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林业生态文化 | 福建花文化:荷花

林业生态文化 | 福建花文化:荷花

中国传统名花●荷花

福建花文化

荷花

荷花,又称莲花,为睡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原产于亚洲、大洋洲,中国是中国莲的世界分布中心和栽培中心。

荷花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栽培历史,至少起于汉昭帝时代,据《武汉县志》记载:孙吴时期(公元220~280年),已“多芙蓉多荷”。又《拾遗记》中说:“汉昭帝穿琳池,植分枝前,一茎四叶,状如骈盖。日照则叶低荫根,若葵之卫足。名曰低光荷。实如玄珠,可以饰佩。”据统计,荷花的别名、专称、雅号多达80余个,实为花中少见。“荷”为最早之名,始载于春秋中叶的中国诗歌总集《诗经·陈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成书于汉代的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荷的解释是:荷,又名芙蕖(历代亦写为“夫渠、扶渠”),是总称。各部器官分别定有专名荷柄、花柄称为“茄”,荷叶称“蕸”,新生的地下茎即藕鞭称“蔤”,花蕾称“菡萏”,果实称“莲”,地下茎称“藕”,去果皮的种子称“菂”,种子内的绿色胚芽称“薏”。汉朝以后莲的含意扩展了,不单指果实,而与“荷”通用,二者不分,都视为荷花的总称。至于荷之雅名,不同的历史时期,经过诗人雅士的渲染,层出不穷。如楚大夫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荷花有“芙蓉”之名。唐朝杜甫《夏日李公见访》诗“水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水花即荷花。宋朝范成大《咏荷》中的“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荷花又添凌波仙子的美名。宋朝周敦颐在他的《爱莲说》中谓:“莲,花之君子者也。”这是荷花被誉为“君子花”之源。可见,古往今来,荷花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传统名花之一。然而,近大半个世纪以来,国内许多植物、生物、园艺专著,及至《辞海》(1979年版本)都说荷花原产印度,此系讹传。据《诗经》载:“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意指那时中州大地,凡是沼泽的地方都有荷花生长。近代考古学家从浙江余姚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河南郑州5000年前的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上分别找到莲的孢粉化石和碳化莲实,说明荷花在新石器时代已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中下游的湖沼中。1996年中国花协荷花分会组织会员考察了龙江流域的各分支水系两侧的湖、泡,均发现有野生荷花繁衍生息。由此看来,从古至今,野荷野藕在我国南北均有生长,毫无疑问,中国是荷花的故乡。

