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植物无性快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花叶良姜(alpiniazerumbetcv.variegata)又称花叶艳山姜,是姜目姜科山姜属山姜花的变种。花叶良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长达1m,叶色深绿色带有金色斑纹,是室内盆栽、园林绿化常用的观叶、观花植物。因其叶色艳丽,花姿优美,花香清纯,观赏价值甚高,深受经营者的青睐。
花叶良姜种苗的繁殖,目前主要采用萌蘖分株法,这种繁殖方法受气候因子的限制,生长缓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也可以采用种子繁殖方法,但种子繁殖,在有性生殖过程所造成的分离使90%以上的实生苗叶片变为绿色,失去黄绿嵌合的条纹。以芽繁芽的组织培养技术既可以保持植物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又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苗木,所以组培技术是促进花叶良姜苗木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花叶良姜组培方面相关的报道有梅贝坚等分别用ms+ba1.0mg/l+iaa0.2mg/l和ms+naa0.2mg/l两种培养基,做了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研究,移栽成活率达90%;陈玉梅用ms+6-ba2.0mg/l+kt0.5mg/l+iba0.5mg/l进行丛生芽增殖,用1/2ms+iba0.25mg/l进行生根诱导,增殖系数最高为7.03,苗生根率62.13%;倪燕妹等2016年进行了花叶良姜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筛选出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1mg/l+蔗糖30g/l+卡拉胶5.5g/l;最适壮苗生根培养基为3/4ms+naa0.5mg/l++蔗糖30g/l+卡拉胶5.5g/l。国家授权的相关专利有:①一种提高花叶艳山姜组培繁殖速度的方法,连续睛天7~8采回花叶艳山姜植株,于室内通风阴凉的地方倒挂凉干2~3天,以其块茎为外植体,去除块茎上过长的的叶片及根系后,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泥土,并将用作外植体材料的嫩芽与老茎切割开,将外植体切为1~2cm×1~2cm大小,用75%酒精浸泡30s,无菌水冲洗一次,0.1%升汞浸泡20~25分钟,无菌水洗5~6次,将消毒好的外植体切去外苞叶及周围多余组织,留下包含生长点的茎尖或侧芽,保持外植体大小为1~1.5cm×1×1.5cm,接入初代诱导芽培养基(ms+6-ba4.0~5.0mg/l+kt5.0mg/l+nah2po4170mg/l+白糖3%+琼脂0.6%),诱导不定芽产生,当外植体侧芽萌发,芽长0.5~2cm时,再切为1~2cm的团块,继续接于初代诱导培养基,断代繁殖3~4次,直到培养体的团块的基部长出2~4个不定芽,待不定芽生长和增殖较稳定时,进入增殖培养,将已长出不定芽的团块按生长方向进行增殖切割,每个团块保留2~3个不定芽,并切除过长的叶片,每瓶接种15个团块,接入增殖培养中,增殖培养基为ms+mgso4•7h2o1180mg/l+nah2po4170mg/l+ca(no3)2•4h2o440mg/l+6-ba2~3mg/l+kt3~5mg/l+白糖3%+琼脂0.6%。从所述不定芽的芽丛中切下生长正常的、叶面带有花斑的、高2~3cm的实心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达不到生根标准的培养团块进行增殖切割进行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白糖3%+琼脂0.6%。②花叶良姜愈伤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以种子为外植体,按先后用75%酒精、0.1%升汞、5%次氯酸钠溶液分别消毒灭菌处理1min、10min、3min接种于萌芽培养基中获取植株,当植株芽高1~2cm时将根切除,接于愈伤组织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诱导率85.33%~88.46%,将愈伤组织接于不定芽分化培养基诱导不定芽,30天后,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增殖率8倍~10.7倍,当不定芽高3~4cm时,接于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30天后,不定芽生根,生根率95.16%~98.85%。萌芽培养基mo的成分为:k2so4800mg/l,mgso4•7h2o350mg/l,kh2po4180mg/l,nh4no3600mg/l,mnso4•4h2o22.5mg/l,ca(no3)2•4h2o556mg/l,feso4•7h2o27.8mg/l,na2edta37.3mg/l,znso4•7h2o8.6mg/l,h3bo36.2mg/l,cuso4•5h2o0.25mg/l,na2moo4•2h2o0.25mg/l,肌醇100mg/l,甘氨酸2.0mg/l,维生素b11.0mg/l,维生素b60.5,烟酸0.5mg/l。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0+1~2mg/l苯噻隆+0.5~1mg/l2,4-二氯苯氧乙酸,不定芽分化培养基m2为m0+1~2mg/l苯噻隆+0.05~0.1mg/l2,4-二氯苯氧乙酸,生根培养基为1/2m0+0.5~1mg/labt1号生根粉。