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用植物学实验
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一
显微镜构造、使用和细胞结构
3
实验二
植物细胞
3
实验三
保护组织、机械组织
3
实验四
输导组织、分泌组织及粉末药材的显微观察
3
实验五
根的形态、类型和变态;根的初生结构
3
实验六
根的次生结构和异常结构
3
实验七
茎的形态、类型和变态;茎的初生结构
3
实验八
茎的次生结构和异常结构
3
实验九
叶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花的内部结构(一)
3
实验十
花的内部结构(二)、果实的类型和构造
3
实验十一
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
3
实验十二
未知药用植物的显微鉴定及品种鉴别(综合性)
3
实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药用植物学实验
课程编号
1420306
英文名称
Experiment of Medicinal Botany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36
学分
2
实验项目数
12
验证性实验个数
8
综合性实验个数
3
设计性实验个数
1
预修课程
中药学、药用植物学
适用对象
中药学、辅修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该课程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通过讲授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植物分类以及植物生态和植物地理等知识,使学生具有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中药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育种学、资源学、中药化学及其它专业课打下基础。教学大纲要求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验36学时,其中验证性实验8个、综合设计性实验3个,设计性实验1个。
2、中药化学实验
实验项目
实验一 氧化铝的活性测定
1、实验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要求了解吸附剂活性测定的目的,掌握吸附剂活性测定的原理及方法,练习薄层层析及柱层析的基本操作。
2、实验内容
利用薄层层析和毛细管层析法测定氧化铝的活度。
3、实验仪器
层析槽,玻璃板,毛细管,量筒,小试管,滴帽。
4、实验学时
1天(6学时)
实验二 防己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1、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生物碱类成分的一般提取分离法,通过实验要求:
(1)掌握生物碱的溶剂提取法和粉防己碱与防己诺林碱的分离方法。
(2)熟悉生物碱的一般理化性质。
(3)熟悉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检识方法。
(4)掌握回流法、萃取法、结晶法等的基本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2、实验内容
粉防己中总生物碱的提取,亲水性生物碱和亲脂性生物碱的分离,亲脂性生物碱中酚性和非酚性碱的分离,叔胺碱的纯化,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分离及一般的鉴定方法。
3、实验仪器
(单口,双口)园底烧瓶,冷凝管,铁架台,分液漏斗,三角烧瓶,滤纸,微量抽滤器,布氏漏斗,层析槽,毛细管等。
4、实验学时
3.5天(21学时)
实验三 槐花米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和鉴定
1、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
(1)通过芸香苷提取与精制,掌握沸水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由芸香苷水解制取槲皮素的方法。
(3)掌握黄酮苷和黄酮苷元的分离。
(4)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黄酮苷、苷元和糖部分的检识方法。
2、实验内容
芸香苷的提取,水解;芸香苷和其苷元的重结晶;糖的鉴定;芸香苷及苷元的性质实验。
3、实验仪器
单口园底烧瓶,冷凝管,铁架台,烧杯,电炉,三角烧瓶,微量抽滤器,布氏漏斗,试管,层析槽,石棉网,毛细管等。
4、实验学时
2.5天(15学时)
实验课程信息
实践环节名称
中药化学实验
天数
7
面向专业
中药学、辅修
学分
1
实践课简介
(200字以内)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中药化学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等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训练严格的科学的工作态度。同时通过实验可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3、中药鉴定学实验
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一
根及根茎类药材性状鉴定—大黄的显微、理化、微量升华鉴定
3
实验二
药用植物组织切片与染色制片技术
3
实验三
根及根茎类药材(陈列)性状鉴定及人参(或三七)的显微、理化鉴定
3
实验四
皮类、花类药材的性状鉴定及肉桂的显微、理化鉴定
3
实验五
设计性实验—常用中药的鉴定的设计实验
3
实验六
综合考核实验—未知粉末的鉴定
3
合计
18
实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中药鉴定学实验
课程编号
1420070
英文名称
Experiment of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
18
学分
1
实验项目数
6
验证性实验个数
3
综合性实验个数
2
设计性实验个数
1
预修课程
中药学、药用植物学
适用对象
中药学、辅修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中药鉴定学实验》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中药材进行鉴定的基本技能,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包括中药显微实验技术和不同类别中药的基原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由学生个人完成;设计性实验以常用中药为对象,由学生分组完成,在查阅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鉴定的实验方案,并完成相应的实验内容;综合性实验以制作徒手切片和综合考核实验为主,有学生个人与小组相结合完成,综合考核实验以未知中药粉末的显微和理化鉴别方法及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开展相应的实验。
4、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
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一
药用植物种子形态观察与品质检验
3
实验二
药用植物播种前种子催芽处理
3
实验三
扦插繁殖、嫁接繁殖
3
实验四
药用植物的植株调整
3
实验五
药用植物不同物候期特征的识别以及宿存器官冬前形态观察
3
实验六
药用植物生产措施的制定
3
合计
18
实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
课程编号
1420308
英文名称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Science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
18
学分
1
实验项目数
6
验证性实验个数
3
综合性实验个数
2
设计性实验个数
1
预修课程
中药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
适用对象
中药学、辅修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该课程是一门以药用植物栽培学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实验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是:药用植物繁殖材料的分类和鉴别、繁殖材料的贮藏保管、药用植物的繁殖方法及其应用、我国各地主要栽培品种的田间管理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环境条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结合其他农业情况进行品种选择、规划设计及病虫害等管理等。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栽培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发展动态,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中药炮制学
