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死体营养型(Necrotroph):寄生物先杀死寄主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死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寄生物从寄主植物中获得营养物质的方式:,活体营养型(Biotroph):寄生物从活的寄主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死体寄生物和活体寄生物,半活体营养型(hemi-biotroph):,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从寄主植物内获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第三章部分内容回顾,2,三、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与致病力,致病性(pathogenicity):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致病力(毒力或毒性,Virulence):特定病原物致病性的强度同一群体内,病原物的致病力不尽相同,可分为强毒、低毒和无毒等侵
2、袭力(aggressiveness):针对某特定作物品种,某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在其体内定殖、扩展的速度(能力),3,四、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1.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2.机械压力或阻断3.水解酶类4.毒素5.生长调节物质6.病原物胞外多糖7.直接影响寄主基因的表达,4,五、病原物的传染性,病原物具有从罹病植株特定发病部位转向健康部位生长致病或从罹病植株转向健康植株上生长和致病的能力。,接种体(inoculum):具有独立存活、传播和侵染功能的最小结构,关注接种体的形式和接种体的传播等,5,第二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InfectionProcess,侵入前期,侵染期,潜育期,发病期,植物的反抗,
3、6,1.病原物在到达寄主表面前有哪些行为?,(1)大多病原菌在未到达寄主表面之前处于休眠状态,如真菌的菌核、有性孢子、厚垣孢子;线虫的卵;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种子;病原细菌在接触前也处于休眠状态等,7,(2)多数病原菌休眠体的萌动、活化需要寄主的刺激,寄主植物的根分泌物,种子萌发时的渗漏物,叶面的分泌物、渗漏物等,信号分子,营养物质,趋化性问题,8,(3)病原物在抵达寄主之前的不稳定性,环境中其他微生物(腐生微生物)可能利用植物分泌物生长,破坏刺激信号,环境中其他微生物(腐生微生物)可直接破坏病原物的休眠体,病原菌可能由于非生物原因死亡,9,(二)病原物怎样抵达寄主表面?,被动抵达,如生物介体或非
4、生物介体传播主动抵达(趋化性),一些土传病原菌可以受寄主分泌物刺激,萌发,利用自身携带的营养物质或利用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朝寄主方向生长,10,(1)病原真菌孢子萌发,产生芽管,(2)病原细菌的活化、生长和繁殖,病原物在到达寄主表面后至侵入寄主前有哪些行为?,11,(二)接触阶段,最重要的事件:病原菌与寄主的识别(recognition),(1)识别出寄主和非寄主(2)识别的结果:亲和(compatible)和不亲和(incompatible)(3)不亲和,寄主迅速启动体内抗病反应系统,迅速合成抗病相关的物质,病原物不能成功侵入,或寄主植物在病原物侵入位点附近发生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
5、iveresponse,HR),将病原物禁锢于很小的范围内。(4)亲和,病原物启动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合成致病相关物质;同时寄主植物的抗病反应不能强烈、迅速地启动,病原物可望成功侵入(5)病原物与寄主识别机制复杂,可能存在多种方式,12,(三)影响病原物萌发和生长的因素,温度:最高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低生长温度,病原物的温度特性决定作物发病的季节湿度:液态水,风雨交加常使病情加重环境中的其它微生物:拮抗和营养竞争,露水(液态水)对病原物是十分宝贵的,若抓不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可能就不会有生存的机会。,13,二、侵入期(penetrationperiod),侵入方式,侵入途径,侵入所需时