以上报道都是继代和生根两步培养,未见芽增殖和生根同步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花叶良姜组培苗培育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其提高繁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可实现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和生根的同步培养。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于天气连续睛朗3天,采回健壮花叶良姜植株,清洗根部泥土后,整株置于自来水中培养3d,每天换1次水,之后剪去全部叶片和根系,将带有腋芽的根茎分切得到腋芽根茎,每段腋芽根茎长3~5cm,然后浸泡于5‰洗衣粉溶液中,并用软毛刷刷洗5min,接着再用纯净水清洗3次;
(2)外植体表面消毒灭菌:将步骤(1)所得到的腋芽根茎置于超净工作台,用75%酒精溶液消毒30s,接着用无菌水清洗3~4次,然后用质量分数为1.25‰的hgcl2溶液浸泡16min,再用无菌水清洗3~4次,接着剥去腋芽根茎的外层叶鞘,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进行芽初代培养,芽高1.5~3cm;
(3)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将继代芽剪切为丛芽,每3~5颗芽为一丛,每丛芽中含有高3~4cm、叶片斑斓明显、健壮的芽1~2颗,然后转接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5~40d,将根多芽壮的丛芽进行移栽,小芽多且根短而少的丛芽在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所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100~300)mg/lnh4no3+(3~5)mg/l6-ba+(1~2)mg/lnaa+0.5mg/liba+4.5g/l琼脂粉+30g/l蔗糖,ph=5.8;
(4)苗木移栽:取出步骤(3)中得到的根多芽壮的丛芽,清洗干净粘附于根系上的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然后移栽于装有基质的营养杯内,置于温度15~28℃,湿度70~85%,遮荫度70~80%,阴凉的环境条件下培养,经苗期施肥管护,苗木高≥15cm时可以出圃或上大杯培养大苗。
优选的,所述初代培养基的配方为:ms+5mg/l6-ba+2mg/lnaa+200mg/lch+4.5g/l琼脂粉+30g/l蔗糖,ph=5.8。所述ch为水解酪蛋白。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6-ba、naa、ch、琼脂粉和蔗糖,不仅可以提高生根数量,并且提供根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促进根系健壮生长。
优选的,所述芽初代培养以及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均在80%的墙体为双层玻璃窗的培养室内进行。
优选的,所述培养室的光照时间为11~14h/d,温度为22~30℃,光照强度4000~8000lx。
优选的,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中,将丛芽转接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后,先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的自然光下,并且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培养15d,然后再在温度为22~28℃,光照强度4000~8000lx的条件下继续培养。
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基质包括以下体积份数的组分:椰糠8份、谷壳1份、珍珠岩1份,将基质各组分均匀混合后用98%的恶霉灵的800倍液喷洒,并且搅拌消毒后装穴盘备用。采用椰糠、谷壳和珍珠岩配制得到的基质具有透气性好、持水能力好、不易板结等特点,还可以为苗木成长提供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养分,不再需要添加有机肥料也能满足花叶良姜幼苗的生长。
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现了花叶良姜的继代芽增殖及生根一步法快繁,采用丛芽进行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而且仅使用一种培养基,同时完成芽扩繁、壮苗、生根培养过程,缩短了苗木培养周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组培苗生长健壮,优良性状遗传稳定,是一种花叶良姜组培苗木优质高效生产的先进技术。
2、本发明首先是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将原有每升ms培养基中nh4no3的量减少100~300mg,然后再添加一定量的6-ba、naa、iba、琼脂粉和蔗糖。不仅可以提高生根数量,促进根系生长,而且针对花叶良姜萌蘖能力强的特点,在继代生根培养中,通过减少nh4no3的量来解决培养基中n含量偏高导致芽生长过程中n偏高,造成芽的生根率偏低的问题。
3、本发明在预处理步骤时,将根茎腋芽切成3~5cm一段,所述的根茎腋芽即为带有腋芽的根茎段,如果根茎腋芽过长,容易造成表面消毒灭菌困难;如果根茎腋芽太短,容易造成得到的无菌活体少,不利于后续培养。