实验项目
实验一、清炒法
本实验应掌握的要点:清炒法的目的以及部分清炒的饮片的性状特征。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清炒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与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含义。
二、实验内容:
1.炒黄:王不留行、薏苡仁
2.炒焦:山楂、栀子
3.炒炭:地榆
实验二、加固体辅料炒
本实验应掌握的要点:加辅料炒的目的、关键的操作技术以及炒制前后的变化。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加固体辅料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方法与质量标准。
3.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火候与注意事项。
二、实验内容:
1.麸炒——白术、枳壳、苍术
2.米炒——党参
3.土炒——山药
4.砂炒——鸡内金
实验三、炙法
本实验应掌握的要点:各种炙法的目的以及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掌握常用炙法进行炮制的药物。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与意义。
2.掌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质量规格、辅料的选择和一般用量。
二、实验内容:
1.酒炙法——黄芩
2.醋炙法——香附、柴胡
3.盐炙法——黄柏
4.蜜炙法——麻黄
5.姜炙法——竹茹
实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中药炮制学
课程编号
1420226
英文名称
Science of Processing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类型
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27
实验学时
9
实践学时
学分
2
预修课程
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
适用对象
中药学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炮制工艺、饮片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遵循中医中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的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整理、研究,逐步明确其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相应的饮片质量标准,提高饮片的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实现中药炮制的规范化与现代化,以更好地为人们的医疗保健和延年益寿服务。
6、药用植物繁育学
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数
实验一
药用植物种子形态结构观察
3
实验二
药用植物种子品质检验
3
实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药用植物繁育学
课程编号
1420225
英文名称
Medicinal Plant Propagation
课程类型
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
4
实践学时
0
学分
2
预修课程
药用植物学
适用对象
中药学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种子种苗是药用植物生产和发展的源头,是决定药材质量的内在因素,是发展优质药材生产的科学前提。药用植物繁育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种子种苗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狭义的说,它是药用植物学的一个分支,从生物学观点阐明药用植物种子种苗各种生命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从基础理论方面加深对种子的理解。广义而言,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药用植物种子种苗的应用技术,将科学理论与农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以提高生产效率。
7、药用植物育种学
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数
实验一
植物花粉粒形态观察与活力检测
3
实验二
柱头可授性检测
3
实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药用植物育种学
课程编号
1423049
英文名称
Medicinal Plant Breeding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
6
实践学时
0
学分
2
预修课程
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
适用对象
中药学、辅修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药用植物育种学》是全国药用植物生产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植物育种学的一个新分支,研究药用植物良种选育和繁育的理论与方法。利用现代遗传育种技术改良药用植物品种,使其向着优质、稳产方向发展是药用植物育种学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实现药材优质、安全、稳定、可控生产目标的根本保证。本学科所涉及的研究内容是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重要内容之一。
8、中成药分析
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数
1
中成药的定性鉴别方法
2
2
中药制剂的常规检查技术
2
3
中药制剂的杂质检查技术
2
4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2
5
薄层色谱
2
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0.5
7
高效液相色谱
2
8
原子吸收
0.5
合计
13
实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中成药分析
课程编号
1420064
英文名称
Analysi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课程类型
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22
实验学时
14
实践学时
0
学分
2
预修课程
中药化学,制剂学
适用对象
中药学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中成药分析》是中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为学生进一步了解中药制剂标准,扩展实验技能有着重要作用。本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有:定性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包括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指标;各类化学成分分析;各类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各种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
相关知识
实验课程
花的组成与形态实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植物学实验
被子植物分类学实验教学改革
森林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植物学实验 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中心组成
课程描述
山东农业大学药用植物学实验
网址: 实验课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4948.html
上一篇: 牛洋 |
下一篇: 《不用换种子也能繁殖吗》研究课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