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物界全系列】芸香科—飞龙掌血亚科:黄檗

【植物界全系列】芸香科—飞龙掌血亚科:黄檗


芸香科—飞龙掌血亚科(上):黄檗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无患子目

芸香科

飞龙掌血亚科

飞龙掌血亚科(学名:Toddalioideae)为芸香科的一个下级分类。1族,6亚族,25属,分布于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大洋洲及非洲地区。



1.形态特征

乔木、灌木或为木质藤本。心皮5-2,部分或全部合生,或仅为1心皮,每心皮有胚珠2-1颗。果为由4-2个仅在基部合生的小核组成的核果,或为有或厚或薄的外、中果皮的核果,或为干而不开裂的翅果。种子有或无胚乳。

2.飞龙掌血属

飞龙掌血属(学名:Toddalia)是芸香科下一个属,种,飞龙掌血,或说有6-8种,或认为有25种,分布于亚洲东及东南部及非洲东及西南部。我国产秦岭南坡以南各地。

(1)植物学史

在欧洲第三纪的始新世至更新世地层中发现4种本属植物的化石种子。生长的最盛期是在中新世。

(2)形态特征

木质攀援藤本,通常蔓生。枝干多钩刺。叶互生,指状3出叶,密生透明油点。花单性,近于平顶的伞房状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萼片及花瓣均5片或有时4片;萼片基部合生;花瓣镊合状排列;雄花的雄蕊5或4枚,退化雌蕊短棒状;雌花的退化雄蕊短小,约为雌蕊长之半,无花药,子房由5或4个心皮组成,心皮合生.5或4室,每室有上下叠生的胚珠2颗,花柱极短,柱头头状。核果近圆球形,有粘胶质液,有4-8个分核;种子肾形,种皮脆骨质,胚乳肉质,胚弯曲子叶线形或长圆形。

(3)飞龙掌血

飞龙掌血(学名:Toddalia asiatica),为芸香科飞龙掌血属植物。英文俗名Orange climber 意为“会攀爬的橘树 ”。



①植物学史

飞龙掌血是一种木植藤本,像龙一样攀援飞腾,故名飞龙。又植株带刺,不小心手被刺伤,不仅疼痛还可能滴血,故名掌血。

飞龙掌血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飞龙掌血,生滇南,粗蔓巨齿,森如鳞甲,新蔓密刺,叶如橘叶,结圆实如构橘,微小。”观其附图及描述,其原植物与该种一致。飞龙掌血是植物的中文名,由于分布和使用的广泛,别名较多,如:血莲肠、见血飞(《分类草药性》),血见愁(《贵阳民间药草》),大救驾(《贵州民间药物》),三百棒、见血散(《湖南药物志》),散血丹(《广西药植名录》),飞龙斩血(《云南中草药选》)等。

②生长环境

飞龙掌血从平地至海拔2000米山地均有生长,较常见于灌木、小乔木的次生林中,攀援于它树上,石灰岩山地也常见。

飞龙掌血是热带亚热带木质藤本,性喜阴湿,忌高温高寒,对气温要求较高。飞龙掌血根系发达,主根深,侧根广,蓄水力强,固土作用好,对土壤要求不高,在较贫脊的土壤中亦能顽强地生长。飞龙掌血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在砂质壤土、土层浅薄瘦瘠的山腰或山顶均能正常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的酸性赤红壤土生长较好。飞龙掌血喜阴喜湿,但也较耐旱,在灌林中生长良好,飞龙掌血对温度不是太敏感,但温度过低植株无法存活,年均温需达20℃左右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之需。温暖有助枝叶发育,成年树可耐46℃高温。年降雨量要求在1500毫米左右,海拔要求在1000米左右。

在中国,花期几乎全年,在五岭以南各地,多于春季开花,沿长江两岸各地,多于夏季开花。果期多在秋冬季。

③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东非、东南亚地区、非洲、南亚次大陆、喜马拉雅地区、亚洲东南部、亚洲南部、亚洲热带、亚洲亚热带、马来西亚、印度、锡兰、菲律宾群岛等。

中国分布:秦岭南坡以南各地,最北限至陕西西乡县,南至海南,东南至台湾,西南至西藏东南部。分布区可分为3个大类:以云南为代表的干热分布区,以贵州、广西为代表的较湿润区,以闽南为代表的湿润区。

④主要价值

a.经济

成熟的果味甜,但果皮含麻辣成分。根皮淡硫黄色,剥皮后暴露于空气中不久变淡褐色。茎枝及根的横断面黄至棕色。木质坚实,髓心小,管孔中等大,木射线细而密。中国桂林一带用其茎枝制烟斗出售。

b.药用

全株用作草药,多用其根。味苦,麻。性温,有小毒,活血散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感冒风寒、胃痛、肋间神经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咯血等。