4、发明芽增殖和生根同步进行,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可操作性强。使用自然散色光为光源,有效地降低了苗木生产电力成本,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实验例2中所述每丛芽含有2颗芽的情况下进行培养得到的花叶良姜组培苗。
图2是实验例2中所述每丛芽含有3颗芽的情况下进行培养得到的花叶良姜组培苗。
图3是实验例2中所述每丛芽含有4颗芽的情况下进行培养得到的花叶良姜组培苗。
图4是实验例2中所述每丛芽含有5颗芽的情况下进行培养得到的花叶良姜组培苗。
图5是实验例2中所述每丛芽含有6颗芽的情况下进行培养得到的花叶良姜组培苗。
图6是实验例2中所述每丛芽含有7颗芽的情况下进行培养得到的花叶良姜组培苗。
图7是实验例2中所述每丛芽含有8颗芽的情况下进行培养得到的花叶良姜组培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的具体实验条件和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通常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
一种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于天气连续睛朗3天,采回健壮花叶良姜植株,清洗根部泥土后,整株置于自来水中培养3d,每天换1次水,之后剪去全部叶片和根系,将带有腋芽的根茎分切得到腋芽根茎,每段腋芽根茎长4cm,然后浸泡于5‰洗衣粉溶液中,并用软毛刷刷洗5min,接着再用纯净水清洗3次;
(2)外植体表面消毒灭菌:将步骤(1)所得到的腋芽根茎置于超净工作台,用75%酒精溶液消毒30s,接着用无菌水清洗3次,然后用质量分数为1.25‰的hgcl2溶液浸泡16min,再用无菌水清洗4次,接着剥去腋芽根茎的外层叶鞘,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进行芽初代培养,芽高2cm;所述初代培养基的配方为:ms+5mg/l6-ba+2mg/lnaa+200mg/lch+4.5g/l琼脂粉+30g/l蔗糖,ph=5.8;
(3)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将继代芽剪切为丛芽,每5颗芽为一丛,每丛芽中含有高4cm、叶片斑斓明显、健壮的芽2颗,然后转接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5~40d,将根多芽壮的丛芽进行移栽,小芽多且根短而少的丛芽在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所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100mg/lnh4no3+5mg/l6-ba+2mg/lnaa+0.5mg/liba+4.5g/l琼脂粉+30g/l蔗糖,ph=5.8;所述芽初代培养以及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均在80%的墙体为双层玻璃窗的培养室内进行;所述培养室的光照时间为12h/d,将丛芽转接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后,先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的自然光下,并且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培养15d,然后再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4000~8000lx的条件下继续培养;
(4)苗木移栽:取出步骤(3)中得到的根多芽壮的丛芽,清洗干净粘附于根系上的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然后移栽于装有基质的营养杯内,置于温度22℃,湿度80%,遮荫度75%,阴凉的环境条件下培养,经苗期施肥管护,苗木高≥15cm时可以出圃或上大杯培养大苗;所述基质包括以下体积份数的组分:椰糠8份、谷壳1份、珍珠岩1份,将基质各组分均匀混合后用98%的恶霉灵的800倍液喷洒,并且搅拌消毒后装穴盘备用。
实施例2:
一种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于天气连续睛朗3天,采回健壮花叶良姜植株,清洗根部泥土后,整株置于自来水中培养3d,每天换1次水,之后剪去全部叶片和根系,将带有腋芽的根茎分切得到腋芽根茎,每段腋芽根茎长3cm,然后浸泡于5‰洗衣粉溶液中,并用软毛刷刷洗5min,接着再用纯净水清洗3次;
(2)外植体表面消毒灭菌:将步骤(1)所得到的腋芽根茎置于超净工作台,用75%酒精溶液消毒30s,接着用无菌水清洗4次,然后用质量分数为1.25‰的hgcl2溶液浸泡16min,再用无菌水清洗3次,接着剥去腋芽根茎的外层叶鞘,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进行芽初代培养,芽高2cm;所述初代培养基的配方为:ms+5mg/l6-ba+2mg/lnaa+200mg/lch+4.5g/l琼脂粉+30g/l蔗糖,ph=5.8;