6、间和接种体的数量,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病原菌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物质)的这段时间,称为病原物的侵入期,14,1.侵入方式,主动侵入: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部分真菌,被动侵入:细菌、病毒和部分真菌,15,2.侵入途径,(1)直接侵入,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的角质层和细胞壁,角质层:蜡质、角质皮(由脂肪酸和羟基脂肪酸聚合而成)和类脂化合物等组成,细胞壁: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聚合物和糖蛋白等,附着胞:机械压力和水解酶类,16,(2)从自然孔口侵入,植物的自然孔口很多,如气孔、水孔、皮目、蜜腺和柱头病原细菌及部分病原真菌和卵菌的侵入途径,17,(3)从伤口侵入,物理因素:风、雨、
7、冻害、日灼和农事活动等生物因素:昆虫和线虫取食等植物自身的生长:如种子萌发、开花和侧根形成等均可造成伤口植物病毒和类病毒必须在活体寄主植物组织上生长和增殖,其侵入需要依赖不至于引起细胞死亡的微伤口,18,3.侵入所需时间和接种体的数量,一般所需时间很短,很少超过24小时,时间短对病原物有利(湿度和温度等环境),接种体的数量:病原物成功侵入往往需要一定的数量,建立寄生关系所需的最低数量,称为侵入剂量,(1)多数真菌:单个孢子,(2)细菌和病毒:需要一定的群体,19,三、潜育期(incubationperiod),潜育期:病原菌与寄主建立关系之后到显症之前,是病原物定殖(colonization)
8、于寄主植物的过程,也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斗争的主要阶段。,病原菌在寄主体内生长、蔓延和繁殖的过程,寄主抵抗病原菌生长、蔓延和繁殖的过程,20,(1)死体营养型,(2)活体营养型,非专性寄生菌,专性寄生菌,需要吸器自寄主细胞中获取营养,1.病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21,(2)系统侵染(systemicinfection),(1)局部侵染(localinfection),病原菌侵入寄主后仅局限为侵入点附近生长和繁殖,形成局部感染,病原菌侵入后向寄主各个部位生长、蔓延,引起全株性感染,3.病原物在寄主上的扩散,22,四、发病期(表现症状),病原物的繁殖及怎样面对后寄主时代发病植物怎样降低病害造成的影
9、响,发病期主要问题,1.病原菌:繁殖后代(无性或有性),再次侵染或进入休眠阶段,2.寄主植物:局部坏死、或整株衰退或死亡,最终影响产量和质量,23,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病原菌的传播途径,病害循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开始发生的整个过程,第三节病害循环DiseaseCycle,24,一、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overseasoning,oversummer,overwinter),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后病原物的存活方式和存活场所,一般也是植物病害的初次侵染的来源,病原物以何种形式越冬和越夏?病原物在何处越冬或越夏?,25,1.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的形式
10、,具有较好的保护措施具有充足的养分或有安全的依靠,真菌的厚垣孢子、菌核、冬孢子、闭囊壳等,卵菌的卵孢子,细菌的菌胶,线虫的卵,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种子,甚至真菌和卵菌的菌丝等均可作为休眠结构,病毒怎样越冬越夏?,26,2.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的场所,(1)田间病株;(2)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3)土壤;(4)病株残体;(5)有机肥料;(6)生物介体,27,二、病原物的传播,1.气流传播(air-borne,wind-borne)2.雨水传播(water-borne)3.生物介体传播(vector-borne)4.土壤传播(soil-borne)5.种子传播(seed-borne)6.人为因素传播
11、,28,三、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在季节适宜的时候,病原物休眠体萌动形成接种体,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抵达寄主植物体表,引发寄主植物发病的过程,称为初侵染(primaryinfection);有些病原物初次侵染成功后,在寄主发病部位迅速产生大量繁殖体。这些繁殖体立即作为新的接种体,随气流、雨水和介体等传播到植株的健康部位和其它健康的植株上,重新感染,称为再侵染(secondaryinfection)。,29,2.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或再侵染不重要的病害。多循环病害:在植物的生长季节中,病害有多次再侵染的过程。,如小麦散黑粉病,病菌在种子萌发时萌动侵入,之后随寄主植物生长
