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1 22:59本页面
【正文】 a、 b, 设计 4种配方,则混用时按 a/5+4b/5; 2a/5+3b/5; 3a/5+2b/5;4a/5+b/5, 较优配方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18 2种具增效作用的杀菌剂 成本、毒性相差较大 ,从成本、安全性角度考虑宜用此法。 即将两种药剂按不同比例混用后,分别测定联合毒力,在保证联合毒力不降低的条件下,选用其中 成本、毒性较大的杀菌剂所占比例最少的配方 (可以首先选出联合毒力最高的混用比例配方,在此基础上,减少成本、毒性较大的杀菌剂所占比例,同时增加成本、毒性较小的杀菌剂所占比例 ...)。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19 A药剂剂量 (对数值 ) B药剂剂量 (对数值 ) 等效线法示意图 加成 等效线 拮抗 等效线 增效 等效线 独立 等效线 A药剂 LD50 B药 剂 LD50 加成 平行线 平行线切点 较优配方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20 四 .病原菌抗药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21 比较敏感野生菌株和待测菌株的抗药性水平,是否有显著差别。 即,以敏感野生菌株为 对照 (在未使用过此类杀菌剂地区分离出来),测定长期使用某种杀菌剂地区的此病原菌其它菌株的抗药水平。 如果两者抗药性水平相差无几,则说明未有抗药性产生; 如果两者抗药性水平相差相当大(数倍、数十倍甚至更多), 则说明有抗药性产生。 如果抗药性菌株已成为 优势菌株 ,则此药剂应 停止使用 。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22 测定方法的实质就是杀菌剂毒力的测定,故方法也是杀菌剂毒力的测定方法。 ⑴ EC50比较法 :比较同一杀菌剂的 敏感野生菌株 和 待测菌株的 EC50相差倍数。 ⑵ 其它方法 ① 孢子萌发法 :比较敏感野生菌株和待测菌株孢子的校正死亡率相同时的杀菌剂浓度相差倍数。 ② 抑菌圈法 :比较敏感野生菌株和待测菌株达到相同抑菌圈大小时杀菌剂浓度相差倍数。 ③ 生长速率法 :比较药液平板上敏感野生菌株和待测菌株菌落生长速度相同时的杀菌剂浓度相差倍数。 3. 菌株 抗药性持久与否 的测定方法 抗药 菌株 → 在 无杀菌剂 培养基上连续生长多代( 7代以上) → 培养基中加大到 较高杀菌剂浓度 → 检验菌株是否还有抗药性? 如仍有,则抗药性为持久的,否则,抗药性是可以丧失的。 如果抗药菌的 抗药性 并 不持久 ,则原有的 失效药剂 在更换了一段时间其它药剂后,仍可 重新使用 。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24 第二节 杀菌剂的田间药效测定 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的是杀菌剂自身对病原菌的作用。 (抑制孢子萌发、抑制菌丝生长、抑制附着胞形成等) 如春雷霉素在体外抑制稻瘟菌孢子萌发作用很差,但到植物体内可有效抑制菌丝生长, 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难以反映 植物体内 效果。 杀菌剂可能还具有 免疫诱导作用 (如,乙磷铝等) 杀菌剂可能在植物体内的 转化产物 也有杀菌作用(如,甲基托布津就是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而起杀菌作用) 还存在杀菌剂在 田间条件下的稳定性 问题等。 为真正确定杀菌剂的实际防病效果, 必须 进行杀菌剂在 田间的防病试验。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25 第二节 杀菌剂的 田间药效测定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26 第二节 杀菌剂的田间药效测定 一 . 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的基本要求 二 . 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计算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27 药剂施用方法 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中药剂施用方法包括: 种苗处理 (药剂拌种、浸种或包衣 )、 土壤处理 (药剂混拌或浇灌 )、 植株地上部 及 根部处理 (向植株地上部喷施药液或药粉;药液沾根等 )。 植株的发病可人工接种令其发病, 也可让其自然发病。 一 .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的基本要求 关于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的基本要求,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编写的 《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 当中大体规定为: ⑴ 试验地的选择要有 代表性 和栽培条件的 均匀一致 性。 ⑵ 每种药剂要设 3个以上处理剂量 ,每个处理应有 4次以上重复,应设不施药剂 (空白 )对照 ,还应设 标准药剂 (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农药 )的 对照 。 ⑶ 小区面积 为:稻、麦、大豆、蔬菜等矮秆植物 15~ 50m2(保护地可 8m2),玉米、高梁等高秆植物应适当多些。 ⑷ 施药后要 详细记载 施药日期、方法、次数以及影响药效的气象因素 (降雨、刮风、日照、温度、湿度等 )和栽培条件 (施肥、灌水等 )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29 二 . 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计算 、保产角度计算药效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30 、保产角度计算药效 从增产、保产角度计算药效的公式: ⑴防病 增产效果 =(防病区产值 不防区产值) / 不防区产值 ⑵防病 保产效果 =(防病区产值 不防区产值) /(无病区产值 不防区产值) 以上 2个公式中: “ 不防区产值 ” 为病害造成损失后的 剩余产值 ; (防病区产值 不防区产值)为防治措施所 挽回的经济损失值 , (无病区产值 不防区产值)为病害造成的 经济损失值 。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31 从增产、保产角度计算药效 防病 增产效果公式 较为常用 (在病害减产幅度较小时应用较为适宜), 因为计算中所需数据易得,计算结果易懂。 