我国观赏荷花栽培历史悠久。2500年前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在太湖之滨的灵岩山(今江苏吴县)修“玩花池”移种野生红莲,是人工砌池观荷的最早例证。盆栽荷花始见于王羲之《柬书堂帖》“敝字今岁植得千叶者数盆,亦便发花,相继不绝,今已开二十余枝矣。”表明东晋时我国民间盆栽荷花的技艺相当成熟。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在一条御街上掘有带状水沟分隔道路,沟旁植行道树,沟中植莲,首创有荷花上街美化市容的先例。据《花史》载:“宋孝宗于池中种红白荷花万柄,以瓦盆别种分列水底,时易新者,以为美观。”这既是塘栽和盆栽技术的结合,又是园林水景配置的进步,这种荷花栽培法,沿用至今。11世纪以前,古人已掌握分藕、储运栽植等系列技术。唐代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赴洛阳任职,携带他心爱的白荷藕秧跋涉千里,使南藕北移成功。诗人在他的诗作《种白莲》《感白莲花》《题白莲》里都有记叙。公元6世纪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用机械损伤处理莲实果皮,有助发芽的方法,从而为后世选育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栽培品种也随着历史的推移而演进。汉朝以前供观赏的荷花纯属野生单瓣红莲,直到晋随时期栽培品种选育的成果始见文字记载。如晋朝崔豹《古今注》最早记载有百枚花瓣的重瓣荷花。唐朝选育出重瓣的白莲和重台莲。宋、元时期出现碧莲花、黄莲花等奇种。明清时期是我国荷花发展的高潮,民间选育的荷花品种越来越丰富。王象晋《群芳谱》记载了26个品种,其中有白瓣黄边的“金镶玉印”等珍品。王世懋《花疏》记有淡黄色的黄荷花。王圻《三才图会》载有重瓣黄荷花和深紫红色的墨荷。高濂《遵生八笺》则首次介绍“开花如钱大”的小株形荷花。清嘉庆(1796~1820)年间,杨钟宝《顶荷谱》问世,这是我国第一部荷花专著。它记叙了33个荷花品种,其中列举的13个单瓣和重瓣小花品种,最为珍奇。它提出的品种分类标准及总结的民间盆栽技术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今,观赏荷花的品种繁多,既有一梗一花的千叶莲、重台莲、大紫莲等,也有一梗双花的“并蒂莲”、一梗三花的“品字莲”、一梗四花的“四喜莲”、一年四季开花的“四季莲”以及秀丽可爱的“碗莲”等。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荷花盛夏开花,有深红、淡红、紫红或白色,朵大色鲜,具极高的观赏价值。用缸栽或地栽点缀庭院,可给人以一种清凉、优雅、舒适的感受。宋诗中有一首湖区即景诗:“人家星散水中央,十里芹羹菰饭香。想得熏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在我们面前展示出一幅自然美的湖乡旷野画图。荷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也是我国园林水景建筑中的重要花卉,荷柳相依更是我国传统园林植物配植的重要手法。我国有许多风景名胜区也是著名的赏荷胜地,如杭州西湖、北京北海、武汉东湖、扬州瘦西湖、苏州拙政园、南浔宜园、无锡寄畅园、吴县羡园以及西双版纳植物园等,其中又以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最为有名,那清新四溢的荷香与敛艳的湖光、晶莹的晨露相辉映,杨万里赞其“六月西湖锦绣乡,千层翠盖万妆红”。每当人们环湖漫步欣赏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时,阵阵清香袭来,非常惬意。风吹过后,池中荷花相互簇拥,远看如翻滚激荡的绿漪,近看如精雕细琢的翠玉,那挺立在绿叶丛中的万盏荷花,盛开的伊伊尊尊佛座,含苞的恰似支支彩笔,红日辉映,香远溢当事人。而雨中观荷则更为有趣,雨点洒在荷叶上,滴滴作响,有“留得残荷听雨声”之说,雨后那晶莹剔透的滚动水珠,光彩照人,微风徐来,梗动叶晃,迤丽相扶。叶上蜻蜓上下,叶下蛙声如鼓。面对翠绿荷叶间那亭亭玉立的朵朵荷花,不由使人想起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描述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之风。

福建多溪流湖塘,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广泛种植荷花了。唐五代“开闽始祖”王审知的媳妇陈金凤有年端午节,在福州西湖观看龙舟竞赛时,见满湖长着繁盛的荷花,触景生情.当场作《乐游曲》一首,使宫女同声歌之。歌曰:“龙舟摇曳东复东,采莲湖上红又红。波澹澹,水溶溶,如隔荷花水不通。西湖南湖斗彩舟,青蒲紫蓼满中洲。波渺渺,水悠悠,长奉君王万岁游。”西湖种荷花历史,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如今,福州西湖还有一座“荷亭”。当年林则徐任浙江巡抚时,见江南织造署内有一种名叫“五品”的荷花,便把它带回故乡种在西湖荷池里,亭上的对联:“胜迹犹存艳,说荷花五品”便含着段掌故。福建种植荷花以闽西北地区较为普遍。宋代和尚参寥子在《咏荷花》中曾留下“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两句名诗。清流县有座莲花山,山下有池,“夏则莲花盛开”,芬香四溢。而清官们喜欢在衙门前辟一口池塘种荷,以示洁身亮节,清白无污。清初大田县的县署前的荷池里,曾开放出“并蒂荷花,香色异常”,被视为祥瑞。知县林廷和特地在荷池上建一座“君子亭”。永春州的知州杜昌丁,游大田时见此情景,写了一首赞颂大田县令林延和为官清廉的诗,最后两句是“相看应识虚中意,同羡污泥不染身”。但福建种植荷花多以采收莲子为主,而最有名的则是以建宁县出产的“建莲”。此外,建阳、浦城、政和、屏南等地也盛产莲子,且远销海内外。

