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兰花是世界著名的观赏和药用花卉,市场需求很大。在自然条件下,兰花的繁殖率极低。而组培的兰花由于缺少与相应的菌根真菌共生,不仅移栽成活率低,生长发育缓慢,而且开花晚,甚至不开花。本研究旨在探索我国兰花快速繁殖技术,并通过人工接种促使组培苗菌根化,提高移栽成活率,保证兰花组培苗的正常生长发育。此研究对扩大我国兰花产业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包括兰花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促进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根状茎生长、不定芽分化的真菌诱导子的筛选;促进大花蕙兰(Hybrid Cymbidium)苗生长的菌根菌的筛选;菌根结构的观察;以及春兰种子萌发方法的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对野生春兰根部进行内生真菌的两次分离,共得到8种菌株。结合传统的形态观察与分子鉴定技术,对分离到的8个菌株及实验室保藏的9个菌株进行鉴定,分别隶属于9个属:镰孢属(Fusarium)、角菌根菌属(Ceratorhiza)、伞状霉属(Umbelopsis)、毛壳菌属(Chaetomium)、丝葚霉属(Papulospora)、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交链孢属(Alternaria)、束丝菌属(Ozonium)。2.将不同的菌根真菌制成诱导子,加入春兰组培物的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与对照相比,在生物量的增长方面,分离自春兰的CF3和GH132菌株所制成的诱导子作用效果最好,其在鲜重增长方面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不定芽的分化及组培物的长势方面,分离自春兰的CF1、CF3、GH132菌株所制成的诱导子作用效果较好。通过在培养基质中添加不同量的CF1号真菌诱导子表明:春兰组培物的鲜重随着诱导子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加入量达到Ⅲ浓度时,组培物的鲜重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显著水平,认为该浓度的诱导效果好。3.将大花蕙兰组培苗与6种菌根真菌进行共生培养,结果表明:菌株CF3、CF1与分离自蕙兰的菌株GDB254使兰苗的鲜重增长率显著的增加,新根的数量明显的增多、增粗、增长,大大提高了大花蕙兰组培苗的生物量。结合石蜡切片的观察结果及该真菌的再分离结果,认为菌种CF1、CF3、GDB254已与大花蕙兰组培苗形成了良好的共生体系,在今后的生产中可作为大花蕙兰组培苗生长和繁殖的共生菌应用。4.通过大花蕙兰菌根切片的显微结构观察,表明大花蕙兰具有典型的兰科菌根结构;菌丝是通过破坏根被和外皮层细胞进入皮层的;菌丝结不均匀的分布在皮层细胞中,且较外侧的几层细胞中分布较多;菌丝结常出现在细胞核附近或与其缠绕成一团;菌丝通过穿透细胞壁来侵染其它细胞,并再次形成菌丝结。皮层细胞中分布着大量的菌丝团和已消解的菌丝,它们的不断形成与消解为兰花提供了生长所需的营养。5.采集八成熟的春兰蒴果进行种子萌发实验,研究表明:无菌播撒的种子在黑暗条件下培养5个月可以大量萌发,在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种子不断分化成根状茎,说明该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利于春兰种子的无菌萌发;种子原地及异地共生萌发结果不理想,其萌发条件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和研究,本实验中使用了幻灯片框和尼龙网制成的种子萌发装置,不但利于种子萌发情况的观察,而且便于萌发种子的回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相关知识
几种兰科植物组织培养及菌根真菌的研究
两种兰科植物组织培养及有益菌根真菌的筛选
云南几种兰花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
兰科菌根的研究进展
内生真菌对兰科药用植物种子萌发作用研究进展
带叶兜兰种子原地共生萌发及有效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pdf全文
羊耳蒜菌根真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不同培养条件对兰花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关于兰花共生菌根的实践教学研究
兰花菌根影响养分吸收及生长的研究
网址: 几种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筛选及种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73698.html
上一篇: 生物教案:《真菌》(精选20篇) |
下一篇: 荷花怎么插瓶才会开花 —【发财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