防病 保产效果公式 目前应用较少,原因之一是 “ 无病区产值 ”数据 较难得到。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32 防病增产效果公式的缺点 防病增产效果公式的缺点是,在 “ 不防区产值 ” 数量较小 时计算出的 增产效果可能过大 ,令人难以接受。 如: “ 不防区产值 ” 为 5000元, “ 防病区产值 ” 为 6000元, 则防病 增产效果 =( 60005000) /5000 = 20 %。 此计算结果人们可以接受。 若 “ 不防区产值 ” 为 1000元, “ 防病区产值 ” 为 6000元, 则防病 增产效果 =( 60001000) /1000 = 500%。 此计算结果令人惊讶。 若 “ 无病区产值 ” = 11000元, “ 防病区产值 ” 为 6000元, “ 不防区产值 ” 为 1000元, 则防病 保产效果 =( 60001000) /( 110001000) =50%。结果合理。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33 从疫情控制发展角度谈防效,可以定义: ① 无效 :施药区和对照区病情发展速率无区别; ② 100%防效 ,即施药区病情不再发展。 通常 保护剂 达不到 100%防效,因为有潜育病斑可以不受药剂的影响而继续显症, 但 内吸治疗剂 可能治愈潜育病斑而达到 100%防效。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34 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 药效计算公式不同 由于单循环病害发病规律相对简单,计算公式较简单。 多循环病害发病规律较复杂,计算公式相对较复杂。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35 用于单循环病害的计算公式 疫情控制效果 = 1 T/CK =(对照区病情 处理区病情) /对照区病情 式中, T为防治区终期病情; CK为不防区(对照区)终期病情。 由于单循环病害发病规律相对简单,病情稳定,故计算公式较简单,人们对计算结果一般无疑义。 应注意病情的 调查 应在所有该生病的植株全部表现出症状后才去进行。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36 用于多循环病害的计算公式 多循环病害发病规律较复杂,不同疫情控制效果公式的计算结果常有很大出入。 必须首先明确各个公式的应用条件,才会正确加以使用。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37 用于多循环病害的计算公式 目前常用的公式有如下几个: ⑴ EF = 1 ( TT0) /( CK CK0 ) …… Abbott公式, 1925 ⑵ EF = 1 ( T CK0) /( CK T0) …… HendersonTilton公式, 1955 ⑶ EF = 1 〔 ( TT0) CK0( 1CK) 〕 /〔 ( CK CK0 ) T0( 1T) 〕 …… .杨信东公式, 1999 ⑴ ⑶ 式中, EF为疫情控制效果, T0为防治区初始病情, T为防治区终期病情; CK0为不防区 (对照区 )初始病情, CK为不防区 (对照区 )终期病情。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38 三个公式的 应用条件 对比 ⑴ 式、⑵式 在应用上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CK0和 T0均较小,且数值较接近; CK、 T不大于 。 否则 可能出现较大误差 。 ⑶式 可以 消除掉 有害生物初始种群数量不同、终期种群数量较大而造成的 实验误差 。 不论 CK0和 T0, CK和 T为何值均可适用。 公式⑴、公式⑵计算结果的比较 为更直观的了解公式⑴和公式⑵产生误差的大小程度,举例如下: 若 T0 = , T= ; CK0 = , CK= , 按 公式⑴ 计算得 EF = 1 ( TT0 ) /( CK CK0 ) = 1( ) /( )= / = 90% 。 按 公式⑵ 计算得 EF = 1 ( T CK0 ) /( CK T0 ) = = 11= 0% 。 可见公式⑴和公式⑵产生误差的大小程度令人吃惊。 上述数据,按 公式⑶ 计算得 EF= % 。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40 计算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对于多循环病害疫情控制效果公式,在使用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⑴要正确掌握调查病情时间: 一般应在施药前进行一次各小区病情调查,即为各小区初始病情; 还应在施药结束 药剂持效期过后 及时调查各小区发病情况,即为各小区的终期病情。 如果调查时间 过早 ,计算结果将 偏低 ,因为药剂继续发挥作用的效果尚未体现出来。 如果病害潜育期很长 ,明显长于药剂持效期,则应该在施药结束后再经过一个 潜育期连同病害的显症期 后进行各小区的终期病情调查。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41 ⑵ 要正确选择病害程度的计量方法: 为保证各小区施药前后二次病情调查数据能准确互相对应,最好是采取 定点定株甚至是定叶片 等系统调查方法,并且调查 病害增长的绝对量 通常采用病情指数计量病害程度,但当处理区和对照区寄主生长量明显不一致时,采用病情指数将造成误差。 因为 病情指数是比值 (植物体发病部分 /整个植物体可侵染部分), 处理区寄主生长量明显大于对照区时,处理区病情指数将偏小,甚至可能出现防效> 100%的计算结果; 反之,可能出现防效< 0%的计算结果。 计算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2022/2/17 吉林农业大学 142 请批评指正!
相关知识
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科协举办第25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
农业植物病理学
园艺植物病理学(Horticultural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介
植物病理学发展史
植物病理学专业介绍
《植物病理学》课件.pptx
植物病理学总结.doc
【农学】植物病理学专业
分子植物病理学
网址: 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第4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3947.html
上一篇: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探索及实践 |
下一篇: 植物病理课件.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