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道】中国历代插花简述(上)

【花道】中国历代插花简述(上)

欢迎参加

《历代插花》新书发布暨作者签售会

2018年8月16日17:00-18:00

2018上海书展中央大厅第二活动区

(上海市延安中路1000号上海展览中心)

《历代插花》主编、副主编

以及禅艺文化丛书主编将作现场演讲

现场还将有精彩的插花表演活动

签售会当日购买新书全部八折优惠!

《历代插花》绪论

中国历代插花简述(上)

徐寅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拨得雾散见花开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特性研究”

课题组组长

《诗经》与《楚辞》记载着以花传情、以花饰体等花事活动,说明早在公元前11 世纪的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簪花佩花等爱花情结。我们现在能看到古人最早簪花直观图,是洛阳八里台出土的西汉时期砖上三位簪花女的彩绘图,广州东汉墓出土的舞女俑头上的簪花。出土文物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只因为古人爱花成风,才为佛前供花的传播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北周诗人庾信的《杏花诗》是用盘花装饰环境接待宾客的记载,诗中说“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一个“衬”字表明了当时虽有铜盘作花器,但花还是“躺”在盘里,没有插作技法。这段文字也说明在佛前供花传入之前,我们的先民已有了用器皿盛花装饰环境的习俗。头上簪花、盘中堆花都是将花剪切下来才能使用,所以移花入室的剪切行为,成了古代插花活动的起源与发端。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前供花除散花、皿花外,主要形式是用瓶插花。瓶因口小肚大,花可自然站立其中,所用莲花常是一花两叶,简洁清新,坚挺有力。有关佛教礼仪记载的“四供养”“十供养”“六供具”等,供花皆排在第一位,可见用花供养于佛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剪切的花命不久留,有僧人试着用水养护花材使其不萎。如《南史》卷四十四《晋安王子懋传》中“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对现代人来说插花放水习以为常,但在当时普遍使用堆花不知用水养护的初级时代,这一举措无疑是插花史上的一大进步。

在佛前供花的影响下,原始的插花雏形逐渐以一定形式确立下来,如北魏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前壁第三层南侧的一块浮雕,有《皇后礼佛图》中的女供养人,手持三枝不同形态的莲花正要插瓶,显示当时佛前瓶供花材的组合形式,对后来唐朝插花活动的兴盛有着重大影响。

唐朝初期与盛唐的 120 多年,国力极强,花事极盛,插花活动由宗教供奉逐步转为生活习俗。出现了院体花、写景花等类型。如宫廷中用大瓶和缸插花,取材常是春插牡丹秋插菊,体量硕大,花形处处讲究隆盛圆满,故院体花就此兴起。周昉绘制的《簪花仕女图》,承袭前朝习俗,头上簪花也是当时女子的普遍爱好。唐代也是盘花的发源时期,人们以盘、盆视作大地来表现插花,称作春盘。欧阳詹的《春盘赋》中说“多事佳人假盘盂而作地,疏绮绣以为春,丛林具秀,百卉争新,一本一枝,协陶甄之妙致,片花片蕊,得造化之神”,活灵活现,像一幅画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看到当时的盘花以述自然景观为目的,注重写实,成为后来明、清盘花发展的滥觞。

这个朝代上自宫廷下至百姓,人人以花祈福,怡情赏析,一到春季举国上下放下正务皆“春日寻芳”去。农历二月十五的花神节是唐朝国定节日,被演绎得如火如荼。每到牡丹花季,人们争相买花、赏花、簪花、插花。唐代诗人杨巨源诗说“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白居易写当时卖花诗中说“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杜牧在《杏园》诗中说“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可想而知,唐朝插花赏花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达到何等疯狂地步。为了解决无花季节插花问题,唐朝还出现人造彩花,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一束以萱草、石竹为主组合而成的人造彩花,花色艳丽,制作精美,仿真程度极高。

花事活动的频繁引发了插花著作的问世。罗虬的《花九锡》叙述了插制牡丹花所需的条件、使用的工具、操作的流程、欣赏的方式,过程极尽考究之能事。这个时期日本使者几度来华学习中国文化,将插花与佛教文化一起带回日本,从此,中国传统插花在日本开始发扬光大。

唐代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兵荒马乱,文人雅士多避乱隐居,插花也成为他们宣泄情感的工具。突破了牡丹花为主和讲究排场的风格,人们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山花野草均可使用,形成追求自然情趣,清新自如的自由花风格。这种风格取材常是一种两种,纯朴自然,与世无争。早在贯休画的《禅月心缘》图中看到有碗花,禅房几案的碗中,两朵形态类似百合的苍葡花一高一低,极富生机。又有五代末陶谷的《清异录》中说“李后主每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这里记述了竹筒插花,后称作筒花,传承至今,成为中国传统插花中最具代表性的六大花器之一。这个时期插花家郭江洲还发明了占景盘,从此使花在盘、盆、碗中站立起来,是插花固定的一项重大突破。