荷花虽无“艳冠群冠”的美称,既不像牡丹那样浓艳,也不像芍药那样娇媚,更无桃花那种妖艳;既无春兰那样香味清烈,也无桂花那样馨香;但那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淡远类秋菊,清香比寒梅的气质以及那淡雅莹洁的情愫,却使人感到清新、质朴、纯真、自然之美更使人向往,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正因此,荷花文化在我国那绵延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诗歌、小说、散文、戏曲,都飘逸着永远的荷香。

中国是诗国,古往今来的文人名士,常以荷花为题材,写下数以千计的诗篇,歌颂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德,抒发诗人的情感。咏荷诗篇之多,也许世界无出其右。早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之说,说明当时中国大地上,凡有水湿的地方普遍生长着荷花。至于词,更是佳作迭出,有的已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千古名句,如“菡菡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棹拂荷珠碎却圆,点溪荷叶叠青银”等名句。至于专门写荷、颂荷的文章,在中国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了。早在汉朝就有闵鸿撰写《芙蓉赋》,以铺张华丽的文采,描绘荷花的美丽。由于这篇荷花赋写得实在太好,于是许多人群起效仿,竟然作《芙蓉赋》的文学现象前后延续了1000多年,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观。与诗文相比,中国画中的荷则经历了一个从衬景到形成一个独立专题领域、流派纷呈、长期发展的过程。早在敦煌壁画中,就有荷花的绘图,但最为著名的当属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把曹植原作中的“灼若芙蕖出绿波”的洛神形象表达得活灵活现。元代画家张中则首创画枯荷,建立起另一种审美情趣。此后,画荷出现了各种风格,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局面。清代画家唐于光因爱荷而专门画荷花,终于成为以画荷成名的画家,留下了《莲花图》《墨荷图》《红莲图轴》等名作。还有许多画家虽不专画荷,但荷也是他们喜欢入画的题材,如张大千、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吴昌硕、黄永玉等大师,他们的荷画,各擅胜场,同样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画家们用传神的笔触,画下了无数的名画,赞美荷花健美素洁的性格和刚毅蓬勃的生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国荷文化及其所颂扬的荷花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

荷花,不仅是中国文人的情结,也是许多艺术家喜爱的创作题材。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饰以荷纹的青铜器,与龙、螭等一起构成庄严华贵的纹饰,随后宫殿藻井、寺塔基柱、墓寝壁画等也多饰以荷花组成的美丽图案,甚至家具、房屋、衣服等也常用荷花装饰。瓷器是中国特产,同样,人们也将荷的优美花姿融于瓷器的造型中,如苏州虎丘塔中出土的五代越窑青瓷莲花碗,就是一件隐含荷花花型的独特器皿,可称为一件国家级文物。发展到后来,索性出现了一种菱口瓷器,即将边沿制成莲瓣状,如明永乐年制甜白釉暗花菱口大盘、元代玻璃莲花盏、托,均晶莹剔透,造型极为优美。也有的艺术家匠心独运,将釉色和荷形结合起来,如釉色豆绿、沉静明丽的元代龙泉窑工匠制造的荷叶状盖罐,同样殊为难得。还有以荷为题材制作的玉雕、刺绣、漆雕、木雕、灯彩、景泰蓝等工艺美术品,更是数不胜数。此外,从许多古建筑中也可见荷花文化的光彩,如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那10根闻名于世的精雕蟠龙石柱,柱下石础就雕成覆盖荷形,十分精美。而山东邹县孟庙亚圣殿内26根八角形石柱,亦是以石鼓和覆荷为柱础,与大成殿之石柱础可称双璧。在中国古建筑中,还常有饰以两排荷花花瓣浮雕的石须弥座这种建筑形式,如北京的元代妙应寺白塔,塔基上建有段弥座,以硕大的莲瓣承托塔身,使建筑有一种庄严富贵的气质。如果说这是宗教建筑的话,那么在没有任何宗教含义的卢沟桥,那著名的桥栏柱上的400多只小狮子下,全部雕刻有荷花座,还有那首都天安门城楼上的汉白玉石础也全部雕刻有荷花座,可见中国建筑中是多么喜欢荷花!不仅如此,荷花作为一种古老的吉祥象征,还出现在各种题材的物品上,如年画、宫灯、彩塑、织锦、门窗、砖雕、招牌、剪纸、首饰等,最常见的有鸳鸯戏荷、连(莲)年有鱼(余)、一品清廉(青莲)、花中君子等。