(3)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将继代芽剪切为丛芽,每4颗芽为一丛,每丛芽中含有高3.5cm、叶片斑斓明显、健壮的芽1颗,然后转接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5~40d,将根多芽壮的丛芽进行移栽,小芽多且根短而少的丛芽在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所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300mg/lnh4no3+5mg/l6-ba+1mg/lnaa+0.5mg/liba+4.5g/l琼脂粉+30g/l蔗糖,ph=5.8;所述芽初代培养以及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均在80%的墙体为双层玻璃窗的培养室内进行;所述培养室的光照时间为13h/d,将丛芽转接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后,先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的自然光下,并且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培养15d,然后再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4000~8000lx的条件下继续培养;
(4)苗木移栽:取出步骤(3)中得到的根多芽壮的丛芽,清洗干净粘附于根系上的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然后移栽于装有基质的营养杯内,置于温度25℃,湿度70%,遮荫度75%,阴凉的环境条件下培养,经苗期施肥管护,苗木高≥15cm时可以出圃或上大杯培养大苗;所述基质包括以下体积份数的组分:椰糠8份、谷壳1份、珍珠岩1份,将基质各组分均匀混合后用98%的恶霉灵的800倍液喷洒,并且搅拌消毒后装穴盘备用。
实施例3:
一种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于天气连续睛朗3天,采回健壮花叶良姜植株,清洗根部泥土后,整株置于自来水中培养3d,每天换1次水,之后剪去全部叶片和根系,将带有腋芽的根茎分切得到腋芽根茎,每段腋芽根茎长5cm,然后浸泡于5‰洗衣粉溶液中,并用软毛刷刷洗5min,接着再用纯净水清洗3次;
(2)外植体表面消毒灭菌:将步骤(1)所得到的腋芽根茎置于超净工作台,用75%酒精溶液消毒30s,接着用无菌水清洗4次,然后用质量分数为1.25‰的hgcl2溶液浸泡16min,再用无菌水清洗4次,接着剥去腋芽根茎的外层叶鞘,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进行芽初代培养,芽高1.5cm;所述初代培养基的配方为:ms+5mg/l6-ba+2mg/lnaa+200mg/lch+4.5g/l琼脂粉+30g/l蔗糖,ph=5.8;
(3)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将继代芽剪切为丛芽,每5颗芽为一丛,每丛芽中含有高3cm、叶片斑斓明显、健壮的芽2颗,然后转接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5~40d,将根多芽壮的丛芽进行移栽,小芽多且根短而少的丛芽在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所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200mg/lnh4no3+5mg/l6-ba+1.5mg/lnaa+0.5mg/liba+4.5g/l琼脂粉+30g/l蔗糖,ph=5.8;所述芽初代培养以及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均在80%的墙体为双层玻璃窗的培养室内进行;所述培养室的光照时间为11h/d,将丛芽转接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后,先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的自然光下,并且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培养15d,然后再在温度为28℃,光照强度4000~8000lx的条件下继续培养;
(4)苗木移栽:取出步骤(3)中得到的根多芽壮的丛芽,清洗干净粘附于根系上的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然后移栽于装有基质的营养杯内,置于温度28℃,湿度75%,遮荫度80%,阴凉的环境条件下培养,经苗期施肥管护,苗木高≥15cm时可以出圃或上大杯培养大苗;所述基质包括以下体积份数的组分:椰糠8份、谷壳1份、珍珠岩1份,将基质各组分均匀混合后用98%的恶霉灵的800倍液喷洒,并且搅拌消毒后装穴盘备用。
实施例4:
一种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于天气连续睛朗3天,采回健壮花叶良姜植株,清洗根部泥土后,整株置于自来水中培养3d,每天换1次水,之后剪去全部叶片和根系,将带有腋芽的根茎分切得到腋芽根茎,每段腋芽根茎长3.5cm,然后浸泡于5‰洗衣粉溶液中,并用软毛刷刷洗5min,接着再用纯净水清洗3次;
(2)外植体表面消毒灭菌:将步骤(1)所得到的腋芽根茎置于超净工作台,用75%酒精溶液消毒30s,接着用无菌水清洗3次,然后用质量分数为1.25‰的hgcl2溶液浸泡16min,再用无菌水清洗3次,接着剥去腋芽根茎的外层叶鞘,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进行芽初代培养,芽高1.5cm;所述初代培养基的配方为:ms+5mg/l6-ba+2mg/lnaa+200mg/lch+4.5g/l琼脂粉+30g/l蔗糖,ph=5.8;