12、于生长点,并于小麦扬花期显现症状(单循环病害)又如水稻稻瘟病,水稻自秧苗开始即可发生稻瘟病,称为苗瘟,移栽至入大田,发生叶瘟,经过多次再侵染后,发生穗颈瘟,节瘟和谷瘟(多循环病害),植物的一生均有可能感染某种病害,30,第四章植物病原菌物,31,第一节菌物概述,菌物特指几种类型的生物,它们在形态上或多或少有些相似之处,但在系统发育和进化上,它们之间有显著的差异。从分类上看,菌物包括真菌(真菌界)、部分卵菌(藻物界)和部分原生动物(粘菌)等。,32,菌物,形态,分类,繁殖,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描述,营养体,细胞结构,菌丝,菌组织,菌落,准性生殖,生长,细胞分裂,影响生长的因子,33,美丽的真菌,
13、一、菌物(真菌)印象及描述,34,AglassmodelofAspergillusherbariorum,madein1929byR.Blaschka,andpartofthewonderfulWarecollectionofglasssculpturesoffungiatHarvardUniversityBotanicalMuseum.,35,36,37,38,39,40,41,42,43,44,45,英国皇家植物园生长有世界上最大的担子果。直径170cm,其每年增长4cm,现大约高60cm,重约300kg,46,1987年,在中国长春某地施工时从黄土层中发现一棵国内罕见的特大真菌。真菌直径
14、36.5cm,重10.5kg。据有关专家分析,这一真菌已生长了1000多年。,世界最大生物在美国俄勒冈州东部马尔赫国家森林里被发现。一种俗称“蜜蕈”的真菌类植物在树底下盘根错节,存活了大约2400年,分布面积广达880公顷,是全世界最大的生物(Armillariaostoyae)。,47,中美科学家联手将地衣化石记录前推2亿年,48,FossilhyphaefromtheCretaceous(白垩纪)ofnorthernFrance(144to65MillionYearsAgo),49,在内华达发现的第三世纪中新世子囊壳化石,50,Asectionthroughasilicifiedstemo
15、fAglaophyton(阿格劳蕨)fromtheDevonianRhynieChert.AmongthecellsareafossilizedfungusPaleomyces.,51,Fungalspores,52,53,推荐网站,TheFungi2001,SecondEdition,AcademicPress,LondonCarlileMJ,WatkinsonSC,GoodayGW,54,Fungiareeukaryotic,heterotrophic,absorptiveorganismsthatdeveloparatherdiffuse,branched,tubularbodyandr
16、eproducebymeansofspores.,真核、异养、通过吸收获得营养物质,营养体为分枝管状,通过产生孢子的方法繁殖后代的一类生物。,真菌的描述,55,2少数真菌的营养体是单细胞,如酵母(Yeast)。,二、真菌的营养体(VegetativeBody),真菌的营养体是指真菌营养生长所形成和依赖的结构,典型的营养体是管形的丝状物。,1菌丝(hyphae)和菌丝体(mycelium):包括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教材上的根肿菌纲,已归于原生动物界(Protozoa),其营养体为原质体,56,1菌丝A,菌丝体以菌丝的顶端部分进行生长和延伸,且不断产生分枝。B,一般讲,菌丝体是从一点向四周呈辐射
17、状延伸,在空间和营养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形成圆形菌落(colony),不同的真菌,所形成的菌落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C,菌丝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每一段菌丝都有可能生长成一个完整的菌落(克隆,clone)。,(一)营养体的基本类型,57,菌丝顶端,58,由单个孢子萌发所形成的菌丝,59,60,隔膜,61,无隔菌丝,示多核,62,63,有隔细胞,示双核,64,65,66,真菌的菌落形态,67,真菌的菌落形态(PDA平皿培养,20oC,30天),68,菌丝在一段树根周围生长,69,病原真菌在寄主上表现出的病征,70,2单细胞(酵母,Yeast),酵母是一种模式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材料,何以解忧?唯有
18、杜康!,酵母的假菌丝,71,1.细胞壁(CellWall)主要成分为几丁质(Chitin)和葡聚糖(Glucan)有些有益微生物(如木霉,Trichoderma)可以分泌几丁质酶(Chitinase)和葡聚糖酶(Glucanase),溃解病原真菌的细胞壁;转几丁质酶基因,使植物获得抗病性。2.细胞质膜(CellMembrane),三、真菌的细胞结构TheStructureandcompositionoffungalcells,72,多数有隔真菌的单个细胞中含仅一个细胞核,有些真菌为双核或多核,无隔真菌为多核;,卵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细胞核染色体为2倍体,归于藻物界,真菌中存在异核现象,
