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优化城市微气候综述
赵晓龙等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优化城市微气候综述 35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优化城市微气候综述 赵晓龙, 李国杰 , 赵文茹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 在相关学科对微气候的研究背景下,系统概括了国内外学者从单一景观实体元素与隐形微气候 要素互动关系为切入点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于热舒适度的微气候感知模型,以及不 同景观元素组合所建立的空间配置模型等国际最新研究成果,旨在充分发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优化城市微气候 的效应 ,创造既具有视觉美感,又具有舒适温感的景观空间环境。 【关键词】 风景园林;微气候;景观元素;空间配置模型;感知模型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6864(2014)10—0035—03 2O世纪以来,随着城市人 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 发生改变。地形的空间分布和结构是城市微气候环境的决定 大,城市的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环境问题已经成为 性因素,且地形地貌能够形成运动的障碍和通道,来控制空气 影响人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城市微气候作为影响城市 的流通和温度范围。研究表明,地形的垂直结构变化决定了 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影响 自然和人类活动方面的范围 植被格局、物种生境及生态系统过程。徐小东 等研究了不 要比其他任何 的 自然要素都要广。微气候的影响遍及水 同生物气候条件下的地形 自然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出 体、植物、动物和农业等各个方面,是塑造地方和区域场所 了地形特征对景观空间选址的指导原则。刘贵利 研究了 形式的根本力量,也是形成不同场所之间差异性的根本原 三种不同生态地形类型共生的生态特点,对风态、温度、湿度、 因。与此同时,人居环境也会调整微气候环境 ,以满足特殊 日照等微气候环境特征进行了表述。 的需求和适应地方条件。人类的舒适感 ,甚至包括某些情 相较地形而言,水体因自身所具备蒸腾、热量交换等生 况下人类的生存状况 ,都依赖于这些能够使建筑和景观空 态系统功能,因此对微气候的热环境、风环境调节作用要更 间场所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技术与方法…。 加明显。李书严 等研究发现水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 1 相关学科对微气候 的研究 在上风岸 2km 以内和下风岸 9km 以内,2.5km 以内最为明 19世纪初,由于城市化加速 ,城市热岛效应问题逐渐凸 显,且分散型的水体布局对环境调节能力要优于集中型布 显,城市微气候与城市设计方面问题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 局。岳文泽 等基于遥感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发现 注。城乡规划学科 以 “低碳城市”理念为指导,实施合理规 城市面状水域的“冷岛效应”要强于线性的河流廊道。 划城市规模、土地利用,以及支持社区和建筑物尺度一系列 植被绿化与水体在改善微气候环境中温度、湿度具有 微观生产技术 ,实现在城市层面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例 相似的功效,但其在湿度的调节功效上要略差于水体。王 如德国斯图加特 ,在受地形和植被制约下,正是通过城市形 威-o通过试验发现,草坪对景观空间垂直方向上温度、湿度 态建设与当地的气候模式相结合,从而形成 了有利于城市 的影响范围约为0.5m左右,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加强会有 发展的模式。在基于区域城市微气候背景下,众多学者也 所增加。陈 自新…研究发现通单株灌木在改善景观空间温 展开了如何在更小尺度下对户外空间微气候环境 的研究。 度、湿度上要优于草坪,而乔木最佳。许多学者通过研究不 在建筑设计层面 ,V ·奥戈亚提出 “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理 同下垫面对微气候环境影
相关知识
基于微气候舒适度的公园休憩空间景观优化
城市微气候优化策略
城市微气候环境控制及优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pdf
湿热地区城市住区微气候与设计
冬季湿冷气候城市户外休憩的微气候适应性研究——以成都市老人为例
风景园林视野下我国微气候研究概述与进展
“城市针灸”视域下居住区微气候优化的绿地设计研究
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范文
【研究综述】垂直绿化对城市微气候影响研究综述
网址: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优化城市微气候综述.pdf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7814.html
上一篇: 浅析城市微气候对校园景观改造影响 |
下一篇: 白城市近20年气候变化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