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
江苏省作为我国的教育大省,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水平一直受到广泛。其中,羽毛球专修课程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课程教学大纲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情况
1、课程目标
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羽毛球基本理论、技能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育教育人才。
2、课程内容
羽毛球专修课程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羽毛球基本技术、战术、规则、裁判法以及教学实习等方面。其中,基本技术包括发球、接发球、高远球、吊球、杀球、跳杀、网前球、推球、搓球等;战术包括单打和双打战术、全场和半场战术等;规则和裁判法包括比赛规则、裁判员职责和工作方法等;教学实习包括教案编写、教学方法设计、课堂组织等。
3、课程评价
羽毛球专修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平时考核、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出勤率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期中考试主要包括技术考核和理论考试;期末考试主要包括技术考核和教学实习评价。
三、对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课程的评价与分析
1、优点
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较为严密,课程设置较为完善,能够兼顾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评价标准相对较为科学、合理,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2、不足
虽然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课程在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相对较为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校存在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部分学校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存在偏重技术教学而轻视理论教学的现象,导致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四、对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课程的改进意见
针对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1、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为了提高羽毛球专修课程的教学质量,各高校应加大投入,加强教学设施建设,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场地和器材进行练习。同时,对于已有的设施应做好维护和更新工作,确保其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各高校应加大对羽毛球专修课程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拓展视野,更新观念。
3、完善教学内容设置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各高校应完善教学内容设置,注重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结论
通过对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课程教学大纲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各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内容设置,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也希望相关教育部门能够加强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管理和指导,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学习如何正确地饲养宠物变得越来越重要。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宠物饲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宠物。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宠物的基本需求和生活习性;
2、掌握正确的饲养方法和日常照顾技巧;
3、培养学生对宠物的爱心和责任心;
4、提高学生的宠物健康知识和环保意识。
三、课程内容
1、宠物的基本知识和分类:帮助学生了解宠物的种类、特点和生活习性,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宠物。
2、饲养前的准备工作:讲解如何做好饲养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选购宠物、准备宠物用品等。
3、饲养方法和日常照顾:介绍如何为宠物提供均衡的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游戏、定期清洁和健康检查等。
4、宠物的行为训练和社交: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训练宠物的基本行为,如听从指令、定点排便等,同时帮助他们了解如何为宠物寻找合适的社交环境。
5、宠物健康和疾病防治:讲解宠物常见的健康问题及防治方法,包括疫苗接种、驱虫、疾病诊断与治疗等。
6、宠物环保和伦理: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保护环境、合理处理宠物废弃物,同时强调对待宠物的伦理和道德责任。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五、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宠物饲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正确的饲养方法和日常照顾技巧,同时培养对宠物的爱心和责任心。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宠物,并促进人与宠物的和谐共处。
一、课程概述
展示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规划与设计能力,以及对于展览、陈列、商业空间等展示场所的创意与设计。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展示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技巧,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展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空间规划、布局设计、色彩搭配、材料选择等。
2、学会分析不同类型展示场所的需求和特点,如商业展览、博物馆、商场等,并能够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其具备从事展示设计相关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1、展示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展示设计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流程等。
2、空间规划与布局设计:讲解空间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布局设计的技巧和实例。
3、色彩搭配与材料选择:分析不同色彩和材料的搭配方法和效果,以及其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4、展示道具与设施设计:介绍展示道具和设施的设计原则和实例,如展架、展台、灯光等。
5、展示项目策划与实施:讲解展示项目的策划流程、实施方案和注意事项等,同时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练。
6、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展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模拟演练、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
3、项目教学:通过真实的展示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如在线课程、论坛讨论等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和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进行评定。
2、期中考试:通过笔试或实际操作等方式,测试学生对展示设计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3、期末考试: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大纲的实施与改进
1、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大纲的内容和重点。
2、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入行业专家和优秀设计师进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实践经验。
4、定期组织课程评估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一、课程概述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各个方面,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的原理和机制。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植物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二、课程目标
1、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3、掌握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机制。
4、了解植物与微生物及动物的互作关系。
5、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1、绪论:植物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应用。
2、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植物的水分和养分吸收。
