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识、赏、养、写、诵、学——小学生养成教育中兰花文化的价值及策略探析

识、赏、养、写、诵、学——小学生养成教育中兰花文化的价值及策略探析

         摘要:随着教育的进步,教师在教学全过程,开始逐渐审慎深思如何就学生全方面发展进行培育,在坚守以往的理论知识传授之外,渗透如今之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技能素养等综合方面的养成。而养成教育,众所周知,便是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即在教学过程结合一些特定主题,融入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教育等,以此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发展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的浸染和诱导,教师在此时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培育养成使之受益终身的正确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以,结合串联此种情状,本文展开相关教学探究,分析在养成教育实施过程中,兰花文化的价值及其教学策略的运用,望借此予以其他一线小学教师思考和借鉴,共同为提升养成教育质量出谋献策。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兰花文化;价值;策略
         引言:兰花,花之优异者也,谓为大自然馈赠之杰作,“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世人誉为“君子之花”。有史以来,兰之传说,兰之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亦惯用“借兰喻人”表达情思、展露风雅。兰花之意蕴,早已超出花的表层意思,而包罗更多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在含义,如情感、抱负、历史等内涵。我校巧借翁源“中国兰花之乡”这一地域优势,将兰花精神文化结合到实际教学过程,借兰花之雅,以兰明志,以兰修身,培育学生文化情怀、社会抱负、家国之情,以实现养成教育之目标。本文拟从六个方面来阐述兰花文化价值之教学策略,即识兰、赏兰、养兰、写兰、诵兰、学兰,在教学过程全方位融入兰花文化精神内核。
一、兰花文化的价值
         (一)兰花的经济价值
兰花作为一种观赏花卉,其商品属性决定,它能为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学校教授、传播、发扬兰花文化,也是对兰花经济价值的进一步推广和催化。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兰花、观赏兰花,了解兰花外观、形状、味道和姿态,使学生浸润兰花的素雅、清新,熟知兰花作为“君子之花”的品格,学兰、知兰以致爱兰,则兰之爱众矣。教授、传播、学习、发扬兰花文化,既宣扬兰花观赏价值,给学生带来极高的美感享受;又因观赏体验刺激购买欲望而产生更大经济效益。总括而言,兰花身姿娇美而香气沁人,风雅卓绝,是为观赏、修身养性之佳品;教师在小学开展兰花文化之教学,让学生体味兰花、欣赏兰花,可在美的意蕴中有效习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提高发现美的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1]。
         (二)兰花的文化价值
         兰花的文化价值,概有如下几处:
首先,是兰花的认识价值。在教授兰花知识之时,教师会适时介绍不同地域的兰花特点、种类,学生或可因而接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地域知识、社会状况等,进而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世界观。
其次,是兰花的审美价值。兰花具有魅惑的外观和身姿结构,开展兰花教育之时,学生得以涉猎众多妍丽的兰花图示、观察触及真实的兰花物体,近距离感受兰花之美。
再次,是兰花的教育价值。开展兰花文化养成教育,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中国的丰富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2]。
         最后,是兰花的伦理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越来越高,而兰花背后的精神品质、品格,能够有效陶冶人们的情怀,实现人们的精神追求。
二、小学生养成教育中兰花文化的教学策略
         本文主要从识兰、赏兰、养兰、写兰、诵兰、学兰此六个方面进行论述,结合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教学实践,分析如何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巧用兰花文化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入到兰花的世界,探索更多的兰花价值和文化知识,全面认识和了解兰花,关注兰花文化,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素养、劳动教育、文化保护意识、德艺品质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和精神品质,以此来实现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识兰教育,带领学生走入兰花世界
         兰花,是花的一个种类,生长在草木之间,一束兰花上一般有很多的树叶、很多的花片[3]。兰花有丰富的颜色,包括白色、绿色、黄色、红色等多种多样的色彩,这些颜色,丰富了兰花的外观和形象,让兰花的欣赏价值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据相关统计数据,兰花科目最少有八百株,超过两万多种种类,而中国的兰花,主要包括生兰、建兰、寒兰等类型,这些兰花具有很深的文化价值,有着很强的代表意义,被统称为“中国兰”。凡此种种兰花知识、文化内容,都是教师在教授兰花文化之时所要普及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了解兰花基础知识,清楚认识兰花之后,方谈得上更深入地探索兰花精神、兰花发展历史、兰花的文化情怀等。
         在开展兰花文化教育之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识兰,教师首先要介绍兰花的分类,告知学生: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兰花主要分成三种,包括附生兰、气生兰、腐生兰,这也是中国内地大部分兰花的种类,并细数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如附生兰,它主要是在树木的枝干上成长和生活,依附在一些植物上面。大部分的附生兰,都生活在气候炎热的地方,所以亦有人把这种兰花叫做热带兰花,这个叫法很生活化地体现了该种兰花的生活环境和状态。再如腐生兰,其身上一般没有绿叶,也不需要进行相关的光合作用,大部分的营养来自于真菌,一般生活在比附生兰环境稍微凉爽的温带地区,较少被人私自培育养殖。而地生兰,是非常大的兰花类型,中国大部分兰花皆属其中,它按照生长的季节更细分为了很多不同的种类:如春天生长的兰花,被人们称作春兰,主要种类包括文团素、龙字等;而夏天生长的兰花,则会被人们叫成夏兰,这种花足够耐热,主要的种类包括蕙兰、台兰,此二者乃市场里最常见的兰花类型;还有秋天生长的兰花,被人们称为秋兰,主要是建兰、魫兰;最后就是在冬天生长的兰花,其生命力相对比较顽强,能够耐寒,主要包括漳兰。
除认识兰花种类之外,教师也为学生介绍兰花的结构,展示众多兰花的图片,图文并茂讲解,让学生更深入识兰,以此奠定开展兰花文化后续教学的根基,为提升德艺教学下的养成教育埋下希望的导火索。