宋代花事极盛,举国上下爱花情结胜于唐朝,插花赏花成为生活必需。宫廷赏花规模巨大,品种繁多,同时还配以大型游艺,举办盛大的宴会,极度奢华。宫廷中多用篮、瓶、盘作花器,花体隆重热烈,形体硕大,色彩壮丽,胜于唐代缸插的院体花,形成宋代的独特风格。如南宋李嵩绘的《篮花图·夏》《篮花图·冬》,花材繁多,搭配自然,花叶交错,空间疏朗,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宋代插花于案头欣赏已经成为文人生活的必备,连仕女的梳妆盥洗台上也会置瓶花。如苏汉臣的《靓妆仕女图》即反映了这一现象。除移花入室欣赏外,文人甚至郊游也要立案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赏。

宋代社会倡理性,并与儒家思想结合,形成全新的“天心”“伦理”哲学观点,出现以瓶器插作的理念花。宋代瓶花讲究理性意趣,结构稀疏,条理有序,脉络分明,颇有四两拨千斤的感觉,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插花形式。文人将插花与焚香、品茗、挂画共同构成“宋代生活四艺”,成为有品位之人必备的生活技艺与基本素养。此时民间插花也极为普及,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中有记载 :“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每逢节日,插花更盛,如清明踏青插杨柳,中秋月夜插桂枝,重阳佳节插竹菊等,人称宋代花事活动是插花史上的鼎盛时代。

宋代更值得一说的是宗教插花,重要节日宋代的寺院多有类似现代的花展。正如袁褧《枫窗小牍》说“淳化三年冬十月,太平兴国寺牡丹红紫盛开,不逾春月,冠盖云拥,僧舍填骈”,观花人拥挤程度可见一斑。平日寺院里除佛前供花外又出现禅房、写经桌上的插花,如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中《八十七神仙图》西灵玉童手中的瓶花,南宋画家马公显的《药山李翱问答图》写经桌上的瓶花,均是当时宗教插花的代表作。因功用不再是庄严供于佛前,于是打破拘谨,形式自由,花材独品,以简取胜。

随着插花活动的兴旺发达,宋代花器有了空前发展,在五代占景盘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多孔、多管的专用插花容器,如六孔花瓶、十九孔花插、三十一孔花盘等,极大地推动了插花技艺的发展。

(未完待续)

点击链接:

第一本专题研究与还原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专著《历代插花》,将于2018年8月16日在上海书展上举行新书发布暨作者签售会,现在可以接受本书预订,预订者将在8月中旬前可以通过快递收到新书。全书共340页左右,全彩铜版纸印刷,200幅图片。预订可以加微信号:zendao,联系。禅艺文化丛书已出版图书及预订注意事项如下:

《禅艺题记》黑白印刷 有图 定价:48元

《禅艺春秋》黑白印刷 有图 定价:48元

《禅艺茶道》黑白印刷 无图 定价:48元

《禅艺插花》全彩印刷 有图 定价:78元

《历代插花》全彩印刷 有图 定价:98元

签售会现场同时提供以上各书!

1、订购以上任何一本作者签名书,按原价发售;订购非作者签名书按8折优惠。仅订一本,快递费到付;订二本及以上时免邮;

2、订单中若有《历代插花》,将在8月中旬前发出;若无《历代插花》将及时发出订购的各书;

3、需要团购、批发、作为教材使用和就近购买《历代插花》的读者,可以到以下地址就近联系:

上海

上海市恒丰路638号苏河一号

何老师13917878218

南京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长亭街55号

徐老师13675121873

佛山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东瑞路3号

罗老师13703069210

《禅艺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人可以订阅,人人可以投稿,人人可有专栏。禅艺文化十八项,由雅道八项、生活六项和艺术六项组成,在这里,你将看到与众不同的图文资讯。原创无穷、图片无码、转载无限。邂逅之后,不再彷徨。投稿邮箱:zenart@126.com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花道】中国历代插花简述(下)
【花道】弘扬中国传统插花
花道(关于花道简述)
【历代插花】唐代供佛瓶花
【历代插花】唐代人造绢花与明代秋季篮花
【历代插花】宋代秋景篮花与民国红梅瓶花
【历代插花】唐代供佛皿花与宋代拜月瓶花
插花简史——简述日本插花发展的几个阶段
简述花道、茶道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历代花卉名著

网址: 【花道】中国历代插花简述(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355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豪华的天然圣诞树与金色圣诞球,花
下一篇: 大阳山植物园花车大巡游首发 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