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气候舒适度的城市住区景观品质评价——以冬冷夏热地区为研究区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06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微气候舒适度的城市住区景观品质评价——以冬冷夏热地区为研究区域
刘岳坤 朱竹墨 开通知网号
【摘要】:以微气候环境为视角,以城市住区景观环境为对象,以品质提升为目标,从城市住区微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的分析入手,通过基础调研、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等方法,以冬冷夏热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结合"微气候-景观要素及其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构建基于微气候舒适度的城市住区景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该体系在冬冷夏热地区的典型城市(合肥)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进行了评价实践。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林森;徐欢;李红;基于微气候效应的住区景观设计研究[J];建设科技;2020年22期 2 叶洁楠;章烨;王浩;新时期人本视角下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新模式探讨[J];中国园林;2021年08期 3 曹林森;徐欢;李红;南京市寒冷季节景观树种对人体热舒适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薪升;杨鑫;北京郊野公园游憩空间景观品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A];2021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册)[C];202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振宇;基于热舒适的综合公园儿童活动区儿童热偏好及空间优化[D];天津大学;2021年 2 郝妍;微气候视角下滨海高密度城市空间舒适度评价与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21年 3 王正罡;基于微气候环境优化的沈阳城市体育公园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21年 4 柯鑫;基于植物健康效益的养老院植物景观评价与设计[D];苏州大学;2020年 5 卢薪升;北京郊野公园游憩空间景观品质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2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睿智;董靓;湿热气候区风景园林微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J];建筑科学;2013年08期 2 许宗亮;段晓梅;樊国盛;赵金;居住区景观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3 毛宇清;姜爱军;沈澄;颜庭柏;紫外线强度等级确定因子的季节性选择[J];气象科学;2010年04期 4 周志波;浅谈空气污染指数及改善空气质量的途径[J];价值工程;2010年23期 5 吴海;王卫军;邹安全;综放工作面微气候对工人操作失误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10期 6 吴兑多种人体舒适度预报公式讨论[J];气象科技;2003年06期 7 石春娥,王兴荣,陈晓平,翟武全,程小泉人体舒适度预报方法研究[J];气象科学;2001年03期 8 王远飞,沈愈上海市夏季温湿效应与人体舒适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9 俞孔坚;论风景美学质量评价的认知学派[J];中国园林;198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柳;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樊志惠;住区景观品质提升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任璐;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品质评价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宇婧;北京城市人行高度风环境CFD模拟的适用条件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4 吴凯;景观评价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岳坤;朱竹墨;基于微气候舒适度的城市住区景观品质评价——以冬冷夏热地区为研究区域[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6期 2 庞琳;关滢;微气候环境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徐州云龙公园微气候环境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21年03期 3 冷红;袁青;城市微气候环境控制及优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06期 4 尚瑞华;闫增峰;王旭东;张正模;王江丽;樊夏玮;高文强;莫高窟窟区微气候环境研究[J];敦煌研究;2016年03期 5 牛丽彦;周世辉;闽北多雨山区的室内微气候环境营造[J];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6 齐羚;马梓烜;郭雨萌;刘加根;宋志生;基于微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天津市蓟州区西井峪村山水格局分析[J];中国园林;2018年02期 7 孟杰;袁青;微气候视域下寒地高层住区景观设计品质提升策略——以哈尔滨研究为例[J];城市建筑;2018年29期 8 李金玉;林慧颖;李成丰;寒地城市住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J];砖瓦;2021年10期 9 宋煜;住区景观设计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2期 10 杨凤明;后房地产时代低造价高品质住区景观建设策略——以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洲岛和园项目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2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月涛;朱瑞东;郑斐;杨策;低碳导向下老旧住区微气候响应式改造方法研究[A];兴数育人 引智筑建:2023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3年 2 邹心怡;周颖;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山地微气候环境与建筑场地规划分析[A];智筑未来——2021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1年 3 吴延鹏;狄洪发;江亿;绿色植物对室外微气候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0年 4 何春晖;回归健康与人性化的住区景观环境与社区文化——住区户外健康与人性化的“全感环境”[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卞晴;赵晓龙;徐靖然;寒地城市公园健身主体微气候偏好的时变特征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C];2018年 6 佟国红;李天来;王铁良;山口智治;白义奎;大跨度日光温室室内微气候环境测试分析[A];2004年中国设施园艺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年 7 杜明阳;杨柳;赵攀;山地住区景观空间认知与营造策略研究——以重庆市美茵河谷住宅住区为例[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住房建设规划)[C];2017年 8 张馨元;张逸凡;城市中心区不同类型开放空间微气候环境的对比认知[A];建筑的历史语境与绿色未来——2014、2015“清润奖”大学生论文竞赛获奖论文点评[C];2016年 9 雷狄;吴婕;李晓晖;基于微气候评估的城市更新项目方案优化实践[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存妍;严寒地区城市空间的气候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岳坤;城市住区景观微气候生态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2 杨文丽;广州住区夏季园林植物群落对微气候环境的影响[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9年 3 梁一;寒地城市商业综合体空间形态对微气候环境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任成禹;寒地城市滨水广场微气候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5 李羽滢;基于夏季微气候优化的成都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6 李晨;南京中小型城市水体公园微气候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7 张妍;南京市河西中央绿轴微气候环境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8 樊夏玮;敦煌莫高窟区室外热湿环境被动调节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9 吴翠花;基于ENVI-met的城市微气候模拟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年 10 韩雪梅;基于数值模拟的上海城市肌理微气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郑晓春;微气候环境影响粮食产量[N];科技日报;2011年 2 郑晓春;科学家发现微气候环境影响作物产量[N];粮油市场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边防军;住区景观追求“营养套餐”[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4 通讯员 胡晓萍;西安别开生面治污减霾[N];中华建筑报;2013年
相关知识
湿热地区城市住区微气候与设计
湿热地区大学校园室外步行环境微气候评价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基于微气候模拟的城市综合公园活动空间热舒适评价研究
——以沈阳市万柳塘公园为例
城市微气候国际(地区)合作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
严寒地区城市住区微气候调节设计/以哈尔滨为例
基于微气候舒适度的公园休憩空间景观优化
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微气候改善和优化的城市街区形态研究
基于被动设计理念的城市微气候设计策略
绿化形态对住区微气候的影响及优化模拟研究
网址: 基于微气候舒适度的城市住区景观品质评价——以冬冷夏热地区为研究区域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9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