3.黄檗属

黄檗属(学名:Phellodendron),约4~5种。主产亚洲东部。中国有2种,分布于东北至五岭广大地区。

(1)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成年树的树皮较厚,纵裂,且有发达的木栓层,内皮黄色,味苦,木材淡黄色,枝散生小皮孔,无顶芽,侧芽为叶柄基部包盖,位于马蹄形的叶痕之内,叶痕上有明显的兰堆维管束痕。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叶缘常有锯齿,仅齿缝处有较明显的油点。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萼片、花瓣、雄蕊及心皮均为5数;萼片基部合生,背面常被柔毛;花瓣覆瓦状排列,腹面脉上常被长柔毛;雄蕊插生于细小的花盘基部四周,花药纵裂,背着,药隔顶端突尖,花丝基部两侧或腹面常被长柔毛,退化雌蕊短小,5叉裂,裂瓣基部密被毛;雌花的退化雄蕊鳞片状,子房5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短,柱头头状。有粘胶质液的核果,蓝黑色,近圆球形,有小核4-10个;种子卵状椭圆形,种皮黑色,骨质,胚乳薄,肉质,子叶扁平,胚直立。染色体数2n=80.。

(2)主要作用

树皮的内皮黄色,味甚苦,主含小檗碱(Berberine)、黄檗碱(Phellodendrine)等。有强力的消炎、杀菌作用,为止泻和解毒的良药。 中国产物种的树皮(内皮)均可入药,在古代,除作药用外,尚用作黄色染料,其所含生物碱中,尤以小檗碱(即黄连素),有消炎、杀菌、止泻、解毒和健胃的功效,自古是我国常用的消炎、解毒重要药物之一。黄柏兼有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及有降血糖作用。

中药称的黄柏,可分为关黄柏(或称东黄柏)和川黄柏两种。关黄柏就是指主产我国东北及华北的黄柏(P. amurense Rupr.)产量最大。川黄柏,又称黄皮树(P. chinense Schneid.)主产四川、湖北等省,质量最好。两者在用法及药效上大致相同。

(3)黄檗

黄檗(学名:Phellodendron amurense),主产于东北和华北各省,河南、安徽北部、宁夏也有分布,内蒙古有少量栽种。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也有,也见于中亚和欧洲东部。



①生长环境

多生于山地杂木林中或山区河谷沿岸。适应性强,喜阳光,耐严寒,宜于平原或低丘陵坡地、路旁、住宅旁及溪河附近水土较好的地方种植。

主要分布区位于寒温带针叶林区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为湿润型季风气候,冬夏温差大,冬季长而寒冷,极端最低温约-40℃,夏季较热,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为阳性树种,根系发达,萌发能力较强,能在空旷地更新,而林冠下更新不良。

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适生于土层深厚、湿润、通气良好的、含腐殖质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壤质土。在河谷两侧的冲积土上生长最好,在沼泽地、粘土上和瘠薄的土地上生长不良。黄檗在东北林区,常散生在河谷及山地中下部的阔叶林或红松、云杉针阔叶混交林中;在河北山地则常为散生的孤立木,生于沟边及山坡中下部的杂木林中。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海拔上限(米):北部垂直分布700,在南部可达1500。

②主要价值

木栓层是制造软木塞的材料。木材坚硬,边材淡黄色,心材黄褐色,是枪托、家具、装饰的优良材,亦为胶合板材。果实可作驱虫剂及染料。种子含油7.76%,可制肥皂和润滑油。

树皮内层经炮制后入药。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炎症。外用治火烫伤、中耳炎、急性结膜炎等。

③保护现状

a.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Ⅱ级。

b.濒临原因

渐危种。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是中国的珍贵药材树种。由于过度采伐,资源越来越少,很易陷入濒危状态。由于国家保护部分地区的黄檗的数量开始增加,不过多数是不到十年的小树。

本种为古老的残遗植物,对研究古代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期气候有科学价值。木材纹理美观,切面有光泽,材质坚韧,耐水湿及耐腐性强,不翘不裂,多用来制造枪托;树皮木栓可作软木塞、浮标、救生圈或用于隔音、隔热、防震等;内皮可作染料及药用;叶可提取芳香油;花是很好的蜜源;果实含有甘露醇及不挥发的油分,可供工业及医药用。

黄檗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其树皮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药物价值。它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在科研上也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由于长期乱砍滥伐,数量已很少。其生境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对种群更新具有较大的影响。

c.保护措施

尚无具体保护措施,对现有资源特别是母树应加以保护,进行繁殖栽培,扩大其资源。 可以根据其利用种子繁殖的特点来进行嫁接,利用技术扩大其生长的范围,扩大繁殖量。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芸香科—芸香亚科:花椒
【植物界全系列】芸香科—柑橘亚科:柚
【植物界全系列】蔷薇科—桃亚科(一):桃树
【植物界全系列】仙人掌科—圆扇仙人掌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夹竹桃科—夹竹桃亚科(一):清明花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科—薰衣草亚科
手把手教你认清中草药植物500种(根类10.飞龙掌血)
【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科—越桔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景天科—长生草亚科:红景天
【植物界全系列】凤梨科—凤梨亚科:菠萝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芸香科—飞龙掌血亚科:黄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0841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它人称“虎掌草”,根和叶是民间药
下一篇: 安徽肥西:“千萬工程”繪新景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