19、真菌的营养体阶段细胞核染色体为单倍体,3.细胞质(Cytoplasm)(含有多种细胞器),4.细胞核(Nucleus),73,5、真菌的核基因组外的遗传物质,(1)线粒体及线粒体病毒(2)质粒(3)真菌病毒,74,核盘菌弱毒力株DT-8及其DNA病毒(Yuetal.ProcNatlAcadSciUSA2010,107:8387-8392.),75,核盘菌弱毒力株DT-8及其DNA病毒(Yuetal.ProcNatlAcadSciUSA2010,107:8387-8392.),76,灰葡萄孢弱毒力株CanBc-1及其线粒体病毒(mitovirus)(Wuetal.2007.Phytopathol
20、ogy97:1590-1599),77,核盘菌弱毒力菌株(WF-1)携带真菌病毒,78,核盘菌弱毒力菌株(SZ-150)携带真菌病毒,79,自水稻纹枯病菌中分离获得一种真菌质粒,80,1.菌丝的变态一些真菌由于获取营养或固定等生命活动需要,其营养体转变成有别于菌丝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变态结构。,四、菌丝的变态和菌组织,变态的类型主要包括:吸器(haustorium)、附着胞(appressorium)、附着枝,假根、菌套和菌网等。,81,吸器:专性寄生物(真菌)的菌丝演变而成的一种用来自寄主中获取营养物质的变态结构,Haustorium:Thepartofasymbioticfungusthat
21、liveswithinahostcell.,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时也可以形成吸器。,82,AHaustoriumofPucciniagraminisPenetratesaWheatHostCell,FungiCell,WheatCell,83,寄生性种子植物在寄主维管束中形成的吸器,84,附着胞: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它可以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面,其下方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表层细胞壁。,Appressorium:Adhesivepadformedbythehyphaofapathognicfungusonthesurfaceofitshosttoaidpene
22、tration,/albums/SK_Notes/infection.sized.jpg,85,Appressoria(附着孢)attheendsofthegermtubes(芽管),86,芽管和附着孢,侵入钉产生的侵入孔,研究表明:附着胞的形成与病原菌的致病作用相关,并可能参与寄主的亲和性识别及信号传导等早期反应。,87,由有隔真菌的菌丝体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的特殊结构,2.菌组织(Multihyphalsystems),(1)从结构上看菌组织,拟薄壁组织(pseudoparenchyma),疏丝组织(prosenchyma),88,菌核(Sclerotiu
23、m):典型的菌核内部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菌核可以抵御不良的环境,如干旱、高温等,是真菌的一种越冬和越夏机构,有些菌核萌发时可形成产孢机构。,(2)菌组织按功能可分为三种类型,假菌核: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菌核,Sclerotium:Massofhyphaewithprotectiverindandcontainingfoodreserves.,89,菌核,Sclerotia,90,91,92,93,菌核的显微结构,疏丝组织,拟薄壁组织,94,95,96,假子座: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成的子座。,子座(Stroma):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主要是用以产生孢子的机构。
24、,Stroma:Amassofhyphaeonwhichsporesorfriutbodiesareborne,97,98,99,菌索(Rhizomoph):由菌组织形成的绳索状结构,高度发达的菌索可分化为拟薄壁组织、疏丝组织和顶端的生长点,菌索可抵御不良的环境。,Rhizomoph:Multihyphalstructurewitharoot-likeapexandmodeofgrowth,100,101,四、真菌的无性繁殖AsexualReproduction,1.无性繁殖简介,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的繁殖方式。,102,真菌的无性繁
25、殖的产孢机构及无性孢子的类型是鉴定和真菌分类的重要性状,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各种孢子通常称为无性孢子,多数真菌无性繁殖的能力很强,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后代,103,104,105,106,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往往可以连续重复多次,产生大量的无性个体,在病害传播、蔓延和流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无性孢子在真菌病害中的重要作用,107,(1)内生无性孢子,孢子产生在一种称为孢子囊(Sporangium)的器官内游动孢子(zoospore),具鞭毛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3.无性孢子的类型,(3)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抗逆性强,(2)