         (二)赏兰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兰花作为中国特殊的文化印记,有值得深入挖掘的学习意义。教师在展开兰花价值教育时,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兰花的文化知识,更要让学生懂得自我发掘兰花的魅力、价值,提升对兰花的喜爱和重视,从而自主参与到兰花文化教育里,感受更多兰花文化和兰花精神[4]。通过兰花赏识教育,让学生有效地感受兰花的魅力,提升对兰花文化的养成教育的重视,积极参与到兰花文化教学,并在赏兰教育中提升自我审美意识。
为了教授学生掌握赏兰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开展赏兰教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里能够有效提升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并在活动合作探索中提升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养。开展活动前,教师先在网络上收集关于兰花的文献资料以及相关图片,并组织学生到兰花基地实景参观,令其以小组形式拍照记录和整理兰花图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设计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不用形状和外观的兰花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兰花图片营造情境之下,感受兰花的千姿百态。进而告诉学生:兰花有其独特的审美、观赏价值,学兰、赏兰能够提升文学素养、陶冶情操,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赏兰吧!引导学生听罢进入好奇和思考状态:赏兰到底有什么技巧和方法?教师便针对兰花的姿态的欣赏方法进行教学,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最常见的姿态,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该常见姿态进行整理,分析每个姿态的优点、特点,使之在分析的过程中深入到兰花的外观和姿态,发觉不同兰花姿态的无穷魅力,以真正学会欣赏每一种兰花姿态,“赏兰花之美,品君子之德”。
(三)养兰教育,增强学生的劳动素养
         兰花是高雅而又娇贵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从选苗、选盆、植料、种植和管理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细心。劳动教育在塑造学生强健体魄,培育学生优良品格、增长学生知识才干等方面发挥着全方位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参与种植、管理兰花的实践活动,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在养兰劳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在开展养兰实践活动中,我校首先邀请兰花基地的养兰名家到学校上识兰、养兰专题讲座,再让班主任带领学生到校内外的兰花基地,在养植技术员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实践养兰知识,让学生明晰兰花对光照、温度、湿度、通风、浇水和施肥有严格的要求,掌握平常兰花的养护需要注意的问题;其次,在学校兰花基地为每个班级精选3盆兰花发放给学生管理,要求学生分工合作,明确职责,做好养植工作和相关记录;最后进行养兰评比和心得分享活动。
(四)写兰教育,提升文学素养
         开展兰花文化教学,教师不能只是让学生认识兰花、欣赏兰花,更要注重锻炼学生书写兰花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笔纸来歌颂兰花、书写兰花、传承和发扬兰花精神[5]。在教授学生书写兰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兰花的生长环境、外观结构、种类等方面进行描写,并要求学生在练笔过程中多用和兰花有关的成语,如芳气胜兰、蕙心兰质等;适时引用和兰花有关的古诗词,如“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化用一些和兰花有关的名人故事和历史事件,如屈原从小就有很远大的志气,想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他的思想和主张一直被别人所反对,很多人排斥他、暗算他,他一心帮助的楚怀王却非常的昏庸,轻信别人对屈原的污蔑,便惩罚屈原,把他流放到了偏远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屈原虽然非常的穷困,但是他的志向和抱负一直没有改变,他将自己的远大抱负寄托在兰花里,借助兰花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在后续写作的时候,运用比兴的手法,以兰自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便是“屈原佩兰”的故事。