4、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5、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6、植物的物质代谢和调控。
7、植物的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
8、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9、植物生态学和农业应用。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五、课程评估
本课程的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作业、实验报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评估的重点将放在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上。
六、教师团队
本课程的教师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组成,他们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持和服务。
七、教学资源
本课程将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实验指导书、多媒体课件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还将提供一些在线学习资源,如网上课程、视频讲座等,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一、课程简介
模具设计课程是一门专注于介绍模具设计和制造基本原理和实践的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在模具设计、制造和应用方面的技能。
二、课程目标
1、理解模具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则。
2、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熟悉模具材料的特性和选择。
4、了解模具制造的工艺和方法。
5、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设计的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
1、模具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则:这部分将介绍模具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浇口、流道、型腔和排气系统等,并讨论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
2、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这部分将涵盖从产品分析、模具设计、制造到试模和修正的全过程,并介绍常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
3、模具材料的特性和选择:这部分将介绍常用的模具材料,如钢材、铝合金、塑料等,并讨论材料的性能、适用场合和选择原则。
4、模具制造的工艺和方法:这部分将介绍常用的模具制造工艺,如铣削、钻孔、电火花加工等,并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场合。
5、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通过分析和讨论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经验。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将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五、评估方式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形式包括作业、考试、实验和项目实践等。
一、课程概述
电子商务是一门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和创新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
2、掌握电子商务的主要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电子支付、网络安全等。
3、熟悉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策略,包括B2B、B2C、C2C等。
4、了解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应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三、课程内容
1、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的定义、发展历程、趋势和商业模式。
2、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基础、HTML、CSS、JavaScript等。
3、电子支付:支付系统、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等。
4、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威胁、加密技术、防火墙等。
5、电子商务商业模式:B2B、B2C、C2C、O2O等。
6、电子商务运营:市场调研、产品选择、网站设计、营销策略等。
7、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8、创新实践:案例分析、项目实践、团队讨论等。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讲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企业参访:组织学生参观电子商务企业,了解实际运营情况。
5、项目评估:对学生的实践项目进行评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考核方式
1、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电子商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实验报告: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3、项目评估: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4、出勤率: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5、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前期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课程概述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自然地理学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掌握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过程和规律,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课程目标
1、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构成和特征。
2、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影响。
3、掌握自然地理过程和演变规律,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4、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1、自然地理学概述:介绍自然地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2、地球自然环境要素:讲解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要素的构成和特征。
3、自然地理过程:阐述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水循环与水资源保护等。
4、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5、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介绍野外调查、实验模拟、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
6、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如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水文和生物的影响。
7、综合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当地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变规律,并提出保护措施。
四、课程评价
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论文或报告,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或口试形式,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实践报告:根据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和提交的实践报告进行评价。
五、教学建议
1、结合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程内容。
2、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变规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推荐相关书籍、文章和网站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4、组织讨论和交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5、注意学科交叉:介绍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如地质学、生态学等的与区别,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6、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一、课程概述
花卉学课程是园艺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生长发育、栽培管理、应用及产业化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花卉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花卉生产、经营、管理、科研及教学等工作。
二、课程目标
1、掌握花卉的基本分类方法和常见花卉的识别特征;
2、了解花卉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掌握花卉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土壤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4、熟悉花卉的应用及产业化发展情况;