荷花与佛教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的佛教自印度传入,乃当今我国最主要的宗教之一。佛教以莲花为圣花,无论是《弥陀经》《华严经》都反复提到莲花的神圣,甚至还有一部《妙法莲华经》描述了在佛教的极乐世界里,有无数美丽的莲花与有福的人在一起。中国佛教徒对莲花也情有独钟,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佛寺叫“莲宇”,僧衣叫“莲服”,双手合十叫“莲花合掌”,佛龛叫“莲龛”,佛座叫“莲座”。佛教中还有“七宝莲花”的记载,乃印度七种荷花的美称。但据考查,这七种荷花,仅红、白两称为莲花,其余五种均是睡莲。同我国人民一样,印度人民也喜爱荷花,是以荷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非常香洁,象征吉祥如意、清凉自在和纯净无染。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荷莲为人名、地名的现象在中国十分普遍,不仅现代的中国女孩爱用莲英、彩莲、荷芳、爱莲之类芳名,就连唐代诗人李白也自号“青莲居士”;至于地名就更多了,如我国著名风景区黄山、华山、庐山、衡山以及武夷山等都有莲花峰,还有那桂林碧莲峰、龙门莲花洞、新疆莲花海、湖州莲花池、保定荷花淀、鄂州莲花山、南汝小莲庄等,均已成为我国独特旅游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今天,还有许多商品以莲花、荷花为商标,依然是这种荷花文化的反映。

不仅如此,荷花还是重要的经济植物,它全身是宝,地下茎藕是美味佳肴。嫩藕和青熟莲蓬是人人爱吃的夏令水果。莲子汤、藕粉为妇幼老弱的滋补品。丰富的中华食文化中有荷叶粉蒸肉、荷花青鱼片、常熟叫化鸡等中国名菜,还有琥珀莲子羹、橘络莲子汤、雪山冰莲、藕粉糊等地方特色点心。无论是在传世的皇家御膳房的菜谱,还是孔府宴菜单或是八大菜系以及民间菜点中,都可看到各自特色的藕、莲、荷菜。苏州名菜馆得月楼,曾以藕莲等烹调一桌全藕席,冷盘、热炒、点心,一应俱全,让人叹为观止。而在中医看来,藕节、莲子、荷叶、荷梗、荷花蕊、莲子心、莲蓬、莲子落在塘泥中形成的石莲子等均可入药,这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并为现代中医临床应用所证实。明朝刘伯温《采莲歌》赞曰:“芍药争春炫彩霞,芙蓉秋尽却荣华。有色有香兼有实,百花都不似莲花。”正因为荷花与世无争,予人但求有益,兼具观赏和实用的双重价值,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深得人们的喜爱。

来源:《福建花文化》

作者:陈璋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推荐

海报 | 国际森林日,一起领略福建森林的魅力与活力

典型引路 | 福建:推深做实“林长制” 共护美丽绿水青山

视频 | 南平建瓯发现黄腹角雉种群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林业生态文化 | 福建花文化:荷花
林业生态文化 | 福建花文化:三角梅
林业生态文化 | 福建花文化:龙船花
林业生态文化 | 福建花文化:菊花
林业生态文化 | 福建花文化:花之饮食
林业生态文化 | 福建花文化:栀子花
林业生态文化 | 福建花文化:凤仙花
林业生态文化
【4篇】花卉文化生态旅游节开幕式致辞(牡丹、菊花、荷花、油菜化,活动讲话)
生态福建,向世界绽放

网址: 林业生态文化 | 福建花文化:荷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235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江苏】扬州生态休闲民宿乡村景观
下一篇: 海淀万泉小学:以绿色教育生态为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