(3)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将继代芽剪切为丛芽,每3颗芽为一丛,每丛芽中含有高3cm、叶片斑斓明显、健壮的芽1颗,然后转接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5~40d,芽增殖系数为5~12,将根多芽壮的丛芽进行移栽,小芽多且根短而少的丛芽在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所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100mg/lnh4no3+3mg/l6-ba+1.5mg/lnaa+0.5mg/liba+4.5g/l琼脂粉+30g/l蔗糖,ph=5.8;所述芽初代培养以及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均在80%的墙体为双层玻璃窗的培养室内进行;所述培养室的光照时间为14h/d,将丛芽转接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后,先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的自然光下,并且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培养15d,然后再在温度为26℃,光照强度4000~8000lx的条件下继续培养;
(4)苗木移栽:取出步骤(3)中得到的根多芽壮的丛芽,清洗干净粘附于根系上的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然后移栽于装有基质的营养杯内,置于温度15℃,湿度85%,遮荫度80%,阴凉的环境条件下培养,经苗期施肥管护,苗木高≥15cm时可以出圃或上大杯培养大苗;所述基质包括以下体积份数的组分:椰糠8份、谷壳1份、珍珠岩1份,将基质各组分均匀混合后用98%的恶霉灵的800倍液喷洒,并且搅拌消毒后装穴盘备用。
实施例5:
一种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于天气连续睛朗3天,采回健壮花叶良姜植株,清洗根部泥土后,整株置于自来水中培养3d,每天换1次水,之后剪去全部叶片和根系,将带有腋芽的根茎分切得到腋芽根茎,每段腋芽根茎长4.5cm,然后浸泡于5‰洗衣粉溶液中,并用软毛刷刷洗5min,接着再用纯净水清洗3次;
(2)外植体表面消毒灭菌:将步骤(1)所得到的腋芽根茎置于超净工作台,用75%酒精溶液消毒30s,接着用无菌水清洗3次,然后用质量分数为1.25‰的hgcl2溶液浸泡16min,再用无菌水清洗4次,接着剥去腋芽根茎的外层叶鞘,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进行芽初代培养,芽高3cm;所述初代培养基的配方为:ms+5mg/l6-ba+2mg/lnaa+200mg/lch+4.5g/l琼脂粉+30g/l蔗糖,ph=5.8;
(3)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将继代芽剪切为丛芽,每4颗芽为一丛,每丛芽中含有高3.5cm、叶片斑斓明显、健壮的芽2颗,然后转接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5~40d,芽增殖系数为5~12,将根多芽壮的丛芽进行移栽,小芽多且根短而少的丛芽在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所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100mg/lnh4no3+4mg/l6-ba+2mg/lnaa+0.5mg/liba+4.5g/l琼脂粉+30g/l蔗糖,ph=5.8;所述芽初代培养以及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均在80%的墙体为双层玻璃窗的培养室内进行;所述培养室的光照时间为13h/d,温度为22℃,光照强度4000~8000lx;
(4)苗木移栽:取出步骤(3)中得到的根多芽壮的丛芽,清洗干净粘附于根系上的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然后移栽于装有基质的营养杯内,置于温度18℃,湿度80%,遮荫度70%,阴凉的环境条件下培养,经苗期施肥管护,苗木高≥15cm时可以出圃或上大杯培养大苗;所述基质包括以下体积份数的组分:椰糠8份、谷壳1份、珍珠岩1份,将基质各组分均匀混合后用98%的恶霉灵的800倍液喷洒,并且搅拌消毒后装穴盘备用。
实施例6:
一种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于天气连续睛朗3天,采回健壮花叶良姜植株,清洗根部泥土后,整株置于自来水中培养3d,每天换1次水,之后剪去全部叶片和根系,将带有腋芽的根茎分切得到腋芽根茎,每段腋芽根茎长4cm,然后浸泡于5‰洗衣粉溶液中,并用软毛刷刷洗5min,接着再用纯净水清洗3次;
(2)外植体表面消毒灭菌:将步骤(1)所得到的腋芽根茎置于超净工作台,用75%酒精溶液消毒30s,接着用无菌水清洗4次,然后用质量分数为1.25‰的hgcl2溶液浸泡16min,再用无菌水清洗3次,接着剥去腋芽根茎的外层叶鞘,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进行芽初代培养,芽高3cm;所述初代培养基的配方为:ms+5mg/l6-ba+2mg/lnaa+200mg/lch+4.5g/l琼脂粉+30g/l蔗糖,ph=5.8;
(3)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将继代芽剪切为丛芽,每5颗芽为一丛,每丛芽中含有高4cm、叶片斑斓明显、健壮的芽1颗,然后转接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5~40d,芽增殖系数为5~12,将根多芽壮的丛芽进行移栽,小芽多且根短而少的丛芽在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所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300mg/lnh4no3+5mg/l6-ba+2mg/lnaa+0.5mg/liba+4.5g/l琼脂粉+30g/l蔗糖,ph=5.8;所述芽初代培养以及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均在80%的墙体为双层玻璃窗的培养室内进行;所述培养室的光照时间为12h/d,温度为30℃,光照强度4000~8000lx;