教师在开展兰花写作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弄清书写兰花的主题和思路,如希望描写哪一种类型的兰花、希望描写兰花所体现的哪一种情感和思想、希望通过什么故事和经历展现自己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其次,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写作手法,如写作的顺序结构,顺序、插叙、倒叙等,在表现兰花的思想和情感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简而言之,教师通过写兰教育,培养学生歌颂兰花、赞扬兰花的行为习惯,通过写兰训练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最终达到“写兰花风韵,守君子气节”的教学目标。
(五)诵兰教育,提升学生赞许眼光
         歌颂兰花,指的是教师在开展兰花文化的养成教育时,引导学生表达对兰花的爱慕、喜爱、欣赏之情。
在开展兰花文化养成教育时,教师设计“诵兰”主题班会,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古人的兰花精神、兰花的发展历史、兰花文化等,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里感受兰花的精神魅力、提升对兰花的喜爱,培育歌颂兰花的行为习惯。教师首先可激励学生根据自己所知相关古文记载,积极发表见解,畅谈兰花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学生也可通过小组探索的形式,不断合作获取关于兰花的文献资料,提出更多关于兰花的主张;其次,教师再让学生分享兰花的故事,如朱德和兰花的故事;再次,教师可组织“发现兰之美、展示兰之美”的小组活动,让学生设定小组探索目标,共同实地考察兰花、欣赏兰花、发现兰花的美妙。学生在班会上轮流歌颂兰之魅力,达到“以兰会友,以德服人”的教学目标。
(六)学兰教育,提升学生精神品质
         兰花天生清新脱俗,蕴含独特的气息和品质,自古便饱受赞许和表扬。教师在开展兰花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学习兰花身上代表的精神品质,从这些精神品质里实现养成教育[6]。
开展兰花文化教育,教师要非常注重让学生学习兰花身上的深层精神,一是学习兰花的精神品质,如自强不息、坚韧不屈、团结奉献的精神,行君子之道,做坦荡之人;再是学习兰花的象征意义,如兰花象征的简洁素雅,从兰花之“雅”习得“雅仪、雅言、雅行、雅趣、雅量”;最后则是学习兰花的品格,如身在繁华都市不骄不躁、不爱慕虚荣、不尔虞我诈而独善其身的品格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兰花有着丰富的德育品质和文化精神,教师在开展养成教育之时,可结合兰花文化,融入养成教育内容,通过兰花文化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文学素养、劳动教育、审美能力等综合素养,实现养成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常自娟.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原则和途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205-206.
[2]吴敏霞.浅析家校结合开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76.
[3]丁继成.哈尔滨市中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9(10):76-78.

相关知识

以“兰花”为园所文化的幼儿园。1⃣️、人乃万物之灵,兰为植物
马蹄莲的象征意义及文化价值探析(马蹄莲)
论本土文化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价值
兰花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浅析
小学生劳动种花心得体会怎么写(汇总13篇)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兰花(1)
兰花高贵,贵在品赏价值
共赏兰花美景 共享兰文化成果
2022小学生晨会方案(精选20篇)
适合小学生写的春节对联有哪些

网址: 识、赏、养、写、诵、学——小学生养成教育中兰花文化的价值及策略探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2849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兰花介绍》PPT课件.ppt
下一篇: 尿路细菌感染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