5、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制定花卉生产计划和管理措施。
三、课程内容
1、花卉分类与识别
花卉的定义与范畴
花卉的分类方法及系统
常见观赏花卉的识别特征
2、花卉生长发育规律
花卉的生长发育阶段
花卉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花卉的繁殖与育种
3、花卉栽培管理技术
土壤管理
肥水管理
病虫害防治
花卉的修剪与整形
4、花卉应用与产业化
花卉的应用价值及文化内涵
花卉产业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花卉市场营销与产业链管理
5、实践环节
参观当地花卉生产、经营、科研单位,了解实际生产情况和管理措施;
进行实践操作,掌握花卉修剪、繁殖等技能;
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当地花卉消费状况和市场需求。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安排一定时间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花卉的生产、管理、应用等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践环节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环节成绩则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习报告等进行评定。综合考核方式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一、课程简介
认知实习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认知实习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本课程结合实际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对认知实习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程目标
1、掌握认知实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了解认知实习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案例;
3、掌握认知实习的技能和技巧;
4、能够运用认知实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
1、认知实习概述
1、认知实习的定义和概念;
2、认知实习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3、认知实习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2、认知实习方法
1、认知实习的观察法;
2、认知实习的调查法;
3、认知实习的实验法;
4、认知实习的案例分析法。
3、认知实习技能
1、认知实习的记录和分析技巧;
2、认知实习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技巧;
3、认知实习的报告编写技巧;
4、认知实习的展示和演讲技巧。
4、认知实习应用案例
1、商业决策的认知实习案例;
2、产品设计的认知实习案例;
3、教育教学的认知实习案例;
4、社会研究的认知实习案例。
5、认知实习挑战与未来发展
1、认知实习面临的挑战;
2、认知实习未来的发展趋势;
3、认知实习在各领域的应用前景。
四、课程评估
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期末成绩:通过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价。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本文刑法学》是法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刑法的精神和原则,掌握刑法的基本制度和罪名,并能够运用刑法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本课程分为总论和分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刑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包括刑法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原则、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刑罚制度等。分论部分主要介绍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和刑罚适用等问题,包括侵犯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
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刑法概述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适用范围
第四章犯罪构成
第五章犯罪形态
第六章刑事责任
第七章刑罚制度
第八章侵犯人身权利罪
第九章侵犯财产罪
第十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十一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十二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十三章贪污贿赂罪
第十四章渎职罪
第十五章军人违反职责罪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法律文书写作等。通过课堂讲授,引导学生掌握刑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刑法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通过法律文书写作,提高学生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种。平时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刑法理论和制度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刑法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1、平时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出勤率、课堂提问等)、作业完成情况(平时作业、读书笔记等)等。
2、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五、参考教材与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修正案(一至四)。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解释》。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
一、课程概述
本文吉他》课程是针对音乐爱好者及吉他初学者所设计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吉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音乐素养和演奏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吉他的历史、构造、演奏技巧以及音乐理论,并能够演奏简单的吉他曲目。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吉他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持琴姿势、手指按弦方法、基础和弦转换等。
2、了解音乐理论,包括音阶、音程、和弦等,能够读懂吉他谱和乐谱。
3、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熟悉不同风格的音乐,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力,提高其在音乐领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
1、吉他的历史、构造和种类介绍
2、持琴姿势与手指按弦方法
3、基础和弦转换与练习
4、音阶与音程理论及应用
5、和弦理论与基础伴奏练习
6、吉他演奏技巧与风格分析
7、音乐理论深化与实践操作
8、创作与改编简单吉他曲目
9、音乐欣赏与表演实践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吉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实践操作:安排大量的练习曲目和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和方法。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演奏经验,促进相互学习。
4、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5、音乐欣赏:通过听音乐、欣赏吉他演奏视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水平。
五、课程安排与进度
本课程共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节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每个单元的授课时间为2-3周,每周安排2次课程,每次课程时长为1小时。具体进度如下:
1、第一单元:吉他的历史、构造和种类介绍(2周)
2、第二单元:持琴姿势与手指按弦方法(1周)
3、第三单元:基础和弦转换与练习(2周)
4、第四单元:音阶与音程理论及应用(1周)
5、第五单元:和弦理论与基础伴奏练习(2周)
6、第六单元:吉他演奏技巧与风格分析(1周)
7、第七单元:音乐理论深化与实践操作(2周)
8、第八单元:创作与改编简单吉他曲目(1周)
9、第九单元:音乐欣赏与表演实践(1周)
10、第十单元:复习与总结(1周)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互动、提问回答等。
2、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布置的练习曲目和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
3、期末演奏
相关知识
《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花卉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花卉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植物地理学》教学大纲
园林景观花卉学教学大纲
花卉学理论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 教学大纲
插花艺术与花艺设计教学大纲教学文案.docx
昆明植物研究所2022年度羽毛球团体赛比赛通知(第二轮)
网址: 羽毛球课程教学大纲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6357.html
上一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通用15篇) |
下一篇: 物业大整治总结范文(必备4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