26、外生无性孢子分生孢子(conidium),由高等真菌经芽殖或断裂的方式产生,108,游动孢子(zoospore),/zh-tw/Lemma_Show/197318.aspx,109,110,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111,分生孢子(Conidia),112,SuppliedbyDrJohnMWhipps(Horticulture,International,UK),113,1.简介(1)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2)当真菌进入有性阶段时,营养体上即分化出性器官或性细胞,真菌的性器官称为配子囊,性细胞称为配子(3)真菌的有性
27、生殖包括三个阶段: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五、真菌的有性生殖(Sexualproduction),114,减数分裂(meiosis):核配后二倍体细胞发生减数分裂,核内染色体数目减半,恢复为原来的单倍体状态,质配(plasmogamy):指两个可亲和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细胞质连同细胞核结合在一个细胞中的过程,核配(Karyogamy):指经质配进入同一细胞内的两个细胞核进行配合,形成二倍体细胞核,2.有性繁殖过程,关键问题:真菌怎样从营养阶段转入到有性繁殖阶段,115,3.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现象,性亲和性:雌雄配子可以交配完成有性生殖的现象,同宗配合(homothallism):仅单个菌株就可以完成
28、有性生殖的现象;,异宗配合(heterothallism):需要两个性亲和性菌株共同生长在一起才能完成有性生殖的现象。,116,有性生殖是病原真菌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变异可以导致作物丧失抗病性或使农药失去高效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孢子往往具有很强的抗逆性,是越冬和越夏的机构,4.有性生殖在真菌病害中的重要作用,117,休眠孢子囊(Restingsporangum)卵孢子(Oospore)接合孢子(Zygospore)子囊孢子(Ascospore)担孢子(Basidiospore),5.有性孢子的类型,118,卵孢子,119,接合孢子,120,121,子囊孢子,122,担孢子,123,异核体真菌
29、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六、真菌的准性生殖(Parasexualreproduction),1.定义,124,(1)形成异核体菌丝融合(anastomosis)菌丝营养体亲和性(vegetativecompatibility)(2)形成杂合二倍体(3)有丝分裂交换与单倍体化,2.准性生殖的过程,准性生殖常使菌株出现不稳定的培养特性,它也是真菌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125,126,菌丝融合,异核体,杂合二倍体,细胞核融合,细胞核有丝分裂,不同表型的后代,127
30、,128,129,1.定义指真菌孢子经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七、真菌的生活史(Life-cycle),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其中无性阶段可以在真菌的完整的生活史中出现多次。,130,一些真菌可能会缺乏无性阶段或无性阶段不发达;一些真菌可能会缺乏有性阶段或有性阶段在整个生活史中不重要。,2.生活史的类型,无性型(?)“无”是因为没有发现!单倍体型(壶菌和接合菌)单倍体双核型(子囊菌和担子菌)单倍体二倍体型(藻物界真菌类似生物)二倍体型(藻物界真菌类似生物),131,八、真菌的生长(Vegetativegrowth),影响真菌生长的因素,通气状况,碳源
31、,氮源,其它营养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长因子,可利用的水,酸碱环境,温度,光照,132,九、真菌的分类,建立科学的分类系统,1.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学特性以及个体和系统发育资料进行分类(有性生殖和有性孢子是重要依据);2.建立在核糖体RNA(rRNA)序列上把具细胞的生命分成七个界(Patterson&Sogin,1992)。,133,建立在核糖体RNA序列上把具细胞的生命分成七个界(Patterson&Sogin1992),真菌界,真细菌界,古细菌界,藻物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134,可能共有的特征,群体,界,可能缺乏细胞壁,吞食.粘菌,1.具完整细胞结构的粘菌,2.原质团状粘菌,原生