(4)苗木移栽:取出步骤(3)中得到的根多芽壮的丛芽,清洗干净粘附于根系上的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然后移栽于装有基质的营养杯内,置于温度20℃,湿度75%,遮荫度70%,阴凉的环境条件下培养,经苗期施肥管护,苗木高≥15cm时可以出圃或上大杯培养大苗;所述基质包括以下体积份数的组分:椰糠8份、谷壳1份、珍珠岩1份,将基质各组分均匀混合后用98%的恶霉灵的800倍液喷洒,并且搅拌消毒后装穴盘备用。
对比例1:
一种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其与实施例1所述方法的区别仅在于:在步骤(3)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中,将芽高1.5~3cm的单芽切下,6颗为一瓶,然后转接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5~40d,将根多芽壮的丛芽进行移栽,小芽多且根短而少的丛芽在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实验例1:
按照实施例1~6和对比例1所述方法进行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观测并统计花叶良姜组培苗生根及移栽成活情况,具体结果见表1。
表1花叶良姜组培苗生根及移栽成活情况
由表1数据可知,按照本发明所述方案将继代芽剪切为丛芽再进行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在生根数量、生根率和成活率上明显优于常规的采用单芽培养的方法。
实验例2:
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进行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并且在步骤(3)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中,将继代芽剪切为丛芽,每丛芽分别含有2颗芽、3颗芽、4颗芽、5颗芽、6颗芽、7颗芽、8颗芽的情况下进行培养,观测并统计花叶良姜组培苗生根及移栽成活情况,具体结果见表2和附图1~7。
表2花叶良姜组培苗生根及移栽成活情况
由表2数据以及附图1~7可知,当每丛含芽数在3~6颗时,所培育得到的花叶良姜组培苗的幼根数量更多,幼根更为粗壮,而且生根率和成活率也明显优于其它情况,每丛含芽数过多或是过少均不适合丛芽的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进行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并且在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中,采用不同配比的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的配方(具体见表3),观测并统计花叶良姜组培苗的生根情况,具体结果见表3。
表3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以及生根情况
由表3数据可知,本发明方法采用的培养基相比较常规ms培养基,可以有效提高增殖系数和平均生根率,而且配方1、2和7所得到的平均生根率在80%以上,同时配方1所得到的增殖系数又明显高于其它配方组合。
实验例4:
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进行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并且在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中,所述培养室的光照时间为14h/d,将丛芽转接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后,先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的自然光下,并且在温度为25℃条件下培养15d,然后再在不同光照和温度下培养(具体见表4),观测并统计花叶良姜组培苗的生根情况,具体结果见表4。
表4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对生根的影响
由表4可知,光照强度为4000~8000lx,温度为25~30℃,继代周期在35~40天时,所得到的生根率和成活率明显优于其它光照和温度条件,单独调节光照强度、温度或继代周期中的某一个条件是无法获得更好的生根率和成活率。
上述实验例1~4中的实验材料是选取来源于广西南宁花鸟市场销售的叶色艳丽、有光泽、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花叶良姜袋装苗,并种植于良凤江树木园种苗繁育中心苗圃,然后以种植半年以上的丛生植株的根茎腋芽为外植体。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于天气连续睛朗3天,采回健壮花叶良姜植株,清洗根部泥土后,整株置于自来水中培养3d,每天换1次水,之后剪去全部叶片和根系,将带有腋芽的根茎分切得到腋芽根茎,每段腋芽根茎长3~5cm,然后浸泡于5‰洗衣粉溶液中,并用软毛刷刷洗5min,接着再用纯净水清洗3次;
