“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专家组和农技“轻骑兵”的作用,在各县(区),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产时期,采取课室内、田地里举办培训班、现场会及技术实操等方式进行农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技术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现场会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农药真假识别方法、农药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宣传,提高我市病虫害防控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治理。
相关知识
对惠州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4070号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0642号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0528号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63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3642号提案答复的函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158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419号提案的答复函
市林业局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31号提案的答复
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关于对政协惠州市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0200019号提案的答复意见函
酒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酒泉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114号提案的答复
网址: 对惠州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4070号提案的答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0682.html
上一篇: 最新!湖南省2024年“虫口夺粮 |
下一篇: 矮砧密植栽培,威海新元探索中国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