32、动物界,产生游动孢子,3.卵菌门双鞭毛、卵孢子、纤维素,4.壶菌门单鞭毛、游动配子、几丁质,藻物界,不产生游动孢子NoZoospores,5.接合菌、接合孢子,6.子囊菌、子囊孢子,7.担子菌、担孢子,8.有丝分裂孢子真菌、没有有性孢子?,真菌界,具细胞壁营养吸收型真菌(非正式上的真菌),统称为菌物,135,根肿菌,多粘菌,粉痂菌,腐霉,疫霉,白锈菌,单轴霉属,霜霉属,盘梗霉属,假霜霉属,指梗霉属,油壶菌属,壶菌属,节壶菌属,根霉属,毛霉属,粘菌,136,界(Kingdom):Eumycota(真菌界)门(Phylum):Dikaryomycota(双核菌门)亚门(Subphylum):Asc
33、omycotina(子囊菌亚门)纲(Class):Discomycetes(盘菌纲)目(Order):Helotiales(柔膜菌目)科(Family):Sclerotiniaceae(核盘菌科)属(Genus):Sclerotinia(核盘菌属)种(Species):Sclerotiniasclerotiorum(核盘菌),属名,种名,2.真菌的分类单元和命名(双名制命名法),137,变种:同种病原物的不同群体在形态上有些差别,对不同科、属的寄主植物寄生性不同,如小麦禾柄锈菌和燕麦禾柄锈菌;专化型:同种病原物的不同群体在形态上没有差别,但对不同科、属的寄主植物寄生性不同,如尖镰孢菌引起香蕉枯
34、萎病和棉花枯萎病的不同专化型;生理小种:同种病原物的不同群体在形态上没有差别,在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生理小种对同种作物不同品种的致病性不同;,变种、专化型、生理小种,138,十、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1、真核生物2、单倍体,容易做遗传分析3、对人类及作物有重要的影响4、容易培养5、生活史短,解释真菌的最基本生命活动规律(如生长、繁殖、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分泌等),139,关键技术,反向遗传学(利用现有基因组序列,分析基因的功能)建立具遗传标记的突变体库(利用突变体中遗传标记,克隆突变相关的基因),/annot
35、ation/,/,140,同源重组,141,盾壳霉ZS-1菌株,盾壳霉ZS-1菌株,142,盾壳霉孢子,农杆菌细胞,共培养,Hygromycin抗性筛选,AS诱导,PCR鉴定,盾壳霉培养,农杆菌培养,转化子,突变体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TAIL-PCR和cDNA文库等,相关基因的应用,143,144,145,农杆菌介导转化盾壳霉获得的突变体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转化子中T-DNA插入拷贝数分析,146,ZS1菌株产生分生孢子,突变体不产生分生孢子,147,Earlyyangpycnidium,YoungPycnidium,Blastema,148
36、,Brokenpycnidium,andconidareleasedintoliquid,Maturatedpycnidia,ZS-1T2029,ZS-1,ZS-1T2029andZS-1weregrowninshakenPDB,149,TAIL-PCR克隆T-DNA侧翼基因组DNA片段,T-DNA插入位点分析,150,151,152,153,1GCGTCAATTTGTTTACACCACACATTCGAGGAGTCATTTCAAAAGGCCTGCCGGCAGGTA1ASICLHHTFEESFQKACRQV61GACCCCAAGTTCCTCGGTTTCGAGGGAGAGAAGTACGGCGAGAACCTCGACGACGAACTT21DPKFLGFEGEKYGENLDDEL121GCGAACCCTACCGACCGCCGATGGCTCGCTGTTGGCCAGGCCATGTTCCACGAGAACTAC41ANPTDRRWLAVGQAMFHENY181ACCGTCGACAGGATCCACGACTTGACCAAGATCGACAAGTGGTTCCTGCACAAGCTGATG61TVDRIHDLTKIDKWFLHKLM241AACATTGTGGACTGCACCCGACAGCTCGAGGAGATTGGCAGCCTCTTCGGCTTGAAGAAG81NIVDCT
相关知识
《菌物学报》:“2021植物病原菌物专刊”征稿通知
【植物病理学】第四讲 植物病原菌物
Teaching strategy for course unit of Plant Pathogenic Fungi in Plant Pathology
植物病原菌物概述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2023年河北专升本植物保护专业考试大纲
农学课件】园艺植物病理学教案
植物学的认识范例6篇
普通植物病理学
4普通植物病理学
网址: 普通植物病理学 病原菌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9168.html
上一篇: 植物病原菌抑制植物免疫之谜被揭示 |
下一篇: 芽孢杆菌属的大多数是植物病原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