(2)外植体表面消毒灭菌:将步骤(1)所得到的腋芽根茎置于超净工作台,用75%酒精溶液消毒30s,接着用无菌水清洗3~4次,然后用质量分数为1.25‰的hgcl2溶液浸泡16min,再用无菌水清洗3~4次,接着剥去腋芽根茎的外层叶鞘,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进行芽初代培养,芽高1.5~3cm;
(3)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将继代芽剪切为丛芽,每3~5颗芽为一丛,每丛芽中含有高3~4cm、叶片斑斓明显、健壮的芽1~2颗,然后转接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5~40d,将根多芽壮的丛芽进行移栽,小芽多且根短而少的丛芽在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所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100~300)mg/lnh4no3+(3~5)mg/l6-ba+(1~2)mg/lnaa+0.5mg/liba+4.5g/l琼脂粉+30g/l蔗糖,ph=5.8;
(4)苗木移栽:取出步骤(3)中得到的根多芽壮的丛芽,清洗干净粘附于根系上的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然后移栽于装有基质的营养杯内,置于温度15~28℃,湿度70~85%,遮荫度70~80%,阴凉的环境条件下培养,经苗期施肥管护,苗木高≥15cm时可以出圃或上大杯培养大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代培养基的配方为:ms+5mg/l6-ba+2mg/lnaa+200mg/lch+4.5g/l琼脂粉+30g/l蔗糖,ph=5.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初代培养以及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均在80%的墙体为双层玻璃窗的培养室内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室的光照时间为11~14h/d,温度为22~30℃,光照强度4000~8000lx。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芽继代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中,将丛芽转接到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基后,先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的自然光下,并且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培养15d,然后再在温度为22~28℃,光照强度4000~8000lx的条件下继续培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基质包括以下体积份数的组分:椰糠8份、谷壳1份、珍珠岩1份,将基质各组分均匀混合后用98%的恶霉灵的800倍液喷洒,并且搅拌消毒后装穴盘备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其包括预处理、外植体表面消毒灭菌和芽初代培养、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以及苗木移栽4个步骤,将继代芽剪切为丛芽,每3~5颗芽为一丛,接入芽增殖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5~40 d,增殖系数5~12;将根多芽壮的丛芽进行移栽,小芽多根短而少的丛芽在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本发明所述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实现了使用一种培养基,同步完成增殖、壮苗、生根培养等生长阶段,既节省了生根培养的步骤和成本,又缩短了苗木培养周期,是一种花叶良姜组培苗高效低成本的生产技术,值得生产上应用和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余注光;田湘;俞建妹;廖克波;陈碧珍;赵春梅;刘玉军;沈遐;梁小春;廖敏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
技术研发日:2021.05.25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相关知识
一种姜荷花的组培快繁方法与流程
花叶玉簪的组培方法
花叶良姜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
多花黄精根茎芽高效组培增殖和生根体系研究
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与流程
一种姜荷属花卉种球的切块萌芽方法与流程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doc
香蕉苗组培培养的过程
盆花文心兰丛生芽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一种创建易工厂化繁殖墨兰资源的方法与流程
网址: 一种花叶良姜组培芽增殖生根同步培养的方法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33365.html
上一篇: 毛竹种子“以芽繁芽”组培快繁初步 |
下一篇: 花楸组培快繁的研究进展 |